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52)
第五十二讲 讲于2013年7月7日
小补肾汤的用味药是苦味药,地黄和竹叶就是苦味,炙甘草是甘味的,化味的泽泻是咸味的。小补肺汤的麦冬和五味子都是酸味药,旋覆花是咸味药,化味细辛是辛味药。但是麦冬尝起来不太酸,是取了它的清凉之性,因为它能凉降所以成为主药。辅行决里面说的味道不一定是口尝的味道,是它能量的性质。葶苈子大黄也尝不出它的咸味,苦味比咸味还要重一些,但是要当咸味用,五味子就特别酸。小泻肺汤中的葶苈子和大黄都是咸味的,枳实是酸味的。
大泻汤和大补汤就是本脏病了,还涉及到子脏或母脏,光小汤已经解决不了了。大补心汤中的咸味的丹皮、旋覆花、苦味的竹叶和化出的酸味的豆豉或山萸肉就是小补心汤,因为子能令母实,再加一个子脏的小补脾汤,就是甘味的人参和炙甘草,还有辛味的干姜。大补肾汤中的苦味的地黄、竹叶、甘味的炙甘草和化出的咸味的泽泻,再加上子脏的小补肝汤,就是辛味的桂枝和干姜,还有酸味的五味子。这个方子就没有子脏的化味了,因为是刚刚涉及到子脏,还没有影响到它的化味。大补脾汤中的甘味的人参、炙甘草、辛味的干姜和化出的苦味的白术,再加上子脏小补肺汤,就是酸味的麦冬和五味子,还有咸味的旋覆花。
大泻肾汤中的甘味的茯苓、炙甘草、苦味的黄芩,就是小泻肾汤,因为母能令子虚,就再加上母脏的体味药、辅药的用味药和化味药,就是酸味的枳实、咸味的大黄和辛味的生姜,就是把母脏小补汤的主药去掉了,因为它不是主要问题,只用辅药就可以了,不用那么猛。就相当于援助别国打仗,只派大将带军队过去就行了,不用皇帝去。只要把母脏补足了就是泻了本脏了,古人考虑问题都是整体的思想。大泻肝汤中包括了小泻肝汤,就是酸味的芍药、枳实和辛味的生姜,再加上肾脏甘味的炙甘草、苦味的黄芩和化出的咸味的大黄,只是把用味的主药茯苓去掉了。这是母能令子虚,也是古人的智慧。
大泻心汤中包括了小泻心汤,就是苦味的黄连、黄芩咸味的大黄,再加上肝脏辛味的干姜、酸味的枳实和化出的甘味的炙甘草。大泻汤中五脏的主药分别是肝脏的白芍、心脏的黄连、脾脏的附子、肺脏的葶苈子、肾脏的茯苓。辅助的药肝脏是枳实、心脏是黄芩、脾脏是干姜、肺脏是大黄、肾脏的炙甘草。大补汤中五脏的主药分别是肝脏的桂枝、心脏的旋复花、脾脏的人参、肺脏的麦冬、肾脏的地黄。
这些发现能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分了两派。小泻心汤用两苦一咸是对的,但是古人按土论了,按土应该是两辛一甘。如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治心脏病,也是火按土论,如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所以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味药,所以张仲景治病常用的药也很少,一般的药不入他的法眼,他用《胎胪药录》的药,这本书已经失传了,从名字上看应当是道家在胎息状态下感悟到药物性能的一本书。本草纲目上记载了好几千种药,如果李时珍当年看到这个五角图就不费一生的精力去研究那些了。但是他的研究也有意外收获,就是把中国的药用物种找全了,相当于一本什么都能查出来的大辞典。
五脏的苦急就是用为 太过了,可以用它的化味去治它。心脏老生发就过软了,就用它的化味酸味把它收下来,也是被它克的肺脏的主味。脾的湿气太旺了,就用苦味去燥它。肺气郁闭不收往上走了,人感冒受寒后就要咳嗽,就要用辛味的药去解表,把汗毛孔打开后肺的功能自然就降下去了,直接收就把寒气收到里面了。肾坚得厉害了就不润了,冬天太冷就天干地冻,用咸味的药就能缓解它的燥性。
这个理论是按照辅行诀把内经的原文修正过来的,因为原来混乱造成后世的医生内科不治喘,气管炎治不了,是因为它的用味错了。泻肺没有人用咸味的药了,都用酸味去收敛了,这就是理论上的失误造成病治不了了。辅行诀的源头是汤液经法,但是写黄帝内经的这些人可能把体味用味传抄错了,所以才出现这些问题。
肝的体味酸加上肾的用味苦可以除烦,它们俩在这个角的味道配合不产生化合,不产生化学作用。肝的用味辛加上心的体味苦可以除痞,张仲景就是按照这个辛开苦降的作用设计的五个泻心汤,辛味的药是干姜和半夏,苦味的药是黄芩和黄连。可以治疗心下痞满,用手按着心窝里面不是实体,柔软的不疼,但是老觉得这里好像堵着东西一样。也就是慢性胃炎,再加上炙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半夏泻心汤,专门治痞满不通的症状。
脾脏的体味辛加上心脏的用味咸可以除滞,比方大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治因下焦寒湿导致的大便不通,大黄是咸味药,附子细辛是辛味药。滞就是停滞在那里了,旋覆花汤中的旋覆花是咸味的,专门通血管、补心脏。葱白是辛味的,茜草是偏酸平的味道,可以用来活血。以前不用茜草,使用蚕丝做的绢,这些绢是用茜草染色的。用绢的意思就非常奥妙了,绢的网膜就可以把心脏血管里面的纤维活性补起来,增加心脏血管的弹性。
杜仲可以降压,你把杜仲皮撕开就是拔丝一样的网模,可以使血管有弹性,血过去它就弹起来了,血压就不高了。如果血管是硬的话,比如心脏输出一公斤压力,到血管最后的末端还是一公斤的压力,所以舒张压就会很高,血管要是有弹性的话,给它一公斤会给你消化成半公斤,就把力量泻掉了。这样的血管也不容断裂,特别柔软就不会崩,所以小孩子因为血管柔软而血压正常,老年人血管硬化而血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