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制、文明礼仪之邦的根源(02)
一些大的家族还会把家族当中一些大人物的所作所为写进家谱,用以记录家族的荣耀。同时,这些大家族还会把家法写入家谱,时刻告诫后人,这些道理都是前辈用生命换来的,后辈必须时刻谨记。
久而久之,家风就这样形成了。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
周朝之所以能够存活八百年,成为历史上存在最久的朝代,其实靠的就是这个周礼制度。这个制度,让人们明白自己的地位,然后各司其职。
制度,规定的是人的行为。可是天的行为,又是谁来规定的呢?
在夏商时期,人们相比于周朝人更加愚昧。那个时候人们更加相信鬼神,而且非常信任占卜的结果。巫师的地位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顶峰。因为巫师是唯一能够和妖魔鬼怪以及神灵对话的人物,你要是不讨好他,他就可能在神灵那里说你的坏话,然后让厄运降临到你的头上。
至于巫师到底能不能和鬼神联系,那只有他自己知道。
到了周朝,人们似乎变得理智一些了,但是仍然相信鬼神。周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神灵在管理,比如灶神,主管人们的一日三餐,山里面还有山神,水下面还有水神。世界上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由神灵在管理。
比如,天降大雨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这时候人们就会反省,是不是自己做错事情了,导致神灵生气了,才如此惩罚自己。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今年大丰收,人们还得对神灵感激涕零,感谢神灵保佑自己。
如果国家有大难了,这首国君就必须亲自出马,去祭祀神灵,祈求神灵开恩,保佑天下的苍生子民衣食无忧。什么叫大难?比如全天下大旱,或者天降大冰雹,一或者说地震之类的,都算是大难。这种危及整个国家命运的灾难,在国君看来都是老天爷在惩罚自己,所以只能自己亲自出马,希望得到老天爷的原谅。
即便是在今天,也有人家里在供奉灶王爷。这灶王爷的来历,最普遍的版本就是说灶王爷就是炎帝。灶王爷的来历,我们暂且不说。因为人们并不关注灶王爷到底是谁,他们只关注灶王爷的作用。
今天人们供奉灶王爷,往往是为了心里有一个安慰,希望通过这种举动来让灶王爷保佑所有家庭成员平平安安。在周朝,普通人家最重视的神灵就是灶王爷。为啥?风神雨神啥的都交给国君去祭祀吧,自己这个平头老百姓即便是拜了风神雨神估计也不管用。但是灶王爷是最实际的,因为他掌管的是一日三餐啊,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吃饱肚子。
传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小年,灶王爷要升天了,等过了年再回来。灶王爷升天干啥去了?去找老天爷汇报工作去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在小年之前把大量的贡品放在灶王爷的神像面前,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灶王爷在老天爷那里多说几句自己的好话。
在这里要多说一个有关祭祀灶王爷的小故事。传说在民间,人们在小年前供奉灶王爷的时候,手里总是少不了麦芽糖和酒。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醉,如此一来,在老天爷那里他就没有办法条理清晰地做述职报告了。而麦芽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想说坏话也说不出来。
虽然今天还有供奉灶王爷的,但是目的和古人已经是完全不同了。今天供奉灶王爷,是为了求平安。而当时的周朝,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社会,或者说刚从原始社会脱离出来不久,他们拥有的仅仅是一些制度,对于科学技术的了解还是很匮乏的。所以,当时人们取火是很困难的,对于火,甚至还会有些许的恐惧。生火做饭虽然是家常便饭,但当时的周朝人已经对生火做饭有了一定的恐惧。周人供奉灶王爷,更多是为了安全。
今天,我们拧开天然气,就可以直接做饭了。对于火,我们也不再畏惧,就连孩子都敢自己玩火了。为了吓唬孩子们,我们甚至还会警告他们玩火晚上会尿床。所以,灶王爷原本的作用,自然也就在今天的人们心中消失了。
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待神灵一直都是这个态度。如果遇到坏事,大家一定会好吃好喝地供着神像,哪怕用再多的祭品也不心疼。但是,当好事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人们心中想到的是自己的开心,而不是感谢神灵。所以,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我们中国非常普遍。当然,在周朝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
而在西方,宗教和政治总是联系到一起,有时候宗教势力甚至还能动用大量的军事力量,所以说,在西方宗教凌驾于一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自然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西方人遇到好事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感谢上帝。
而在我们中国,宗教和政治基本上不发生关系,统治者们统治国家靠的不是宗教,而是法律和制度,甚至是军事。宗教和政治独立,所以在人们心中,法律和制度高于宗教,但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法律和政治是无法帮到自己的,只能求助于宗教。如果顺利,则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失败,就骂几句神灵,然后下一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还会求神灵。
这也是为什么“头上三尺有神灵”不如律法好使的原因。
让我们再来说说姜子牙。
周公和姜子牙一人说了四个字,别看加一块才八个字,但是却把两个人的分歧都说出来了。怎么办?各干各的吧。
姜子牙说到做到,在自己的封地,也就是齐国的位置,开始实施自己的政策。谁有能力谁上来,不管你是农民还是贵族,只要你能够治理国家,我就给你官。这种精英制度,立刻让整个齐国充满了生机活力。重要的位置上都是精英,齐国自然是国泰民安。
其实,周公和姜子牙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很正常,因为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姜子牙的功劳再大,他也只是一个臣子。换句话说,天下不是他姜子牙的,而是周公的。所以,姜子牙没有后顾之忧,他想让精英们能够得到应有的位置,因为这样才能够将国家机器的效率最大化。他也不用考虑谋权篡位,毕竟天下不是自己的。
但是周公就不一样了。如果周公也和姜子牙一样,用这种精英制度,恐怕没过几年,周公身边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了。虽然国家机器的效率开到了最大,但是那个时候,周公的权力也就被严重削弱了,甚至自己的位置也有可能被取代。所以,为了自己的地位,周公不得不选择用礼制统治国家,而不是用精英制度。对于周公来说,他所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让这个国家稳定的运行起来,而不是效率有多高。作为一名国君,他深深知道,效率越高,意味着不确定性更大,不确定性更大,就意味着不稳定。
在人精堆里求生存,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群精英,在没有私心之前还能够称其为精英,因为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服务的,但是一旦他们有了反叛之心,那他们就不是精英了,而是人精。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姜子牙和周公两个人都没有错,只不过出发点不同罢了。姜子牙站在臣子的角度,选贤举能,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这种制度如果能够完全落实,庞大的精英群体将会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在追求这种制度。而周公为了稳定而推行礼乐制度,也没有错。这种制度,是最容易统治国家的,当然,也能够确保周朝的江山永不变色。
姜子牙把齐国处理好了,自己则到镐京继续做自己的太师,辅佐天子治理国家。而齐国,就成了姜子牙改革的前沿阵地。
突然想到一首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到了周康王六年,活了一百三十九岁的姜子牙去世了。很多人即便不看《封神演义》,也宁愿相信姜子牙不是人,而是一个神。在那个年代,活四五十岁都算是好的了,能够活一百多岁,不是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