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评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幸福感,并对他们进行访谈。[1]结果发现,彩票中奖者当下的幸福感并没有比对照组高,甚至对比发现,他们在生活小事(例如跟朋友聊天、陪伴家人、吃喜欢的食物)中感知到的快乐更少。而遭遇灾难事故的人,评价“过去、未来”的幸福感反而比中奖者还高很多,因为他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会让他们更珍普普通通的生活。研究者发现,这背后有两个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一个是“对比”,一个是“习惯”:中彩票的那一刻确实幸福到爆炸,但事后因为有“对比”,会在落差之中感到更多的失望,对生活也更容易不满。而“习惯”会削弱中奖带来的高峰体验,当有钱的生活慢慢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似乎一切也没有那么容易令人幸福了。这个现象被称为适应理论(adaptation level theory),或“享乐主义踏板车”(Hedonic treadmill):与消极的事件类似,积极事件(中大奖)会导致幸福感骤然上升,但是没过多久(几周到几个月),幸福感又会回到之前的水平附近。除了中彩票这一类的事,其实人们对人生中重大积极或消极的事件都具有适应性。好比高考时考上名校的幸福感,可能会持续几个月,但是很快便习以为常,然后被各种同辈压力裹挟,周围优秀的人遍布,导致精英学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无措感,更加容易感到焦虑。一项针对北美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比其他人的更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其中,41% 的研究生存在中等到严重的焦虑症状(一般人群 6%),39% 存在抑郁症状(一般人群 6%)。究其原因,大概是很难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2]▲ “我实现了工作-生活平衡”。在这一条目中,在存在中度至重度焦虑的研究生中,56%不同意这一说法,24%的人实现了平衡;在那些存在抑郁的研究生中,55%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21%的人实现了平衡。这些结果表明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与良好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关系。02金钱的真正魅力,是掌控感说回“支付宝锦鲤”信小呆的例子,她自己在视频中还说到了另一个不幸福的原因:“原本以为这些钱是我可以自由安排的,后来发现不过是一系列的消费券。”根据JPSP的一份研究,幸福的最高预测因素不是金钱、美貌,而是“掌控权”:你的生活——包括活动和习惯——是自我选择和自我认可的一种感觉。[4]很多研究都发现,收入高确实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但背后真正的大佬,是掌控感。因为有钱,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变强,所以会幸福。[3]但如果给你一大笔钱,却没有给足够的掌控感,那金钱的魅力会大打折扣。03钱怎么花才最幸福在金钱的使用上,心理学家也发现了一些诀窍。2017 年发表在 PNAS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用金钱来购买空闲时间,比如花钱请人帮忙打扫卫生、做饭等,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有关。[4]为了探讨购买时间是否真的会带来更大的幸福感,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现场实验:天上掉下两次 40 美元。请 60 名成年人在其中一个周末花 40 美元购买节省时间的物品,另一个周末花 40 美元购买物质物品。每次购买后,会在当天下午电话访谈,询问他们当天的积极/消极情绪和时间压力。结果显示,人们把钱花在节省时间上比花在物质上更快乐。▲ 与购买物质商品相比,节省时间通过减少时间压力增加了积极情绪/减少了消极情绪。花钱买时间,减少了时间压力后,我们会变得快乐。那么能够掌控自己时间的人,应该是最幸福的了。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热衷点外卖:节约下来的烹饪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专注自己能利用这段时间创造出的价值,或只是让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偷闲半晌。显然都是划算的买卖。(不会做饭的人表示,大雾)也会有人选择靠近工作地点的地方租房,即使房租贵些,但能剩下繁琐心累的通勤,工作日还能睡饱一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也是花钱买了时间的例子。这种益处,不仅仅局限于真的“有钱人”,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都会得益于节省时间性消费,使得自己每天都会有好心情,继而缓解时间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影响。所以,天天喊穷的我们,如果把钱用对了地方,其实也是很快乐的。赶紧给自己点个外卖,顺便预约个周末的桑拿吧。当然,话说回来,还是期待我们都能一夜暴富
世界和我爱着你(●'◡'●)ノ❤️- The End -References / 参考资料:[1] Brickman, P., Coates, D., & Janoff-Bulman, R. (1978). 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 Is happiness rela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8), 917-927.[2] Evans, T. M., Bira, L., Gastelum, J. B., Weiss, L. T., & Vanderford, N. L. (2018). 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36(3), 282-284.[3] Killingsworth, M. A. (2021). Experienced well-being rises with income, even above $75,000 per yea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4).[4] Whillans, A. V., Dunn, E. W., Smeets, P., Bekkers, R., & Norton, M. I. (2017). Buying time promotes happin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4(32), 8523-8527.[5] Whillans, A. V., Weidman, A. C., & Dunn, E. W. (2016). Valuing time over money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happines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7(3), 2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