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禅师塔、舜帝陵庙、太平兴国寺塔【山西运城】
泛舟禅师塔在盐湖区寺北村,公交10路寺北村下,往村里步行几百米即到。塔院常年有人值守,登记个身份证就OK。一进院向左,即为景中主角,是泛舟同志的高级坟塔。经2013年维修,已旧貌变新颜。泛舟塔为圆形亭式塔,方砖砌圆形,较棱形塔来说是有难度的,圆形释放出的是融和宽张的感觉。
其建于唐贞元9年(793年),伫立在圆形的砖基上。高约10米,塔基、塔身和塔刹各占三分之一。塔基为一顺一丁式砖砌,中间束腰塔身用砖石相构成八面,正南开石框木门,其余几面装饰成盲门假窗及一款碑碣。塔檐绵绵密密叠涩出13层,形若伞盖。塔刹是两层山花蕉叶及宝珠组成。
塔身的北面嵌有唐长庆二年(822年)《安邑县报国寺故开法大德泛舟禅师塔铭并序》一碑,袁允撰,薛颖书。高而模糊,现场无以辩读,碑是从左到右竖写的,有个性。文章开篇就介绍墓主为天潢贵胄,进行皇家身份认证,泛舟禅师为邠王李守礼之孙,即唐高宗李治之玄孙,“贵可知”。
李泛舟生于开元27年(739年),20岁出家,所以碑中用了“太子踰城”之典故,这个时候也正是“安史之乱”的档期。贞元5年(789年),陈许节度使曲环富贵还乡,买地营寺,即已经烟消云散的报国寺。于是请泛舟禅师做住持,4年后泛舟在此圆寂,从曲环、姚南仲到弟子,开始忙里忙外建墓塔“以为瞻慕”。
过了近30多年后,刻刊了塔铭,有叙往追思之意。“蓬户朱门,跃翥爱恩,神去形留,水过停滓。”曲环和岁月成就了此塔。先贤闳休已落尘埃,此时人无言塔无语,万籁俱静,只有光影移。
舜帝陵庙在盐湖区复旦西大街,有公交16路等车直达。前面修了一大片广场,从车站到售票处,来回就得走3公里。也许怕可惜了这片投资,去时正在搞所谓的啤酒夜市,荒郊野外,不知谁三更半夜会到此消费。盐湖区博物馆也在广场旁,当然这馆连差强人意这词都配不上。
舜帝,华夏的远祖,三皇五帝系之一。在湖南永州也有舜帝陵,翻出是《史记·五帝本纪》,“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附着的还有那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故事。而山西运城的舜帝陵拿出的是《孟子·卷八离娄下》的证据,“迁于负夏,卒于鸣条。”真与假对后人来说,无所谓,都是凭吊祭祖场所而已。太史公和亚圣也都是听说,毕竟舜帝这个符号离他们也遥远。
舜帝陵庙现存都是明清货,神道几株古柏苍拔遒劲,至少千年,身躯佝偻,但岁心蓬勃。过山门即到墓区,献殿后就是土冢,左右2枚石像,前有无款识“帝舜陵”和万历年“有虞帝舜陵”2碑。
最后是悬匾“来南薰”的“皇城”,由倒座戏台、献殿、正殿、养颐堂等等组成。廊下有很多明清民国碑,其中还有唐开元26年(738年)的八棱残经幢,牌牌说它是舜帝庙守陵寺旧物。我忽然想起了这石头比潞城原起寺的天宝经幢大9岁,莫非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经幢?有待继续考证吧。
太平兴国寺塔在安邑镇七扭八拐的一个小巷深处,走前就知道它的开门概率不高。周围的居民说,初一十五还能进去。一看到这塔,就让我想起了芮城的巷口圣寿寺塔,建造年代皆宋,长相恍若孪生,均为八角13层楼阁式砖塔,似乎就是同一图纸模具化生产。另外它们都是嘉靖年地震的受害者,巷口塔的裂缝早年我见过,属于游龙走凤式,而看老照片,太平塔则是斧砍刀削型。它们都前几年维修过了,曾经坚强的身影走进了记忆。
太平兴国寺塔建于北宋嘉佑8年(1063年),属于寺毁塔存的模式。站着墙外观看,砖塔高耸,一至四层有仿木斗栱,五辅作出双杪,并设有平座,再往上青砖叠涩出檐。每层间隔开有真门。天也是半死不活的蓝,如此这般,无法强求,流连终无果,不如归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