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在母亲面前自杀:为什么家会伤人这么深?
太2真人第5篇文章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一名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而跪地痛哭……
这个女子是一位母亲,而在她面前跳桥自杀的是她17岁的儿子。
不知道这个孩子和母亲之间经历了怎样的争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会让这个男孩跳得如此决绝。
家,本是最温馨的港湾,人生的归宿。可惜,有那么多的家庭,变成了令人绝望的牢笼,家人变成了最憎恨的敌人。
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本是最亲密的关系。不知什么时候,血缘关系里却出现了一鸿沟的血海深仇。
为什么家会伤人这么深?
1
亲密无间,却没有尊重和快乐
理查德.巴赫说过:“真正的家人之间的桥梁并非血缘关系,而是彼此的尊重和快乐。”
中国人喜欢群居,中国家庭生活也是典型的群居生活。既然是群居,是一家人,我们就应该亲密无间,还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大家的。
而这种共产共享的家庭中,又必然有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顶端往往是父母,最底端往往是家庭中的小孩。
小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衣食住行都要仰仗父母,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自然在父母面前处于弱势。如果幸运,遇到开明的父母,还会考虑一下孩子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早早替孩子把决定做了。
大到和谁结婚,在哪里买房,在哪里工作,学什么专业,报考哪个学校;小到和谁一起玩耍,穿什么,吃什么,你在干什么,事无巨细,当父母的都会考虑周全。
最关键的,这样的父母会从言语到行为,都只为告诉孩子一句话:我都是为你好。
既然我是为你好,你就得接受,你就得听我的,你就得优秀,你就得感恩戴德;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你就得内疚、自责,就是你不懂事,就是你不争气,就是你没用,就是你没出息,就是你不孝顺。
孩子在这种长期弱势和被动接受的环境里,感受到的是父母压迫式的爱,强加于人的爱,自以为是的爱,这样的爱,让孩子插翅难逃,无力反抗,又无处躲无处藏。
慢慢地,孩子丧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失去独立的人格,不自觉地讨好、取悦父母。只想让他们高兴,哪还会考虑自己高不高兴。
为了父母,我也要怎样怎样,被父母的“好”绑架,失去人格,哪里还有自尊和快乐。
很多人在外,对人客客气气,礼貌和尊重都会,一回到家,就把尊重和快乐关在了门外。
家,是我们卸掉伪装和疲惫的地方,但是绝对不是卸掉对彼此的尊重和快乐的地方。
《都挺好》中苏明玉和父母、兄长之间的矛盾,就是没有人考虑她的感受,让她在家里受到最深的伤害,导致她对母亲的怨恨、对二哥的誓不两立。
虽然电视剧里是圆满和解的大结局了,但是现实中,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活在对家的怨恨当中呢?往往这种家庭矛盾无法调和,又别无选择,只好决裂。
2
分不清“批评”和“侮辱”
如果家人之间亲密无间,那就不需要尊重,不需要考虑你的感受,最直接、最难听、最没情商、最没智商的话,或者行为都能说得出来、做得出来。
如果你做错事,甚至你没做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那你就等着挨批挨数落吧。
然而,大部分父母都分不清楚“批评”和“侮辱”这两个词,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大旗,进行肆意的指责:你怎么这么笨!你是猪吗!你怎么这么没用!你应该听我的!
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不是批判,是就事论事。批评这个词不具贬义色彩。
小孩子不懂的,大人可以告诉他,小孩子做错的,大人可以批评他。
例如:你刚才对邻居阿姨那样说话是不礼貌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如果动别人东西,是要经过别人允许的。
侮辱,是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使人蒙羞受辱,往往带有贬低性人格评价,具有人身攻击性。
侮辱,不再具有行为指导性,并且还会对他人造成心理伤害。
例如:你拿别人东西你就是手贱,这么简单的题你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儿你都办不好,你怎么这么没用。
试想,如果那个17岁男孩的母亲,如果能分清自己的话是“批评”还是在“侮辱”孩子;如果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帮孩子做客观评价和指导;抑或是安抚一下孩子情绪,给他一点力量,孩子也不至于那么绝望了吧。
一个人在母亲面前自杀,是极其残忍的,而他一定已对母亲怨恨和绝望到爆炸。
3
自私一点的爱,才正常
家人之间自我牺牲式的爱,是一种不健康的爱。
有多少人,连自己都不爱,还口口声声说爱人?有多少人,连爱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妄谈我有多爱你?有多少人,把爱误解为控制,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
而这个“别人”经常就是最亲密的家人。
一个人,只有自己心里有爱,才会爱别人;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爱自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要面对。生活烦琐,焦虑、烦躁、疲惫、身体不适、工作压力等等,应接不暇。
千万别把自己当做圣母白莲花,在自己都即将崩溃的时候,还要死撑着去救赎别人。醒醒吧,你没那么伟大,也没那个能力。
在照顾别人之前,请一定先照顾好自己。自私一点的爱,才正常。
当然,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被千万人赞颂,母亲的精神可歌可泣。但是,作为母亲,首先你是一个人,一个女人。
母亲,可以为孩子牺牲很多,可以九分爱孩子,但是起码要给留一分爱自己。否则,不光你牺牲了自己,变成一个苦难型母亲,容易自怨自艾,关键是你受得了,孩子也受不了啊。这份爱的负担太沉重,哪个小孩能承受得起呢。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书中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家人之间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们对家人都有无尽的爱,但爱不是捆绑,不是控制,不是要挟,不是强加于人。
爱是,即使你独立,即使你离开,即使你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但是只要你快乐,我就祝福和支持你,永远,不牵绊你。
因为,我还有我的快乐,我还有一点自私的爱,留给我自己。
家,是安抚身心的地方,是灵魂栖息的地方。
家,是安全的,是放松的,是愉悦的,是有人陪伴的,是给人力量的。
家,不会伤人,只有人会伤人;而家人给的伤害,最痛。
作者:太2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