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馨 |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阴阳妙法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陈式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所以陈鑫说“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就是练太极拳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像太极图的圆圈那样;同时也指出,在这一个圆圈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在旋转变化,像太极图圆圈中的阴阳对立面那样。

因此,在太极拳螺旋式运劲中,在不断旋转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

“妙手”是一着一太极,动作即圈,圈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有轻有沉。凡是偏柔或偏刚的都不能称作太极拳的“妙手”,因为它们都偏于一面,“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没有起到阴阳的相反相成,互用并存的作用。

这个圆圈运动,有全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和横圈,在整个拳套内错综地交织着。动作的前进、后退,上起、下落,左旋和右转,都要带有走弧形、划圆圈的形象。陈鑫说:“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种种转法,亦各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初练太极拳时转圈的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圆形的动作是达到和谐与连贯的必要前提。

练到纯熟后,逐渐达到“得心应手”、“心身相应”的境界,就能够一动则内外、上下、左右无有不动,一圈无有不圈(外形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体内有内脏作轻微旋转的自我按摩,气血按照经络路线缠绕运转,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动作)。
“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这是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到没圈;由开展而渐至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迹的最高级技术成就。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这种境界只有下苦功才能做到。

例如,太极拳名家杨少侯晚年练的发劲小架子,仅有意动的运劲,外形看不见有圈,只看见发劲,就是这种高级技术的表现。转圈不论大圈、小圈、没圈(有圈的意思,但在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的称作没圈),都应该有内劲作为统帅。这种内劲是通过长期锻炼,用意识贯注而形成的,它“似松非松”,“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 ”,极为沉重而又极为虚弱。

内劲的运转,带有螺丝旋转形状的缠丝劲,只有太极拳一类的拳才能练出这种内劲。太极拳的圆形动作,可以柔化对方的力量,并且随时可以由弧线转化为直线加以还击,所以陈鑫说:“胳膊令其骨转,方能以真劲引动”,也是《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所根据的原理。

孙子兵法说:“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创造太极拳的人,懂得圆的运用最灵活,圆的力量最大,所以求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但是它必须通过螺旋式(抽丝式)的缠丝劲来完成圆的动作,否则仍然是直劲,直劲碰到来力仍然要有顶撞,因此也就失去太极拳“化而后打”应有的作用。所以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劲者,运中气之方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说:“拳中必用缠丝者,粘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不可忽也。功夫久能令人不敢进,进则打之,退亦打之”。

太极拳推手时,在接触面上不丢不顶,通过避实就虚地微微一转,即可发劲,即是螺旋劲的运用。太极拳推手中的擒拿法(推手中的擒拿法,现仅在陈式推手中保持。擒是抓脉、截脉、按穴、闭户;拿是反筋背骨),在沾连粘随的基本原则下,是以螺旋劲的运用为其特点的。

内劲发源于腹部(丹田)。古人以丹田为气海,每势完成,必令气归丹田。
丹田劲如假定以十分计算,用意识将六分劲上行分达两肩,缠绕运转至膊、肘、腕、掌,透达于两手指尖。手臂外旋的称作“顺缠”,先小指,依次至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手臂内旋的称作“逆缠”,先大指,依次至小指。另外四分劲往下运行,经胯分达两腿缠绕运转至膝、足,透达两足尖,先小趾,依次至大趾。随着动作的开展、引伸、呼气而运转缠绕到四梢(两手尖、两足尖),是由内而外的顺缠,称作前进缠丝劲(简称进缠)。这就是呼、伸、进、放、开、发劲。等到内劲贯到九分,神气贯到十分,姿势似停非停的时候,动作的开展者转化为合聚,引伸者转化为回缩,呼气将尽转化为缓缓吸气,这时内劲之上下行到达四梢者复由原路线缠绕退行至腹部(复归丹田),是由外而内的逆缠,这称为后退缠丝劲(简称退缠)。这就是吸、屈、退、收、合、蓄势。

缠丝劲在陈式太极拳表现得很明显,缠绕运动的幅度大,而其它太极拳流派虽然仍包含有这种运劲方法,不过缠绕运动的幅度小,外形上不太明显,因而也有人称作抽丝劲。从现行的陈式和武式太极拳即可看出其区别,这种缠绕进退的缠丝(抽丝)劲练法,极其细致,能够使全身各部分都能在意识引导下得到锻炼,完全符合中医的经络学说,对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极有成效。

根据《陈氏太极拳汇宗》陈鑫著作部分,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作者试验了陈鑫提供的练法,认为顺缠从腹侧腰隙开始,逆缠从背侧腰隙开始,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是可以采取的(一般练法腰隙的抽换只从两腹侧开始);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为了介绍一种新的练法,供爱好太极拳而又通晓经络学说者的研究和参考,故仍将陈鑫的主张归纳如下。
手顺缠劲:(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由里往外缠为顺缠)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注五指;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肚。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逢虚腿一面的手顺缠时,内劲也由实腿的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日月而运转。

手逆缠劲:(从实腿的背侧腰隙起,由外往里缠为逆缠)内劲由实腿的背侧腰隙起,上循背后膏肓、魄户、附分逆行而上至肩,经消泺、清冷渊,达少海,向上廉,经支沟、阳池,至大指掌,分注五指肚。逢虚腿一面的手逆缠时,内劲仍由实腿的背后腰隙起,斜行至虚腿一面的背侧,随即上行至膏肓而运转。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和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

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促,气血通行无滞。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曲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曲,太曲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腿顺缠劲:(由里往外,自上而向下斜缠)以膝头向裆外旋转。内劲由腰隙经大腿根里边向上而外,经环跳穴,再往里向下斜缠至足根(大钟穴),分注足五趾肚。足平实踏地,足趾与足根用意沉住,中间涌泉穴要虚,随着下缠劲,其劲如缠入地下,使有盘根错节之意;膝以上两大股用精神贯注,有腾挪之意,则桩步愈练愈稳固而又轻灵善变。手足一齐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END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练“松”的根本,在于“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练"松",是太极拳贯穿始终的追求,自始至终都走在松功的大路上. 前辈大师们也是反复强调练"松"的方法和重要性,但是又都没有抓住根本,致使动辄几十年没有入门,这都 ...

  • [转载]太极拳概说

    作者: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 太极圈源于地球.月亮.太阳公转和自转的自然规律,顺乎天地自然之法,根据天地.阴阳之道而形成.由无圈(无极)到有圈(太极)而生阴阳,太极圈中的太极圈是太极拳行功中九曲珠同时运 ...

  • 顾留馨演练太极拳!(珍贵视频)

    推荐:多位太极拳名家表演,风采一览无余! 推荐:多位太极拳名家表演,风采一览无余! 展开

  • 顾留馨:太极拳五弓合一的练法

    2021/3/12 太极拳主张全身整体劲内外统一性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的.现试述如下:"一身备五弓"是比喻身躯犹如一张 ...

  • 沈家桢、顾留馨合编《陈式太极拳》评析 | 新锐太极史论

    <陈式太极拳>一书的编纂过程非常艰辛,最后顾留馨被逼上梁山,亲自操刀并联手沈家桢才得以完成编写任务.那么,这本书会有什么内容令您期待呢?"新锐太极史论",杨志英为您细说 ...

  • 《太极拳论》注解(顾留馨)

    太极拳论原文 山右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 ...

  • 顾留馨:我患足疾与太极拳震脚发劲无关

    震脚与吐气发声的拳种很多,如心意拳(十大形).形意拳(十二形).南拳以及少林拳等.陈式太极拳的震脚.发劲动作,都结合腹式逆呼吸,因此当震脚.发劲时吐气发声,是为了增强体质和提高技击作用.但有些人习见柔 ...

  • 顾留馨太极拳(珍贵视频)

    顾留馨太极拳(珍贵视频)

  • 欲寻得太极拳真谛,一定先要读懂陈鑫、读通顾留馨!

    当今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太极拳诸多益处得到世人认同,太极拳强烈的技击渐次得到显现,以此内涵的太极文化逐步得到世人的共识,于是乎,各类太极拳书籍层出不穷,但曲解杜臆甚多;各级太极拳"大师&qu ...

  • 顾留馨:陈氏太极拳抖劲的练法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其特点是快速.螺旋.气足.力猛.劲长.动短.意远.久练推手,对缠丝劲.腰裆劲的体会也愈来愈深, & ...

  • 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缠丝劲

    如何提高缠丝劲   加强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功训练,是快速掌握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术.基本要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缠丝功训练中,把步形.手形.站桩与缠丝劲等有机结合,为套路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把它作为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