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东京辽阳府
大辽袭唐、渤海之制,建为五京,合为六府,即上京临潢府(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中京大定府(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辽代城垣)、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老城)、西京大同府,外加辽西重镇、历史名城兴中府(辽宁省朝阳市老城),通称五京六府。大辽以五京定鼎国中,以上京临潢府为中心,连接五京六府,进而与国中、四至血脉相通。连接五京六府主干交通,首推前述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白沟河,与北宋接境一条;与之并重的另一主干交通,即本线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一条。从大辽国家政体看,此线本质意义,实为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的连线,而以中京、东京为交通枢纽和节点,交通继续呈扇面发散,最远到达黑龙江入海口、鸭绿江流域和朝鲜半岛。契丹人不谙著史,无出自契丹文字的本土交通分布记载。史辑记录为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是为一方便说法。本线驿路贯通辽东、辽西和松漠,全程八百八十里。
[夹注]此线站道,完整记载于曾公亮军事地理名著《武经总要·北番地理》。其记,东京至中京八百八十里,而下述站道,则合计为一千零十里,原因在自东京初发一段,本歧分二路以涉辽泽,至医巫闾山复合为一,未加分别所致。故本文尝试并列之,即记为鹤柱馆-唐叶馆、辽水馆-独山馆和闾山馆-乾州。偏南一路鹤柱馆——辽水馆——闾山馆;偏北一路唐叶馆——独山馆——乾州。
东京辽阳府 战国燕国及秦、汉辽东郡首县襄平县、襄平城,唐代安东都护府、辽东城,辽东京辽阳府,治辽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东大街“辽阳老城”。历代沿用襄平土城旧基,因时修葺,辽、金城墙无存。神册三年(918年),阿保机克辽东城,翌年,在襄平老城城基上,加筑和扩建城池,更名东平郡,置防御使,“铸铁凤以镇之”。天显三年(928年),耶律德光改东平郡为南京,以为陪都,并迁东丹国都于是城,东丹王耶律倍主之。会同元年(938年),改南京为辽国五京之一东京,设东京道,置辽阳府,自此始有“辽阳”地名。
燕国及秦、汉辽东郡辽阳县,在今辽中县茨榆坨镇偏堡子村古城。辽季错指辽阳,《辽史·太祖本纪》神册四年“修辽阳故城”,其实是修襄平故城。辽太祖灭渤海国后,在辽阳设东平郡。天显三年,辽太宗升东平为南京,府名辽阳。后随大辽疆域的南扩,南京的名号让给今北京,辽阳则成为大辽国的东京。
燕国辽东郡首府襄平城,辽、金东京辽阳府城遗址,在今辽阳市东北隅,东大街以北,中华大街东段金银库一带。四至已湮,散见标志性遗存,如古城西北广佑寺宝塔(白塔)、古城东东丹王耶律倍的王宫遗址(清代建观音寺于其上)。及老城东北角的金银库井址,西北角的徐往子战国墓、四大庙井址,北城北墙东园井址。《武经总要》记,“东京,即安东都护治所,州城即古之燕郡城是也。本辽之西地,汉魏间乌桓鲜卑所据,在营州之东,契丹置崇仪军节度。旧有江南水军,号通吴军,置营居之。东至医巫闾山,西至霸州二百里,南至锦州九十里。”
《武经总要》“东京,辽东安市城也。城之东即大辽河,城之西即小辽河。秦属辽东郡,汉属幽州,唐太宗平高丽,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山在东北。后为渤海国,契丹建为辽州,得其地为东京。岩州在其东,即李勣所平白岩州也。”
《辽史·地理志》记:城名天福,高三丈,有楼橹,幅员三十里。八门:东曰迎阳,东南曰韶阳,南曰龙原,西南曰显德,西曰大顺,西北曰大辽,北曰怀远,东北曰安远。宫城在东北隅,高三丈,具敌楼,南为三门,壮以楼观,四隅有角楼,相去各二里。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御容殿。大内建二殿,不置宫嫔,唯以内首使副、判官守之。《大东丹国新建南京碑铭》,在宫门之南。外城谓之汉城,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铁幡竿在焉;赵头陀寺;留守衙;户部司;军巡院,归化营军千余人,河、朔亡命,皆籍于此。东至北乌鲁虎克四百里,南至海边铁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县海口三百六十里,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东、西、南三而抱海。
《武经总要》:“东京西六十里至鹤柱馆”。
第一站 鹤柱馆-唐叶馆 鹤柱馆,以古籍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里,“集于华表柱”传说得名,今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唐马寨镇,鹤野县地,辽河、浑河、太子河饶其外。唐马寨旧志记为唐王寨,通衢要道,相传唐征高丽,经此驻马,因名。鹤野县,据《全辽志》,“鹤野县,辽阳城西八十里,汉为居就县地,渤海为鸡山县,辽改曰‘鹤野’。”
《武经总要》:“鹤柱馆又九十里至辽水馆”。
第二站 辽水馆-独山馆 辽水馆,今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镇。据《武经总要》,“辽水,在汉乐浪玄荒之地,东西四百八十里。《水经注》云:大辽水,源出阐垂西南山,南流会白枪水,至安市城。今号东京小辽水,源出辽山西南,流与天梁水会,在国西也。”独山馆,今辽宁省盘锦市高山子团山,富绕阳河下游。
《武经总要》:“辽水馆又七十里至闾山馆,在医巫闾山中”。
第三站 闾山馆-乾州 今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北镇庙前古城”,城西四里,耶律倍孙耶律贤帝和肖绰皇太后乾陵奉陵邑。《武经总要》记,“医巫闾山,《周礼》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山’,其川曰‘奚养’,即辽东山也。唐筑巫闾守捉城,契丹改为闾州,又置乾州、显州,在山之南,二州相去七里。”据《武经总要》,“乾州,在医巫闾山之南,古辽泽之地,虏主景宗陵寝在焉,今置广德军,节度,兼山陵都部署。”乾州下设一州四县。
《武经总要》:“乾州微北六十里至杨家寨馆”。
第四站 杨家寨馆
《武经总要》:“杨家寨馆又五十里至辽州”。
第五站 辽西州 统县一长庆县,今锦州市义县张家堡乡王民屯村古城。《辽史·地理志》,“辽西州,阜成军,中,刺史。本汉辽西郡地,世宗置州,隶长宁宫,属显州。统县一:长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辽制,显州(耶律倍显陵奉陵邑)下辖嘉州、辽西州和康州三州,及奉先县、山东县和归义县三县。
《武经总要》:“辽州北六十里至宜州”。
第六站 宜 州 辽宜州,金义州,今锦州市义县老城。乾、显二州往行霸州古道经此。辽兴宗以定州(河北省定县)浮户建宜州,置宜州宗义军,属中京道,下辖弘政县(义县九道岭镇复兴堡村)、开义县(义县七里河镇开州村)。据《金史·地理志》:“辽宜州,天德三年更州名,有凌河。”现存辽代大奉国寺塔,出土金明昌三年(1192年)《宜州大奉国寺圣贤题名记》碑。
《武经总要》:“宜州又百里至牛心山馆,在牛心山北中”。
第七站 牛心山馆 以牛心山得名,今辽宁省朝阳-北票市章吉营乡牤牛营村。在确证地名宜州至霸州的连线上,里距,东、西百里和六十里。
《武经总要》:“牛心山馆,在牛心山北中,又六十里至霸州”。
第八站 霸 州 今朝阳市古城。朝阳是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唐开元十道略》云,“舜筑柳城,卽知虞舜以前,已有柳城之地。”曹操北征乌桓,使柳城(今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古城)名著于史。东晋咸康七年(340年),鲜卑慕容皝,在汉柳城之北,龙山(今朝阳凤凰山)之西福德之地,筑龙城,构宫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九年又迁都棘城至龙城。后燕、北燕沿用,史称“三燕故都”。北魏(386-557)以龙城城基,建为营州,隋、唐相沿,乃至勃兴,为东北之冠。辽号霸州彰武军,“本唐营州城,辽太祖迁汉民以实之,曰霸州彰武军”。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霸州置兴中府。今日矗立在现代楼群中的朝阳北塔、南塔,溯自北魏,是古城历史缩影。
柳城-龙城-营州-霸州-兴中府,东北古代交通枢纽和通衢大镇,魏晋乙力支朝献之和龙,渤海国营州道之营州。辽代以至金、元,中京城崛起,交通中心趋势北移。辽圣宗曾辖建州、霸州、宜州、锦州、白川州五州。《武经总要》记:“兴中府,营州地,汉末乌桓鲜卑所居,唐平卢军节度使泊所,今号兴中府。东至辽河三百里,西至中京三百里,西南至建州六十里,北至湟水四百里(旧契丹界),西北至松陉岭百里,东南至安东都护府二百七十里,号平壤城,东北至白川州七十里。”
《武经总要》:“霸州又七十里至建安馆”。
第九站 建安馆 馆以建州而名建安。建州,今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古城。存西塔山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辽代砖塔,及山下建州古城遗址。
据《辽史·地理志》,辽初以唐昌黎县城址而置建州。在今朝阳县木头城子。辽圣宗时,因州城背临凌河,屡遭大凌河水害,遂迁到大凌河北,今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地。统二县:永霸县、永康县。建州城址平面是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城址西北角还残留一段长约200米的城墙。墙基宽8米,顶宽2米,存高3米,夯筑。城址中部有四层台式七筑台基一座,长15米,宽12米,高3米。台基上发现了大量的绿釉琉璃互片和砖块等构件。当是一座重要的建筑基址。
《武经总要》:“建安馆又五十里至富水、会安,至中京三驿程,各去七十里”。
第十站 富水馆 今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营子镇土城子村古城,金代富庶县,叶柏寿河入大凌河汇合口。自富水馆沿大凌河左岸西行,七十里会安馆。
第十一站 会安馆 今朝阳市建平(叶柏寿)县沙海镇。在沙海镇马杖子村大西沟,及建平县二十家子镇大地村炮手营子屯,均发现辽墓。沿叶柏寿河西行,自会安馆七十里至中京。
第十二站 中京大定府 辽五京之一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宁城县西四十里。东北历史名城,和边塞重镇,交通枢纽。沿叶柏寿河东行,向大凌河左岸靠近。
——————————————————————
附录:《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原记,东京“又八百八十里至中京,西六十里至鹤柱馆,又九十里至辽水馆,又七十里至闾山馆,在医巫闾山中,又九十里至独山馆,又六十里至唐叶馆,又五十里至乾州;微北六十里至杨家寨馆,又五十里至辽州;北六十里至宜州,又百里至牛心山馆,在牛心山北中,又六十里至霸州,又七十里至建安馆,又五十里至富水、会安至中京三驿程,各去七十里;南至平州五十里,自平州至幽州五百五十里;北至沈州百二十里;东南至鸭绿水九百里;西南至锦州四百里;东北至黄龙府七百里;西北至显州三百里。”
附录:《皇华四达记》
《皇华四达记》曰:自安东府东南至平壤城八百里,西南至都里海口约六百里,西北至建安城约三百里,正南微东至鸭绿江北泊约七百里。今以契丹地形图参校,惟达安城不知处所,其他地形远近率同也。东至熟女真界约五百里,西至辽河百五十里,又八百八十里至中京,西六十里至鹤柱馆,又九十里至辽水馆,又七十里至闾山馆,在医巫闾山中,又九十里至独山馆,又六十里至唐叶馆,又五十里至乾州;微北六十里至杨家寨馆,又五十里至辽州;北六十里至宜州,又百里至牛心山馆,在牛心山北中,又六十里至霸州,又七十里至建安馆,又五十里至富水、会安至中京三驿程,各去七十里;南至平州五十里,自平州至幽州五百五十里;北至沈州百二十里;东南至鸭绿水九百里;西南至锦州四百里;东北至黄龙府七百里;西北至显州三百里。
据宋人曾公亮《武经总要》,“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阅: 辽代东京城至中京城驿道有南、北两条。南道有鹤柱馆(鞍山旧堡乡驿堡古城)、辽水馆(盘锦大洼县古城子)、闾山馆(北镇医巫闾山一带)到中京城;北道有唐叶馆(辽阳西南塘马寨)、独山馆(绕阳河下游西岸高山子)、乾州(北镇庙前古城)、辽州(义县王民屯一带)、宜州(义县县城)、纽新馆(北票牤牛营子附近)、霸州(朝阳西南黄滩古城)、富水馆(喀左东部北营子乡土城子村)、会安馆(建平西北沙海乡)。
————————————
《辽史》误说辽阳府是“渤海国故地”,实为历史上渤海州、县移民随迁地名,与渤海国属地不是一回事。渤海国南界,止于开原、新宾一线,从未囊括辽阳。
辽代驰驿一般以银牌为证,长一尺左右,刻以契丹文,意为“宜速”。又有“敕走马牌”的字样,以为凭信。驿驰程限要求每日马递最快700里,其次500里。
原载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d5bc60101i2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