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于己都不要太苛刻
明天是高考第一天,又有无数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要经历这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考验了。
每一年的高考过后必定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考的好的,也一定有考不好的。这幕悲喜剧年年都会以同样的方式上演。
考的好的我们祝贺他的,为他们高兴,那些考的不理想的也不必太苛责自己,家人也不必苛责孩子,要坦然面对。
比考出好成绩更重要的还有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一个人只要不被挫折击倒,终究会成功,什么时候胜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因此在重大考验面前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心态不好的人遇到问题会互相抱怨、互相指责,或者怨天尤人。这种心态不仅于事无补,还伤害自己,伤害别人。让大家都深陷于挫折和失败的情绪中。
互相指责还会打击人的信心,让人消沉,严重的还能让人一厥不振。
只要大家都尽力了,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去应该欣然接受。你要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你能办到的,有些责任也不是你能承担的。
要求自己做做不到的事情,只能让自己陷入苦闷之中。让自己承担自己担不起的责任,会让自己永远背负着自责的罪恶感。
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哪个家庭是不重视的。不管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怎样,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尽管所有父母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想让孩子成才,可十个家庭里会有九个不能如愿。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成长过程总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他们发现在某一个时期,他们和孩子是一同成长的。在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孩子给父母上了崭新的一堂深,让父母完成了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的转变。
这是一堂生动而丰富的课程,它让初为人父母的人感受到做父母的艰辛和伟大。也就是在这一刻让他们重新返回头来审视自己的父母。
可以这么说,人生最重要的、最刻骨铭心的一堂课,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给上学,是自己的子女给上的。
生活中的经验是在经历之后才明白。不能要求正在成长的孩子能有父母一样的自觉性,也不能期盼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能老于世故、圆顺通达。他们还青涩的很,不是熟透的瓜那么甜美深厚。
孩子们的成长和父母有关,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又是非常难以把握,因此才出现了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结果竟是事与原违。
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子女教育,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还是少得可怜。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知所措。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有极端的案例发生。
海外网报道,前两天,日本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雄泽英昭亲手杀害啃老并对父母施暴儿子——44岁的雄洋英一郎。
做为日本前高官,其自身的素质和家庭条件一定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为什么会培养出这么一个不工作啃老,还对父母施暴的儿子?
这说明对于个人成长和子女教育方面,我们知之甚少,远不能掌控其发展方向。因此无法避免诸如此类悲剧。
当然雄泽英昭的悲剧只是极少数的极端事件,不能当作普遍现象看待。但应该为所有人敲响一个警钟。
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想办法去弥补自己和别人的不足。
对自己和别人不要太苛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