嶷山赤子:奉直大夫石光陛
石光陛
诗文造诣 曲尽胜景
石光陛字阶九,号琼洲,晚号莲舫,今荒塘瑶族乡石家洞人。七岁丧父,侍母至孝。清嘉庆九年(1804),考入府学。道光元年(1821),举为孝廉方正,不赴。又按例准备授以知县之职,仍托辞拒受,隐居家中,埋头读书和练习书法。他读书不限于八股文,对经济历史、天文地理、医药心性等学,无不钻研。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筹资在村南林石间,建造一座公园式的来鹤书巢。书巢内凿有水池,水池内用异石砌成莲瓣,取名为石莲花舫,空地上建有楼台亭榭。光陛在书巢主讲,治学严谨,不收学费,求学者云集。后感知识不足,赴岳麓书院求学,每有所得,即笔诸日记。大量购求古籍,先后积书万余卷。归后,全部贮藏于来鹤书巢。
除“书巢”外,光陛一生还为家乡办过许多好事。平易近人,主持公道,百姓中如有是非争执,多求他公断,有时由早到晚,求者不断,从不厌倦。他动员大家集资办起石氏家塾,带头集巨资在村南修建镇龙、仙源两座石拱桥,仙源桥上还加盖长亭,供人歇息。里北自银坑源起,两山夹溪,有七、八里路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淹,交通不便,他组织村民把道路改修到半山腰间,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导人向善,济人于危,他挑选古贤名言20卷,治病药方10卷,合为《仁寿编》,刻印出来,广为散发。
道光十二年(1832),赵金龙率领瑶族义军经过宁远,石光陛组织团练前往阻截。新田瑶族首领赵文凤发动新田、宁远两县交界瑶民起义响应,光陛上乌鸦岭劝阻,不少人受影响,不战散走。赵金龙洋泉兵败后,宁远北境参加起义的瑶民纷纷散回,官兵团勇四处捕杀,光陛极力制止。参与起义瑶民的房屋、衣被、器具多被官兵烧光抢光,他动员瑶汉两族群众捐助价值二千余两白银的物资给予救济,使部分起义人员受到安置。此举获得湖广总督卢坤的嘉奖,清廷因此赏给他六品军功,赠奉直大夫。
光陛对诗文、书法有较高造诣,著述有《经史日钞》、《莲舫诗文》等集,其中尤以《九疑行》及该诗的楷书最为著名。其子焕章后来刊刻该诗的楷书,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书法家何绍基都为其作序,刘坤一称“诗的神化足以曲尽山之胜境”。
注:图为石光陛书写的《九疑行》部分拓片,拓片内容是:各奏一曲为君欢,“请慰名山之风雨。初如广乐奏钧天,又如清虚霓裳谱。宫商冷冷闻未闻,毋乃所奏即韶舞。忽然山僧叩晨钟,始知卧游神仙宇。推枕起看箫韶峰(九峰之一),彷彿琴瑟尚搏拊。麟山游兮凤山(俱仙政乡)仪,狮石(山)仰兮象石(岩)俯。神仙有无真渺茫,自觉此身登皇古。归途迤逦过梅林(地名),细嚼梅花香肺腑。回看虞陵百千峰,峰峰离天只尺五。风云变化惟须臾,举目江山移步武。时如金壶(山)酌酒浆,时如玉笋(山)插花圃。时如棋布与星罗,时如生龙并活虎。杞林桂林(俱九峰之一)两高峰,土人乱指青云坞。纷纷不似向来山,风景翻惊目未睹。昔人所疑只九疑,我之所疑不胜数。春风秋月诚无边,鸿名自昔垂天府。安得谢眺惊人诗,天工造化将笔补。殷勤欲结后来缘,千仞冈头重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