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8昼夜歼敌10万多人,只用14万人,全靠粟裕的指挥
1952年,毛主席来到济南视察,对当时山东党政军领导人说:"济南战役打得这么迅速、彻底,出乎两个人意料之外,一是本人毛主席,二是蒋介石。"
1948年,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在兵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我军经过8个昼夜的攻坚作战,在国民党徐州援军尚未集结的时机下,歼灭敌军10万多人,获得了战役胜利。
济南,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地,本是国共两军的必争之地。解放军攻下济南后,获得了战略优势地位,中共开始由战略防御逐步转为战略进攻,并开启了解放战争攻克并长期占领大城市的先河。
速战速决,获得战斗先机
实际上,这场战役赢得如此迅速,确认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尤其是毛主席和蒋介石,作为两党的领袖人物,他们没有预料的到的是,解放军会赢得如此彻底,国民军会输得如此狼狈。
当初中共决定发动济南战役,蒋介石其实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国民军反应及时,很快调动军队前往济南对抗解放军。
面对此种局势,中共本要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用15天解放济南。没想到的是,解放军战斗力太强,9月16日发起进攻,通过各种炮火打击和爆破行动,让国民军束手无策。
22日,济南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解放,解放军包围所有老城区后,只等着活捉当时国民军首领王耀武。
24日,解放军突破国民军防守,主力部队进驻济南城内。当天晚上,解放军清除了所有国民党守军,就此宣告济南解放。
而国军领袖王耀武在化妆逃跑后被抓捕,一代抗日名将,就此成为共军俘虏,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济南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取得全局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解放军攻下济南后,烟台、临沂的国军随即放弃抵抗,就此山东基本解放。
攻破济南,就能瓦解国军在山东的实力,济南战役胜利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国民军在济南战役中遭遇惨败,预示着他们失去了赢得解放战争的机会。
济南战役结束后,就连蒋介石背后的美国人都说:"自此之后,解放军要到何处,要攻何城,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了。"
能够在济南战役中获胜,对中共来说确实是如虎添翼。实质上,这场战役对国共双方都十分重要,只不过胜负已分,国民党必须接受战败的事实,他们已经失去在内陆的统治权力,退居台湾是迟早的事。
虽然战局已定,这场战役却留下了一个谜团。当初华东野战军指挥员粟裕将军,本坐拥32万大军,为何只用14万人攻城?
其实这与敌我力量变化,以及作战指挥员的正确战术有关。解放军能用8天时间就赢得战斗,和国共领袖的作战策略有极大关系。
瓦解国军统治,利用战术制敌
1947年,解放军取得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胜利后,已经歼灭了国民党多数流动军力。1948年,解放军乘胜追击,占领了淄博、潍坊一带,由此断开了济南和青岛的联系。
在山东战场,当时国民党有三大战略要地,济南是作为政治中心,青岛是国民党海路的主要出入口,第三个是鲁西南济-兖一线,控制津浦线。
解放军切掉三大战略要地的连接后,济南成为了战场中的孤城。当时在济南坐镇的国民军领袖王耀武,手中只有11万兵力可用。
面对势如破竹的解放军,王耀武已经失去了战斗的信心。济南战役还未开打之前,王耀武请求蒋介石增派援兵,当时蒋介石答应给他两个师的兵力,实际却只到了1个旅的国民军。
与国民党不同的是,华东野战军在1948年7、8月间,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增兵,指挥员粟裕能够调度的兵力,已经达到了32万人。而且这些士兵都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战斗力极其强悍。
面对敌我力量的差距,粟裕没有急着攻打济南。因为济南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他们已经在此地经营多年,对济南城的状况已经相当熟悉。解放军如果贸然进攻,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取得战斗胜利。
解放军当时选择进攻山东其他城市,到1948年下半年时,解放军已经控制了山东大部分地区。
进攻济南,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作为华东解放军的指挥员,粟裕为了攻下济南,向中央提出了三套作战策略。
第一套方案中,作战的重点是诱导新五军增援济南,解放军在其行进过程中,将此行兵力一举歼灭,进攻济南只是顺势而为。
第二套方案中,重点在于攻城,把大部分兵力投入到济南,少量兵力阻挡援军。
第三套方案中,将攻城和阻断援军同时作为战斗重点,先掐断国民军空中救援渠道,将援兵阻断在济南城外,阻援成功后,再调兵攻打济南。
粟裕向中央建议执行第三套方案,虽然这个方案难度高,但对粟裕来说,他有把握合理运用作战计划,取得战斗胜利。
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在在济南的守军和徐州的援兵总共有28万人,华东野战军有32万兵力。
从数据对比,两方实力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国民军的武器装备比较强,综合比较之下,两方的力量基本持平。
粟裕本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作战指挥家,在综合军力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粟裕决定将兵力一分为二,华野军同时与徐州援军以及济南守军展开战斗。
实际上,粟裕的这项作战计划,在战场上运用将会面临很大风险,因为解放军可能遇到最坏的情况,阻挡援军失败,同时也没有攻下济南,如果济南战役就此失败,先前在山东打胜仗的气势,可能都会因此消解。
不过,因为提出这项作战计划的是粟裕,他是一名对战争有深刻理解的将军,他在战场上本就喜欢出其不意,并且总能以奇招制胜。
党组织了解粟裕的作战指挥能力,也相信他不打没有把握的战,因此济南战役依照粟裕的决策,采取了将兵力一分为二的作战策略。
攻破济南,取得战斗胜利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打响了济南战役的第一枪。按照指挥员粟裕的部署,32万军力兵分两路,许世友带着14万兵力进攻济南,粟裕则带着18万兵力南下徐州。
许世友带着大部队来到济南时,王耀武实际上已经孤立无援,他曾经多次请求蒋介石大力增派援军,但直到华野军打到家门口时,蒋介石的承诺也没有兑现。
蒋介石之所以不给派兵,一是对王耀武不信任,王耀武本是心怀民族大义之人,并不愿意卷入内战纷争,他能来济南坐镇,也是半推半就的。
二是蒋介石不想在济南消耗过多兵力,这样会影响国民党的整体布局。不过,矛盾的是,蒋介石并不想放弃济南,济南战役开打时,他命令王耀武在济南坚守十几天,随后让杜聿明打字和徐州援兵前去增援。
蒋介石本希望两人能够里应外合,将14万华野军一举歼灭。他没有预料到,粟裕早就在曹县一带等着徐州援兵的到来,并且有充足的信心,让徐州援兵无法到达济南。
当时杜聿明接到蒋介石命令后,马上带着重兵前去增援济南,但发现华野军是粟裕坐镇指挥后,还没开始战斗,他就怕了。杜聿明十分清楚粟裕的实力,如果和粟裕正面对抗,他没有获胜的机会。
杜聿明正在犹豫之际,济南战役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许世友带领着14万大军,抢占了战斗先机,攻占济南势如破竹。
杜聿明因为不敢对粟裕的部队发动猛攻,只能原地待命。杜聿明手下见首领没有打仗的意志,在和华野军战斗的过程中,就只是随意糊弄了几下。
正当杜聿明还在进行军力部署之时,华野军攻破济南的消息传来,杜聿明没想到许世友只用了8天,就赢了这场战争。杜聿明见大势已去,赶紧带着大部队撤离,
许世友如此快速拿下济南,粟裕也深感意外。实际上,济南战役能够短时间内获胜,和华野军强大的战斗力有关,也和国军内部不和谐因素有关。
当时眼看着国军失势,国民党内吴化义将军率领2万部队起义,这次起义给了王耀武致命一击,加速了济南的解放。
战争打到最后,王耀武也并没有做过多抵抗,他遣散了所有官兵,让他们自行突围。他还允许士兵投降,但不能自杀,因为这是国共内战,王耀武觉得没必要做无畏的牺牲。
在济南战役开打之前,粟裕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没想到,战斗结束比他想象的还快。他本人都没有参与战斗,就已经取得了胜利。
不得不说,粟裕有先见之明,如果当时把32万兵力的大部分派到济南,恐怕杜聿明早就冲破华野军的阻拦和王耀武汇合,那时想要赢得战斗胜利,势必会更加艰难。
粟裕作为一个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指挥家,在战争的危机关头,他能够合理分析战争局势,做出明智且正确的决定,他确实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