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人的自我革命,从打开流程认知的边界开始
这是流程+研习社的第221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击上面的蓝色(流程研习社)加关注,通过【书与文章】查看所有【历史好文】。
生产力在进步,生产关系在变化。商业智能在发展,企业管理方式在变化。过去,流程人不断推动业务流程变革创新,作为赋能的力量之源。现在,一部分锐意变革的流程人,已经开始探讨流程管理自身变革创新的方法,从而迎接智能化管理的时代。
智能化的管理会逐步消灭掉传统的“分工、协作、制衡”的流程,会逐步诞生智能的流程。智能的流程根本不需要“分工、协作、制衡”这些基础,这些甚至成为它的最大阻碍。
这是一个更加模糊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流程管理自身的变革可谓是到了生死攸关、在劫难逃的时候。流程人唯有拿出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来。
让我们先从打破“流程”认知的边界开始!
1
首先,流程并没有一个确切存在的管理对象。
不像是其他的管理职能,管理的对象不管是具象的(如:人财物),还是抽象的(如:计划绩效考核),都是存在且与具体对象关联的。流程并未先天就存在一个被管理的对象,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干找对象的事情——这就是流程梳理!梳理出流程架构、流程图及其系列文档,并且要跟所有者关联起来,然后基于这个存在且关联的对象,再去做管理的工作,比如流程的设计、审查与优化。
于是,我们习惯了把这个存在且关联的对象称之为“流程”,没有这个对象就不能开展工作了!其实流程管理真的可以不需要“流程”的,更不要说画在纸上的那个活动步骤图!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从这里开始就限制住了流程认知的边界,把流程图及其文档、流程架构,甚至是管理制度手册、分权授权体系等书面化、正式化的文件当成了流程。当没有这些文件,就只能感慨空有一身的屠龙术,而世上本无龙了!其实大谬不惭!
因为这些文件不是流程本身,文件只是对流程一部分要素的按特定需求进行的显性化表达。所以,流程的管理对象既不是它们,流程管理开展本质上也不需要它们。
2
其次,流程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管理目标。
不像是其他的管理职能,管理的目标总能从质量、成本、效率、客户、价值等方面概括出来,流程的管理目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而且不容易计量。这是因为流程的服务对象是业务,而业务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业务的目标多元多变和服从战略引领的特点,导致流程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业务的关注点自然不同,即使同一业务,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发展周期,关注点也同样不同。
于是,我们习惯了这种多元成为一种无穷性,以为这是流程工作必须要付出的沉没成本。其实,这从一开始就是误导。流程只不过是业务运行的载体,是业务先迷失了自己,然后流程才会有不确切不固定的目标。是战略先贪大求全,管理然后面面俱到,才会有流程复杂多变。
不确定的其实还是战略,还是人心。质量部门也管控起了成本,IT部门也搞起了营销审计,财务部门也推动起战略绩效,流程无所适从。
流程的目标应该是简单可感的,那就是“百川到长江,长江归大海”。长江是一条主航道,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主价值链,一路驶向大海,就如同交付客户。现在的问题,是主航道不清晰,百川横流,江河泛滥,能够顺利到达大海的水量很少,大部分在路上被耽搁、被截流、被消耗掉了。
所以,流程的管理目标一定会被聚焦再简化,直到人人皆知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目标。
3
最后,流程也没有一个通用标准的管理方法。
不像是其他的管理职能,管理的方法总有一些洋气的字母词组,再加许多的专业术语,流程的方法几乎从一开始就是过程分析再分析,而没有固定的标准化的方法。即使是跟同样要搞流程的质量体系相比,质量通过流程的固化来落地,而流程永远在面对客户的不确定性。一个是固化确保质量,一个是灵活确保创新。
于是,我们习惯了这种方法上的不确定性,而采取各种方法来创新,迎合不确定性的目标和不确定性的对象。所以,当流程本无所缚住,就以为可以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了?
显然是不可能的,流程应该谨守自己的底线,不能抛开业务自己唱独角戏,不要无事生非制造新概念,坚持专业操守不逢迎权威,最重要的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度。
流程的方法始终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虚心跟业务做好朋友,必要的时候可以消灭掉自己。在没有人关注流程的时候,也许就是流程管理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
不要说没有管理对象,要敢于抛开文件;
不要说没有管理目标,要勇于聚焦目标;
不要说没有管理方法,要严于谨守底线;
这些认知的边界,你get到了吗?
金国华老师讲 “学习一篇别人经验之谈的正确态度” :
第一步:空杯心态,认真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现状快速做思考;
第二步:记下你马上要行动的点和大致思路;
第三步:找机会落实行动计划,最终改变工作绩效和自己,提升能力。
如果你只是浏览了一下,或者只是记下了看到的知识点,这对你而言并非价值,因为这些知识不是你的。最终能成为你自己的能力的,一定是你获得的行动,哪怕只是行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