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法宝,树高千尺不忘根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在工作中,党形成并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地反映了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 90 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并不断胜利的历史。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事关根本,事关长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决定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党本身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决定了党必须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落实到行动上,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领导群众完成党的各个时期的工作和任务;决定了在党的队伍中,每一名党员,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都应该具有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都应该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都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路线还具有方法论意义,它是党的领导方法和根本工作方法。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群众路线在方法论层面上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辩证统一的思想。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经验表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靠的就是群众路线,靠的就是我们善于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优势。现在,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工作的内容、形式、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树高千尺不忘根。不忘初心,不忘本来,不忘根本,无疑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越是在经济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深水区,越需要唤起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越需要坚守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人民永远是靠山。对党员干部而言,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深入群众,修身立德便有了可靠基石;始终把老百姓摆在最重要位置,为官从政便有了行事指南。今天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要看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让“立根原在群众中”的情怀常驻心田;就是要修身明志、实干苦干,打通为民服务的梗阻,彰显共产党人的责任。
一是充分尊重群众。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历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尊重群众,就是要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就是要以谦虚姿态问政于群众,就是要毫不动摇地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才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可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党员干部所作所为的立足点不是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是把“上面”的评价当成唯一的标准,把个人的需要当成群众的需要,甚至陶醉于个人愿望的实现,却对百姓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自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无论何时何地,唯有把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与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真实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方针政策才能走进群众内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是真心依靠群众。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政党都不可能离开它的群众基础而生存发展。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克敌制胜的力量。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坚决依靠群众,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三是悉心了解群众。为群众服务,要先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干部做什么。决策最忌“闭门造车”、“写手策划”和“一厢情愿”。一些地方决策群众“不买账”,一些民生措施群众“不认账”,原因就是决策没有落到群众心坎上。为此,领导干部应当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急、最盼、最想解决的现实问题,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调研过程成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愿、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为群众服务,还要弄清楚干部能为群众做什么。在社会群体、行业分工、工作岗位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要全面了解各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就必须在搞好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联系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特别要拓宽和疏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注意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矛盾焦点、群众苦乐和民心民意,尽可能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
四是由衷敬畏群众。人民最可敬也最可畏。民意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必须敬畏群众、坚守共产党人的承诺。古人说,“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曾经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要怕党、怕人民群众。古今中外,一些政权更迭、政党兴衰,也一再告诫我们,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支持拥护、站得牢立得住,如果忽略了群众,就会被群众所抛弃。有敬重人民之念,就会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党员干部应当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
(本文节选自《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吴黎宏 著
ISBN:978-7-5166-3355-7
新华出版社 2017年7月
定价: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