黄龙古府遗辽塔,阅尽千载兴替废(2)
因龙而名,辽代黄龙府雄镇东北威加一方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公元十世纪,契丹人强势崛起已不可阻挡。耶律阿保机在面向大漠作战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对于辽东的谋划。在取得了对西北地区的胜利,增强了政治实力和军事力量以后,开始经营辽东。耶律阿保机深知,欲问鼎中原,必据有辽东。据有辽东以后,首先剪除了辽东北面的渤海国,为全力经略中原打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就是在耶律阿保机北上征服渤海国的行动当中,现今农安县这个地方产生了关于龙的传说,并因此而获得了一直非常著名的新的地名。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龙一直与帝王和皇权紧密联系在一起。附会龙的传说,以营造神化的帝王形象,并强化“君权神授”的政权合法性,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经常使用的手法。辽朝对于耶律阿保机有意识的神化行动,从其出生到其死亡,是比较系统的。因神化耶律阿保机而产生关于龙的传说,因关于龙的传说的附会才产生了黄龙府这个地名,因历史上黄龙府这个地名,今天的农安才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亦幻亦真之间,黄龙府这个地名毕竟来历不凡。
关于黄龙府地名来历,有多种版本的传说。有比较严谨的史料记载的,一是“太祖射龙”说,一是“太祖崩见黄龙”说。宋代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记载:“第三十二程自蒲里八十里至黄龙府。契丹阿保机初攻渤海,射黄龙于此地,即建为府。”洪皓《松漠纪闻续》载:“阿保机居西楼,宿毡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十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骸尚在金国内库,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肢体皆全,双角已为人所皆截,与予所藏董羽画出水龙绝相似,盖其背上鬣不作鱼鬣也。”《契丹国志》记载:“先是,渤海国王大諲譔本与奚、契丹为唇齿国。太祖初兴,并吞八部,继而用师,并吞奚国。大諲譔惮之,因与新罗诸国结缘,太祖知之,集议未决。后因游猎,弥旬不止,有黄龙在其毡屋上,两发二矢,殪之,龙坠其前。后太子德光于其地建州,黄龙府即其地也。太祖曰:‘吾欲伐渤海国,众计未定而龙见吾前,吾能杀之,是灭渤海之胜兆也。’遂平其国,掳其主。”以上三条记载,虽然细节不同甚至存在互相矛盾之处,但是都是说黄龙府之名来源于“太祖射龙”。《辽史·太祖本纪》载:“辛巳,平旦,于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气蔽天,逾日乃散。是日,上崩,年五十五。”“太祖所崩行宫在夫余城西南两河之间,后建升天殿于此,而以夫余为黄龙府云。”《辽史·地理志》记载:“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更名。”从《辽史》这两条史料的记载来看,黄龙府命名与耶律阿保机去世地点有关,而且学界对此认同度比较高。虽然神话无从考证,但是综合史实及史料记载的地望分析,黄龙府之名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渤海在扶余府去世有关,可信度较高,当为正解。
辽朝在渤海国扶余府地改置黄龙府之初,因地处偏远,一度成为犯人的流放地。据《辽史》记载,辽景宗保宁二年(970),萧海只和萧海里刺杀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辽景宗下令将萧海只和萧海里处死以后,将其弟神睹流放到黄龙府。五代时期后晋晋出帝石重贵,只向契丹称孙,拒不称臣,表现出对辽怀有二心,辽太宗于946年底,攻陷后晋都城开封,石重贵奉表投降。947年正月,辽太宗进入开封,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正月十七日,将石重贵、太后李氏(石敬瑭之妻)、石重贵生母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等押解北行,发黄龙府安置。石重贵等经幽州、范阳、蓟州、平州,从榆关出塞,经锦州,渡辽水,颠沛流离之下于三月行抵黄龙府。然而,不久接到述律太后诏旨,命他们迁往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的怀密州。于是,这些人于六月从黄龙府再次启程,奔赴苦难,最后被安置在辽阳。辽保宁七年(975),身为黄龙府卫将的渤海遗裔燕颇在黄龙府发动起义,杀死黄龙府都监张琚后,与辽军在伊通河畔进行了决战,失败后保走兀惹城。经此兵火,破败不堪的黄龙府重建不易,同时为了加强对叛党控制,将千余户近5000人的黄龙府民户,安置到位于今四平市一面城古城的新建州,州名仍沿用黄龙府。开泰九年(1020),由于北方女真族崛起对辽产生威胁,又把黄龙府迁回旧地,把曾经侨置黄龙府的新建州改名通州。黄龙府迁回旧地以后,地位明显提高,统辖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五州,以及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三县之地,归东京道管辖。此外,辽廷还在黄龙府设置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等,专门负责控制东北诸国。后来,辽廷又在黄龙府设置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专门负责控制女真,常驻军队达5000余人。辽圣宗太平六年(1026),辽廷又进一步加强了黄龙府地区的军事力量,增建了许多城堡和烽台,使之成为东北地区仅次于东京(今辽宁辽阳)的军事重镇。
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当年的黄龙府只剩下了一些残垣断壁,而修建于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至太平十年(1030)的那座塔,至今仍矗立在农安县城黄龙路与宝塔街交汇处。这座塔如今称为辽塔,是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4米。传说,辽圣宗时有人夜观天象,见黄龙府一带似有尊龙转世,威胁辽朝天下。因而,需要建塔加以震慑。建塔官员在黄龙府城东门外观察地势,发现一条蜿蜒大河的西岸,是连绵起伏的黄色土岗,形似长龙,颇具帝王之气,貌似一条土龙脉。于是,在龙头所处的祥州(今万金塔古城)建塔镇压。不料,在塔建到三丈左右的时候,发现土龙已经掉头跑向黄龙府。于是,在黄龙府城西门外重新新建了一座塔,即为今黄龙塔,亦称农安辽塔。而祥州那座修建了一半的塔,被称为“半截塔”,后来雅化成为“万金塔”。传说一般似是而非,总是附会在某些确实的实际之上,以增强可信度。客观上,也能反映一些历史真实。黄龙塔确实是在辽廷加强黄龙府地区军事力量,增建城堡、烽台期间修建的,此时女真人对辽朝的威胁与日俱增,不能说“尊龙转世,威胁辽朝”是无稽之谈。黄龙塔塔座呈八角形,高1米;塔身基部东西直径8米,南北直径8.3米,第一层高13米,其他各层均高1.75米。第一层上半部有大小相同、等距离间隔的四个龛门,四个哑门。龛门上壁是椭圆形砖结构仿木斗拱,拱上塑有卷沿浮雕。十三层塔檐砌成叠垒新奇的花纹,磨砖对缝,犬牙交错。塔刹与塔身衔接处有八个斜坡戗脊,雕塑各种兽类。十三层塔身的八个角上,每角一个共挂104个风铎。塔刹基础部分是三层敞口仰莲,上置鼓腹细颈敞口宝瓶,瓶上有铜制镀金“圆光”,“圆光”上筑一铜制镶金仰月,仰月上镶有五颗铜质镀金宝珠。第二颗宝珠上有一宝盖,其顶端有两颗宝珠呈葫芦形连在一起。宝盖上有四条铜链,分别垂挂在塔脊的铁钩上。塔刹精美匀称,使挺拔的古塔更添雄姿。1953年,吉林省政府拨款进行了第一次修缮;198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缮,使黄龙塔恢复了原貌。第一次修缮时,在塔身第十层发现砖室,内藏硬山式木制佛龛,内有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等文物。农安辽塔,已经矗立千年了,是在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千年历史的见证者。
有辽一代,是黄龙府“身世”最为显赫、地位最为重要、故事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盘点黄龙府历史底蕴,大概这一段也最为厚重。因辽太宗驾崩而设置,因特殊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一直为兵家所必争,黄龙府即使想“低调”一些都难以办到。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岳飞心心念念想要“迎回二圣”时,铆足了劲想要“直捣黄龙府”。不论如何,黄龙府在辽代确实是雄镇一方、威风八面的军事重镇,至今仍然巍然矗立的千年辽塔,就是这段雄浑历史交响之余韵,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氤氲流淌。当然,辽代以后历史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行,黄龙府身后留下的深深浅浅脚印也在继续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