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摘要(9)九十年前的大学国文调查

何二元《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第九篇:清华周刊编辑部的“清华学生国学调查”(1924年)

这是民国时期最详细的一份大学国文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清华的学生,调查的时间是1924年,距今已94年,然而无论是调查的方法还是报告的内容,都仍值得今天再学习。

由于清华旅美预备学堂的性质,国文教学一开始就不受重视,这种情况遭致广大师生不满,于是上世纪20年代,在由学生主办的《清华周刊》上发生了一场关于清华国文的讨论,笔者搜集到的讨论文章就有如下这些:

罗隆基《清华国文教授改良之商榷》(1919年第162、163期)、赵锡麟《吾校国文为何败坏》(1920年第184期)、王造时《教授国文的我见》(1920年第186期)、赵锡麟《改革国文部最宜注意之点——人的问题》(1920年第186 期)、旁观《我为国文教员鸣不平》(1921年第208期)、闻一多《中文课堂秩序底一斑》(1921年第214期)、施滉《清华中文非如此改革不可》(1921年6月第七次增刊)、梁实秋《国文堂秩序纷乱的真因》(1922年第237期)、王造时《提高清华国文程度》(1922年第250期)、吴景超《清华的国文问题》(1923年第272期)、梁实秋《再论清华的国文问题》(1923年第282期)、吴景超《清华教育的两层缺点》(1923年第282期)、贺麟《最低限度的要求》(1924年第318期)、李道煊《清华国学问题杂论》(1924年第318期)、林毓德《今后清华园国学教育所应取之方针》(1924年第318期)……

这些都是学生的文章。参与讨论的教师不多,笔者所见仅汪鸾翔两篇,一篇是《我对于国文改良的意见》(1920年第186期),一篇是《对于国学问题再略表我的意见》(1924年第318期)。学校领导亦有表态,1923年曹云翔校长为新学年课改提出了三点原则,其中一条是将国学部改为国文科,与外国课程同等重视(1923年第286期)。

1924年《清华月刊》第318期刊出“国学问题专号”,对几年来的讨论进行总结,形成两篇重要文章,一篇是《改良清华国学建议集成》,一一列举征集到的对国文课的几百条意见和建议;另一篇就是这《清华学生国学调查》。“国学”实际上就是指“国文”,当年清华对“国学”“国文”不是十分区分,譬如这篇调查报告中就是两者混用,并没有区别。调查问卷设计非常缜密,包括15个调查表,并对调查所得数据有详细分析:

(表一)国学课堂状况调查表

(表二)国学课本讲义调查表

(表三)课外看中国书时间调查表

(表四)作文文体调查表(用文言还是白话)

(表五)每月中文作文次数调查表

(表六)中文作文效率调查表

(表七)作文经验调查表(文艺创作方面)

(表八)经书调查表(读过哪些经书)

(表九)子书调查表(读过哪些子书)

(表十)中国历史调查表(读过哪些历史著作)

(表十一)散文整集调查表(读过哪些散文集子)

(表十二)散文零篇调查表(看过的古文、背过的古文)

(表十三)诗集调查表(读过哪些诗集)

(表十四)小说戏剧调查表(读过哪些小说戏剧作品)

(表十五)新著述调查表(读过哪些新文学作品)

这是笔者所见民国年间最为详细的一份国文课调查报告,即使今天的大学语文调查,也很少有这样扎实的功夫。这份调查为改进清华国文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1924级清华学生合影

【参考文献】

张彭春《应重视国文教学及其革新》,《清华周刊》第320期,1924年9月

孟宪承《大学普通科国文教学之计画》,《清华周刊》第24卷第6号,1925年

辛亚《国文学习在清华》,《进步青年》1949年第12期

叶竞耕《一年来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国文教学》,《人民教育》第1卷第6期 ,1950年10月8日

欧阳军喜《在中西新旧之间穿行:五四前后的清华国文教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张玲霞《清华早期学生关于教育的争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王云霞《从〈清华周刊〉十年看清华文学传统渊源》(其中有“周刊与'振兴国学’”一节),程光炜主编《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卷》,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1月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