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葱姜蒜蔬菜肉类小贵,元旦春节肉价菜价会大幅上涨吗?
近期葱姜蒜等小宗农产品涨价,已经被大家普遍认知,纷纷惊呼“姜你军”、“向钱葱”、“蒜你狠”来袭,可仔细观察可知,其他蔬菜涨幅也不少,不过是大家对葱姜蒜尤为敏感而已。
这是今天去市场买的丝瓜,9元一斤,很鲜嫩,没舍得多买,买一根花了10元钱,切好就这一小盘,炒好还不满碟子,这些钱,搁在往常,至少能买2-3根,若是在夏秋季节,乡村农户家院子里,门前,哪儿哪儿都是吊着长的丝瓜,每人当是好东西。
大白菜也8毛多一斤了,买了一棵白菜也花了近10元。再看大葱价格,零卖大葱4.99元一斤,成捆拿便宜一块钱,3.99元一斤,这价格相比于丝瓜等蔬菜,价格差异也没那么大。核算了下,大葱成捆拿虽然看着便宜,可一捆有二三十斤,家里地暖太盛,根本不好存放,若是放不好干了或烂了,不是更不划算?还是吃多少买多少吧。零买了四棵葱,花了15元。
再看看冷冻猪肉和排骨,都是26元一斤,查了下日历,40天前我买的冷冻猪肉是18.98元一斤,这一波猪肉回涨反弹,冲的劲头也是不小。那么,近期葱姜蒜蔬菜肉类小贵,元旦春节肉价菜价会大幅上涨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波涨价?
阿兮分析,这波涨价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不只是小宗农产品异军突起,也不是局限于个别地区,而是普涨态势,但也不到担心元旦春节肉价菜价大幅上涨的地步。造成这波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疫情全球性,影响到宏观调控。
新冠病毒世界性的肆虐,让一切改变。比如,若是以前猪肉涨价,安排进口,短时间内就可以平抑。现在就麻烦了,你得考虑各种突发状况。进口的冷冻猪肉,各地频频爆出包装物表面检出阳性,不只是不能进入市场平抑猪肉价格,还需要人力物力去处理。像河南郑州物流港暂时关闭,湖北襄阳封存进口冷冻食品,西安农贸市场禁售冻货,山东等地也紧急下架封存过进口肉类,这些都属宏观层面的影响。
被牵扯的还有其它大宗商品,比如玉米,阿兮前些日子在招远南乡农村了解到,现在到农村收购玉米价格是1.15元一斤左右,农民手里还存着约么三四成玉米,等着春节后阴历二三月份卖。其他地区有做养殖业的网友透露,养殖场现在拿玉米,已经到了1.3元一斤左右。养殖成本提高,猪肉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了。
其二,防疫因素,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大家都亲身经历过待在家里全民抗“疫”,那段时间,农业生产承受了巨大压力,很多生鲜农产品根本运不出去,更不能摆摊自销,收购商也进不来,只能眼睁睁地砸在手里。就拿苹果举例吧,往年圣诞节前到春节后,都是出货好时机,可因疫情影响,冷风库门可罗雀,价格低廉,也无客户上门,很多果农亏了钱。
这教训让许多种植户心有余悸,上个月和鸿姐一起去南京农业大学参加活动,她带了自家种植的柑橘给我们吃,是那种老广柑,酸甜多汁,好吃得不得了。南农俞院长问她在当地行情,又问果园直发不?鸿姐说5斤果子15.8元,就可以果园直发到家。当时大家都有点方,怎么可以这么便宜?鸿姐就说,她是考虑今年冬天疫情不知道会啥样?怕万一像去年那样,路一封发不出去,就烂手里了。
有鸿姐这样想法的农人很多,他们经历过一次次惨痛,便有了风险意识,哪怕人人说种植养殖是机遇,他们也不会拿身家性命冒险。比如说养猪,猪二哥价格哪怕飞上天,经历了非洲猪瘟的养殖户,也不会在一头仔猪都要上千元,玉米等饲料大幅涨价的时候,一个猛子扎进去,砸锅卖铁搞养殖,一旦出点事,怕是再也别想翻身了。
大家看新华网发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全国生猪存栏分析就知道,如今生猪生产也不过是恢复到常年水平90%以上,预计得到2021年上半年产能有望完全恢复 。这说明短期内想猪肉大幅降价,太难了。能维持在上年同期水平,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其三,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自己控制了种植数量。
2019年,大葱地头拿货4毛一斤,还愁得卖不出去,今年大葱地头拿货3元一斤,收购贩子还抢,这样的涨价,谁能想得到?若是想得到今年是这样的行情,估计农民早就把所有土地都种上葱姜蒜及其它蔬菜了。
有潍坊农友告诉我,今年种大姜的发财了,他一个朋友包了50亩地种大姜,长得也不是很好,还都是雇人干活,毛收入也有120多万,纯收入50万以上,乐疯了,连呼过瘾!可有过瘾的,自然有后悔的,其中就有一些去年被农产品价格低迷伤了的老农,他们今年就减少了种植。
其四,天气不给力,造成减产。
2020年倒春寒比较严重,只是我们烟台地区,我记得就有六七次霜冻,果农冒着霜寒,晚上去苹果园看着熏烟,很是辛苦。苹果幼果到成熟期,下了大大小小四次冰雹,我家的小果园就在套袋前被冰雹打了一次,造成果面上留下冰雹打的黑点,膨果期又被打了一次,好在时间短。招远齐山镇的一些村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场密密实实的冰雹,让即将采摘的苹果,全成了一地残果。农业就这么残酷。
阿兮访村,许多老农说,在我们这儿,一年下这么多次冰雹的年份少见,但农业受天气影响大,遇到了也是没什么办法。同样原因,今年各地农作物都因异常天气,受到各种的影响。
其五,季节性涨价,逃不过去的规律。
冬季,北方农村的露天小菜园里,除了耐寒的几棵葱蒜和香菜,其余的没有。而其他三季,农村人的小菜园自给自足,基本还是能保障的。露天菜园没有菜,吃菜基本要买了,这个时间买的菜,自然是反季节蔬菜大棚种出来的菜,成本高,而且冬天下雨下雪,路况不好,也给运输增加了难度,物价季节性上涨,是规律。
冬储是北方农村人习惯,菜窖里怎么也得储存几十棵大白菜和几十斤萝卜,万一大雪封地,无法出去买菜,可以有菜吃。北方人还有个习惯,入冬怎么也得买一两捆大葱,几辫子大蒜,还得备些老姜。这三种农产品是北方人冬天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菜蔬,更是祛寒的“药”,冬天用量比较搭。感冒初期,喝一碗加了葱白、香菜根的姜汤,出一身汗,保准好了。我们从小到现在,冬天都这样过,这也是葱姜蒜冬季涨价突出的原因。
肉类涨价也是季节性的,冬季进补,离了肉类怎么行?春节过大年,离了肉类怎么行?北方人的冬季,最爱猪肉炖粉条,大骨汤,羊肉汤,还要灌制香肠,腌制腊肉,杀年猪等,需求多了,涨价也是必然。
总之,没有无缘无故的涨跌,今年情况特殊,诸多因素赶在一起,价格有波动,也在情理之中。因疫情仍未解除,一切都无法按照正常年份来预测。奢望像以前一样全球一盘棋,下活农产品平衡,怕是不好办了,还得早早适应,做好自力更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