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认知不够

经常听人说:“什么格局,就什么人生结局。”

就有人问了:既然格局决定结局,那么什么决定格局?

答案是,认知。

认知水平,才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底层逻辑。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也不是格局,而是认知水平。

点击加载图片

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在父亲的葬礼上,看到一位帅气的男子,令她心动不已。

她很想再见到这个男子一面。

没过多久,女孩的姐姐被人杀害,经过警方的调查,结果令所有人都咋舌。

大家都想象不到,凶手竟然就是妹妹。

到底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她对亲姐姐痛下狠手。

作案动机出来,更是令人“哀其不幸,怒其愚蠢”。

她的作案动机仅仅就为了再见那个男子一面。

很多人想不明白,想认识那个男子有很多正常的办法,为什么要用这样残忍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法。

最后,弗洛伊德一语道破:

女孩杀掉姐姐的动机,你如果询问正常人,正常人根本猜不到。就算你告诉他,也转不过劲来——

可如果你去监狱里,问那些杀人犯,所有的杀人犯,想都不用想,脱口就能说出女孩杀姐姐的动机。

认知水平,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式;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

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别,同时也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壁垒。

点击加载图片

英国作家艾特温·阿博特的科幻小说《平面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只有两维的世界,名叫平面国。

在这里,一切都是平面的,国土是平面的,山川河流是平面的,连人也是平面的。

更引人思考的是,书里还有零维国、一维国、二维国和三维国的争论:

平面国中的人启发一维国的人左右移动被斥为一派胡言;

三维世界中的人启发平面国的人上下移动也从未成功;

而零维国(就是一个点)的人干脆认为他就是整个世界……

认知不同,难以相融;

井蛙无法想象大海的波浪,夏蝉也永远理解不了冰花。

一个人的认知,便是他的牢笼。

我们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同样也办不到认知以外的事情。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看问题的深度;

一个人看问题的深度,决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问题,认知层次低的人,只能解决浅层问题,而认知水平高的人,能够直达本质。

有段时间,有位朋友总是很苦恼。

每到下班时间,领导总是扔给他一个方案,让他加班赶出来。

他很想拒绝领导,但是又说不出口,每次都是带情绪地工作。

这样的结果是,既没有做好工作,跟领导的关系也处得很差。

他过来问我怎么办。

我就给他讲了杨天真的故事。

工作最忙的时候,顾不上吃饭和睡觉,这对杨天真来说是常有的事情。

她的妈妈很担心,总是打电话嘱托她: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工作再重要,也不能牺牲健康。“

杨天真当然理解妈妈的关心,但她认为工作和健康绝不是对立的。

这个问题的本质,该是考虑更多的是当下的人生阶段和排序情况。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你还年轻,想为自己的人生拼出一番成绩,那么奋斗就是第一位;

如果当下的健康状况不太好,那么,就要把健康放在首位;

而且,每个人的人生排序不一样,有人觉得工作能让自己满足,有人喜欢下班后的生活。

杨天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不是单一地听从别人,或反对别人。

而是用两个维度分析了自身需求,最后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认知层次低的人,困于浅层问题;

认知层次高的人,解决深层问题;

听过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人与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的理解和洞察。”

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才明白过来的人,自然过的不是一样的人生。

点击加载图片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少年做了好事,神灵为了奖励他们,答应帮助他们各自实现1个愿望。

其中一个少年许下的心愿是拥有很多很多钱;

另一个少年的愿望是拥有超出常人的智识;

两个少年的结局也令人深思。

拥有巨额财富的少年,无法驾驭这么多钱,到最后挥霍一空,几年后再次一贫如洗;

而拥有智识的那位少年,没过几年就变成了富翁,即使途中遭遇破产,少年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再次成为当地有名的有钱人。

虽然这是一个有点神化的故事,好在,认知水平不是一种神化的能力。

格局的视野也许一时之间很难拓展,但是认知水平却可以通过联系被培养出来。

只要开始思考,你就正在改变。

神经语言程序学者罗伯特迪尔茨把人的认知分为6个层次:

分别是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身份与愿景层;

点击加载图片

认知处于环境层:

人会把一切问题外部归因化,一切都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因为环境不好,才导致如此恶劣的命运;

这样的人,通常都表现为爱抱怨,或者“祥林嫂”,只知怨怼别人,不思进取改变自己。

认知处于行为层:

相对于外部归因,认知处于行为层的人通常把问题,归咎于自己的行动力不足;

他们比较相信,我现在不够幸运,是因为行动力不足,我现在还没幸福,是因为做的还不够;

但他们没有思考过,怎样努力更有价值。

认知处于能力层:

这一层次的人,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是能力还不够,能力不够的表现是不停地学习新知识,用思维和知识武装自己。

认知处于信念层/价值观:

就会思考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他们专门做对的事情。

认知处于身份层:

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他们会为自己配备相应的思考模式和行动模式。

认知处于愿景层:

他们更多地会去思考“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

处于这一认知水平的人,关注得是人类愿景这样宏大的命题,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人类大部分人服务,帮助大部分人改变命运。

处于这一层次的人,往往都是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比如袁隆平,比如张桂梅。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认知体系里,大多数人解决问题可以参考的思考体系:行为层,能力、信念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做,要怎么做,以及要去做这三个问题。

1.为什么做:

凡事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就能追问出问题的本质。

举个例子:

我为什么不想工作?因为工作很累,工资很低。

为什么工资低,为什么那么累?因为能力还不够。

为什么能力还不够?因为工作能力在专业方面还有提升的地方?

2.要怎么做:

通过拆分目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目标往往很难完成,但当把它拆分成小目标,越细越好,这样你会发现,没什么不可以做到的事情。

接上面的例子:

我在专业上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两项能力可以怎么提高?专业能力可以寻找相关课程学习,或者找身边的牛人学习;

表达能力需要多听优秀的表达者是如何表达,另外还需要多练习。

点击加载图片

3.要去做:

“要去做”意味着去执行,为了避免低质量的勤奋,我们就需要确保方向、方法的正确。

根据“如何做”层面推导出来的方法论,朝着对的方向去执行,才有进步的可能。

再漂亮的理想,只有真的去执行,才有现实意义,否则都是海市蜃楼般的泡沫。

以上思考模式的三角模型,被贯彻到思考以及行为模式中,足以让一个人从平庸中突出出来。

毕竟,大部分人行动程度之低,根本轮不上拼思考。

你只要深入思考一些,再行动力上强一些,就赢过大多数人了。

非常认同高尔基的一句话: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大多数人不是真的认知水平低,而是不愿意改变。

对他们来说,思考是痛苦的,行动是冒险的,改变是很难的,即使当下是痛苦的,但也是安全的。

如果不愿意继续停滞于痛苦,那么改变就是唯一的答案。

点个[在看],你不畏改变,大步向前,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0)

相关推荐

  • 如何养出自律的孩子? 父母了解这5种方法, 夯实孩子成才的基础

    小编生活,有您更好 养不教,谁之过? 邻居小D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他的儿子现在是初中二年级,这学期成绩下滑地厉害,每天放学晚归,和同学一起泡网吧,屡教不改还愈演愈烈. 最近因为参与打架斗殴,被学校 ...

  • 让一个人迅速成长的是痛苦

    我们一直认为学习是让一个人成长的唯一的途径. 尤其是读书求学这种模式. 可能是我们年龄太小,对世界认识还是太浅薄. 我们天真地以为,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看的书足够多,我们会知道的越来越多,会变得越来越 ...

  • 家庭教育的真相: 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 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如果你足够理性,就会慢慢(不得不)接受这三个事实-- 1.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形势发生变化:以前,是孩子离不开你:现在,是你离不开孩子. 2. 小时候,拥有"分离焦虑"(心理学名词 ...

  • 最现实的15个现实句子, 简短精辟, 句句获赞

    最现实的15个现实句子, 简短精辟, 句句获赞

  • UC头条:人的核心竞争能力是认知深度, 4个步骤提升你的认知

    大数据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沉没在知识的海洋里.海量的知识让人们产生了很多焦虑.人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博学有知识的人,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在这汪洋中,快速的获取知识. 那些博学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

  • 你是幸福的家长,孩子更能健康成长

    我估计,当有的家长面对这个题目,看到孩子需要一个幸福的家长时,内心一定五味杂陈. "有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做到幸福呢?" "如果我的孩子懂事听话,我就幸福了." ...

  •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认知不够!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认知不够.经常听人说,什么格局就什么人生,结局就有人问了,既然格局决定结局,那么什么决定格局呢?答案是认知,认知水平才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底层逻辑,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不是情商, ...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要命的从来不是盲点,而是盲维

    马萨乔<出乐园> ◆◆ 原始舒适区=0认知 ◆◆ 婴儿因为离开了子宫而哇哇大哭,因为知道他要离开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不再是无忧无虑,而是充满挑战,必须调动全身心去认知世界,亚当夏娃 ...

  • 第六讲,走出负债第一步,想要避开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尝尽痛苦。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超凡. 欢迎大家来到走出负债危机系列课程. 改变,从提高财商开始. 从这节课开始呢,我们就开始着手去解决负债这个问题了. 如何解决负债? 首先面对负债! 大多数人所遇到的一个问题 ...

  • 读了文章“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认知不够”。...

    读了文章"一个人痛苦的根源:认知不够".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看问题的深度: 一个人看问题的深度,决定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层次低的人,困于浅层问题: 认知层次高的人,解决 ...

  • UC头条:『认知升级』, 你只差这4步。

    有时候读书,会思考,那些先知.思想家到底与普通人之间发展存在着一些什么思维差异? 想得多了,大致总结了几点『认知能力』方面的问题. 01 善于反思 不得不提晚清名臣曾国藩,毛泽东曾评估他说," ...

  • 认知世事(五百五十八)

    当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的痛苦时,自己几乎也是已经饱尝痛苦的人. 无知的人就像白纸那样彼此相似,有识之士却像书籍那样各不相同. 一个永远也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假如人只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