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讲莫把白露节过成白露劫
何为白露关?
常言道:鱼苗难过白露关,过了白露关,年底赚钱用袋装。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前后,虽然白天水温高达30℃多,可夜晚温度只有20℃多,昼夜温差达10℃以上,鱼苗出现高发病率、大量死亡的现象,是为“白露关”。
白露关发病的主要原因
①气候原因
昼夜温差大,水体对流加剧
白天表层水温高,晚上表层水温低密度增加,上层水下沉,加剧上下层水层对流,底层的残饵粪便(前期投喂大量积累)、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导致水体发生剧烈变化,引发缺氧、藻类死亡、藻毒素增加、病菌大量繁殖等有害情况,池塘水环境大幅恶化。
温度起伏大,鱼体应激加剧
鱼是变温动物,尤其是鱼苗生理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更容易受环境胁迫发生应激反应。一般情况,成鱼温差超过5℃、鱼苗温差超过3℃,便可引发鱼体发生强烈应激反应。一旦处于应激状态,鱼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抵御应激,使身体处于被易感染易侵袭的状态。
温度适宜,病原菌大量繁殖
白露前后,水温逐渐降低,只有20℃多,适宜病原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并且非常容易随着上下水层的对流大量进入水体,感染鱼苗危害健康。
②高投喂
经历了前期的高投喂阶段,鱼苗快速生产,肝脏和肠道的消化负荷重,甚至出现代谢障碍,鱼苗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容易被有害菌侵扰而引发疾病。白露关发病的主要原因
①气候原因
昼夜温差大,水体对流加剧
白天表层水温高,晚上表层水温低密度增加,上层水下沉,加剧上下层水层对流,底层的残饵粪便(前期投喂大量积累)、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导致水体发生剧烈变化,引发缺氧、藻类死亡、藻毒素增加、病菌大量繁殖等有害情况,池塘水环境大幅恶化。
温度起伏大,鱼体应激加剧
鱼是变温动物,尤其是鱼苗生理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更容易受环境胁迫发生应激反应。一般情况,成鱼温差超过5℃、鱼苗温差超过3℃,便可引发鱼体发生强烈应激反应。一旦处于应激状态,鱼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抵御应激,使身体处于被易感染易侵袭的状态。
温度适宜,病原菌大量繁
白露前后,水温逐渐降低,只有20℃多,适宜病原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并且非常容易随着上下水层的对流大量进入水体,感染鱼苗危害健康。
②高投喂
经历了前期的高投喂阶段,鱼苗快速生产,肝脏和肠道的消化负荷重,甚至出现代谢障碍,鱼苗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容易被有害菌侵扰而引发疾病。
白露关常见的病害
白露关期间,往往多种病害同发,并非只表现出一种病害。常见病害如下: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
寄生虫疾病:车轮虫、指环虫、锚头鳋等
真菌性疾病:鳃霉病,在鱼苗期最为常见
营养性疾病:肝胆综合症
缺氧浮头
白露关的预防方法
白露关,一旦发病往往鱼苗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但只要注重预防,方法得当,有效控制池塘的有害菌和寄生虫、调理好池塘水质、改善好鱼苗体质健康,鱼苗便能顺利安全渡过白露关,把损失降到最低。
①勤开增氧机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均衡上下层水体,避免水体分层,提高池塘整体的溶氧水平,减少底部氧债,降低夜间耗氧,稳定池塘环境。
②控料投喂
白露前半月开始,把饲料投喂量降低到正常投喂的一半以下,降低鱼体代谢负担。9月中下旬,再逐步提高投饵率到正常投食。
③内服保健
体质强健是预防白露瘟的关键。
④调水稳水
定期调水,每10天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EM菌种,及时分解有机质,管理好水质;定期使用蛋白核小球藻和硅藻源,让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维持良好的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