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白茅根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又名茅根《神农本草经》、茅草根、白茅《本草纲目》。处方名: 白茅根、鲜茅根、干茅根。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寒。功效: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呃逆;血型热妄行吐血、尿血、口鼻衄血等病症。
【传统方剂】
(1) 茅根汤(《沈氏尊生》) 茅根、姜炭,治疗溺血。
(2) 茅根汤(《小品方》) 茅根、葛根,治疗饮水暴冷哕者。
(3) 茅根猪肉羹(《补缺肘后方》) 白茅根一把,细切,猪肉一斤共作羹,可治疗黄疸。
【主要成分】
1. 白茅素等
白茅根含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5-羟色胺(5-HT)等。
2. 糖类
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以及多量淀粉。
3. 有机酸类
苹果酸、柠檬酸、草酸。
4. 甘露醇等
还含甘露醇、薏苡素、白头翁素、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较多的钾、钙。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白茅根水煎剂对正常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7日时,最为明显。其利尿作用与神经系统和含钾有关。
2. 促凝血作用
白茅根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复钙时间。白茅根煎剂家兔灌胃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3. 抗菌作用
白茅根有抗菌作用,实验没有解热降温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各种出血,主要为口鼻出血,尿血、咯血,也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月经过多。
2) 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3) 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
4) 治疗发热后口干。
【剂量与用法】
(1) 药典剂量 干茅根9~30g,鲜品30~60g。
(2) 临床常用剂量 干茅根15~30g,鲜品30~60g。
(3) 大剂量 干茅根15~30g,鲜品30~6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鲜茅根也可捣汁服。
【临床体会】
1. 关于清热而不降温
中医有些书上将白茅根归类在清热药中。《本草纲目》记载:“除客热在肠胃”“能除伏热,利小便”。这是清内热的意思,显然与降温退热之清热是不同的。药理上也证实没有退热的作用。
2. 关于生津
鲜茅根生津,常用于发热后伤津和秋天气候干燥而咽干口渴。这是用在康复和保健上。笔者临床上常用于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引起的口干、咽干、眼干的症状。能增强生地黄、石膏的效果。
3. 关于止血和利尿
白茅根传统是止血和利尿的。用在口鼻出血,尿血、咯血为主。现知白茅根具有促进凝血作用和利尿作用。因此常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尿,包括结石、炎症、过敏、肿瘤等引起的血尿。可治疗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炎之血尿。也用于不明原因的血尿。
4. 关于治疗齿鼻衄血和干燥
白茅根的药力较弱,大多在复方中使用。鲜品比干品的效果为好。民间就有采摘鲜茅根洗清后咀嚼治疗齿鼻衄血和干燥之轻症,以及夏天暑热口干之症。
【保健与食疗】
1. 白茅根的食用与食疗
白茅根汤液味淡,带有甘味、淡色、清香。
食疗可制作药膳和保健品、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颗粒、胶囊等。甜、酸、辣,均可相配。
白茅根可用以清热生津和止血,改善口干、齿鼻出血之症。
2. 药膳
白茅根单味可制作药膳菜肴,与海鲜、河鲜、鱼类、肉类、禽类等相配,或放入火锅。
3. 保健品
白茅根可制作保健品,适当调味。饮料口感较好。
4. 文件规定
白茅根在有关文件中属于第一类。
【不良反应】
1.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 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 家兔灌服白茅根水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行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
3. 临床观察
白茅根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剂量更大偶有恶心、大便增多的情况。
【禁忌证】
白茅根没有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