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一切哲学追问从惊异开始

我们下面谈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内核。古希腊思绪有三个基本内核,第一叫知识观念。知识观念是什么?就是你对知识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是什么。我先引述当代以色列一个青年历史学家叫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他讲了一句话,人类文明的思维调动是从无知革命开端的,他也把它叫做认知革命

这个话什么意思,我在这里做一点伸展,要知道我们在非爱智的文化条件下,我们人类的基本知识观念叫“全知道”,也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是完全清楚的,我们不处在无知状态,可是真正的人类的认知革命是从无知状态开端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家要想:一个动物,比如一个猴子、一匹狼,它看见它周围的丛林或者它看到一只羊、一个水果,它是什么反应?它一定是全知道:我非常清楚我看到了一只羊;我非常清楚我看到了一个苹果,我绝不对羊和苹果本身在产生怀疑和思索,这叫全知道。要知道我们人类早年的思维状态乃至今天的思维状态,绝大多数人总是处在全知道的状态之下,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以处理实际问题为目标,那么你的思维状态总是处在明确所知的状态。可是古希腊哲学的开端恰恰相反,它是从无知开始,它认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智能储备调动的第一前提。

所以古希腊哲学所讨论的存在,请大家注意我前面讲过这个词being。它是一个谓语系词,它表达什么?它表达我什么都不知道。因为谓语系词后面的谓语才给主语找概念。请大家回忆我的第一段讲课,它认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古希腊哲学的存在概念是很奇怪的,它不承认我们眼睛看见的东西是存在,它说我们眼睛看见的东西是假象,它要追究这个东西后面的那个东西才叫存在。它一开始是从我看见的都叫无知起步的。

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一句话,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这居然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起点。大家也很熟悉,苏格拉底总是跟别人讨论问题,他说我无知因此我向你请教问题,对方一定表现出全知道,于是就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苏格拉底不断的追问、换着角度追问,最后回答者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的这个东西被后人总结为知识助产法

我们可以想象不断地追问别人,最初是向别人请教,让别人从有知状态化为无知状态,让别人从自己很高大、很圆满的状态进入很幼稚、很荒唐的状态。这当然使对话者十分恼火,所以苏格拉底最后居然是被古希腊人用投票方式判处了死刑。苏格拉底的这种行为方式是什么?一切从无知开端。当你认为你有知的时候才荒唐。但是大家想想,一般人类一般状态下,在信主重德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你是什么状态?你是确知状态,因此你就会停止追问,如果你的知识确实确定的就不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思索,思想由此被封闭。

我再举个例子,亚里士多德讲“一切哲学追问从惊异开始”,什么叫惊异与无知?我对我看到的东西无知我才会惊异,如果我对我看到的东西习以为常,追问就停止。所谓“惊异以无知为前提”,大家要知道这个东西叫“无知革命”。我再举个例子,中国早在自己的第一本书《尚书》中,其中有一篇文章叫《禹贡》,就已经把中国的地理地貌全部搞清,叫小九州,当年不叫小九州叫九州,也就是中国是什么清清楚楚,尽管它的描绘其实出入很大。到战国时代一个叫邹衍的人也就是发明五行学说的人,用五行推导的方式提出大九州,也就是把整个世界说完了。

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非航海时代,你要想说明世界只能怎么做,完全是凭空臆断,但这个臆断居然成为确知。于是我们对世界是什么已没有疑问,我们进入全然有知状态。

大家知道直到清代初期的康乾时代,那个时候有一副中国地图挂在皇室里,它把中国的地图标注的清清楚楚,然后周边凡是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一律是不值得关心的荒漠。我在第一节课中讲过,东亚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地貌,它的北面西伯利亚高寒冻土地带、西面帕米尔高原、南面横断山脉、东面浩瀚的太平洋,这就注定了中国人当年对世界的看法——只有中国这一片地方称之为天下。从小九州到大九州,中国人在先秦时代已经对世界自认为有了非常完整和系统的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居然把实现到十七、十八世纪都没有任何改变。我们的有知和确认状态牢固到如此程度。

我再举个例子,大航海时代初期也就是十四、十五、十六世纪在西方出现了一幅地图,这个时候葡萄牙人最早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寻求海路到达东方的通道,他们出现了一张地图,欧洲地图限于很片面的局部,然后沿着非洲西海岸全部是空白,整个非洲只有西海岸的一条线索,它留下了大量的疑问,它使得人们看到这个地图就想去探险、就想去了解它是什么。由于它悬挂的是一个无知的标号,由于它悬挂的是一个无知的引诱,因此大航海时代发生。我在讲什么?无知是追问的前提,追问是思想的开发,思想才缔造知识。因此确定自己的知识观念是在确认状态还是在无知状态事关重大,它是一切思绪得以展开的起点。这是第一点,叫知识观念或者叫无知观念。

古希腊哲学的第二个内核。大家注意你要想理解古希腊,很多人从泰勒斯讲到亚里士多德,其实你听不懂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脉思绪,所以我现在铺垫的这三大内核是你理解古希腊人为什么会有那样奇特思绪的底层原因。第二,叫本体真存。我前面讲过,古希腊人不承认我们看见的世界就是存在,他的推导是这样的,他说我们看见的世界总是流变的,山会垮塌、大地会裂开、河流会干涸会改道,万事万物都在飘忽不定的流变中闪现。古希腊人认为这个东西是假象,绝不是真存。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存在一定是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永恒的那个东西,才是存在。因此他要追问这个眼睛看见世界背后的那个主导着流变世界,而它本身又不变的那个内核,他认为那个东西才叫存在。

(0)

相关推荐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希腊古典时期哲学之三:苏格拉底

    古希腊古典时期哲学之三: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年),雅典人.他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苏格拉底早年随父学艺,后来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曾从阿那克萨戈拉问学,致力于学术研究.他 ...

  •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83)

    三十四.希腊精神(4)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 ...

  • 【教材】《哲学导论》引论

    引  论 "哲学导论",顾名思义,是一门将大家引导到整个哲学课程体系的哲学课程.因此,正如对于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对于"哲学"这门学科,"导论" ...

  • 投资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金枫股经:股票投资学习平台 有人说,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在变化万千的交易世界,若想不被他人左右,必须用心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当然,一种核心的投资哲学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我们 ...

  • UC头条:存在是什么? 哲学为何一定要追问? 此文给你深刻分析

    哲学的生命力发源于其对最本质之物的不断追问,追问方式的不同将把哲学导向不同的方向.古希腊哲学家从有限的视域出发,采用了一种能穷尽万物.寻其根本的方式不断对视域中的"存在者"进行发问 ...

  • 孙正聿:追问哲学的思想者

    最近,75岁的 吉林大学 教授孙正聿多了一个"网红"的新头衔,他的"小粉丝"们称他为"芋头".听到这样的称呼, 孙正聿 会笑着说:" ...

  • R 投资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

    来源:新浪博客 有人说,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在变化万千的交易世界,若想不被他人左右,必须用心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当然,一种核心的投资哲学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我们只能用我们自 ...

  • 哲学的终极追问:关于人生与死亡、宗教和幸福

    作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摘  要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以特有的概念.范畴为思想构件,以逻辑论证的方式论证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人生观等方面 ...

  • UC头条:投资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 不断反思

    有人说,财富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产物.在变化万千的交易世界,若想不被他人左右,必须用心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当然,一种核心的投资哲学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时间和心血来 ...

  • 倪梁康 | 哲学源于惊异,成于明智,毁于麻木

    作者:倪梁康,江苏南京人,生于1956年,1990年获德国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哲学何为?哲人何为? 伟大的哲人并不曾证明什么,但他们一直在指明着什么. 后现代的诸公们纷纷议 ...

  • 哲学源于惊异,成于明智,毁于麻木!

    伟大的哲人并不曾证明什么, 但他们一直在指明着什么 作者丨倪梁康 后现代的诸公们纷纷议论起哲学的困境与终结,丝毫不觉得这已是老生常谈.近日还在宣称宗教将要衰亡的人亦有之,但已很少再会得到注目礼的回报了 ...

  • 孙正聿 || 追问哲学的心路历程和研究心得

    我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学习.研究和讲授哲学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哲学教科书改革".从提出"实践唯物主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