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o大鼠模型构建
脑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其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因此对氧和血的要求特别高,极易受到缺血性损害,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脑血管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疾病死亡原因中均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85%。大脑中动脉是常见的出血或梗塞发生部位。制作模拟人脑缺血模型对脑缺血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有重要意义。
中风,又称脑卒中,以脑部缺血或出血为主要表现,致死率高。因此,研究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的开发越来越多。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中风的经典动物模型,该模型建立比较困难。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下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方法。
线栓法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
实验器材:
干棉球、酒精棉球、75%酒精、生理盐水、注射器(1ml)、黑色记号笔、固定大鼠用自制拉钩、大鼠板、EP管。 手术器械:眼科剪1、弯镊1对、(动脉夹2)、止血钳2-3、缝合线、缝合针。 栓线:采用特制购买栓线(北京西浓,A2432-A4适用于200~240g大鼠,A2636-A4适用于250~280g大鼠)。
实验试剂:
TTC染液的配制:TTC(南京奥多福尼,10g,4℃)用去离子超纯水配成2%TTC溶液(pH7.4),避光保存。麻醉剂:7%水合氯醛
造模过程:
SD大鼠称重,7%水合氯醛(0.5ml/100g)麻醉。将大鼠用医用胶带固定于操作台上,颈部剃毛。
颈部酒精棉球消毒,眼科剪沿锁骨正中做竖向切口,长度约3~4cm左右。
分离皮下肌肉组织,可见底部肌肉下方有轻微搏动即为颈总动脉,钝性分离覆盖于颈总动脉上方的肌肉,当分离出颈总动脉后,眼科镊小心分离伴行于颈总动脉的迷走神经,继续小心分离干净动脉周围粘膜组织,分离出的颈总动脉大约1~1.5cm左右即可。
小心剔除覆盖于动脉上方的粘膜组织,此时可见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呈“Y字形”分布,分离出独立的两根动脉(颈外、颈内)。血管分离完毕后,结扎颈总动脉(越靠尾部越好)。
再结扎颈外动脉,两个结扎之间备线,打松结。
动脉夹暂时夹闭颈内动脉。在备线与颈总动脉结扎处之间,用眼科剪做一“V字形”切口,在离Y字形分叉处约0.8 mm处位于血管的正前部剪一“V”形切口,使血管在自然状态下,用眼科镊夹持栓线,缓慢进入颈内动脉,到达动脉夹时,将预留的线稍微拉紧(防止远心端回流渗血),松开动脉夹,将颈总动脉稍向右拉继续插入栓线,当特制栓线黑色标记处到达Y字形分叉口附近时,此时栓线已进入大脑中动脉且不能继续前行。
栓线插入完毕后,将预留的结扎线拉紧固定。医用小棉签清理颈部血块,逐层缝合皮肤,酒精棉球消毒,将大鼠放回笼子。1.5 h过后,麻醉大鼠,颈部消毒,打开一个小口,用眼科镊夹住栓线固定处将栓线拔出至其头端,剪去多余栓线,逐层缝合,消毒;假手术组仅剥离颈总动脉后立即缝合创口。术后放回笼子,给予充足饲料和水。
大鼠苏醒后,参照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0分代表无神经缺损症状;1分代表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肢;2分代表行走时向偏瘫侧转圈;3分代表行走时向偏瘫侧倾倒;4分代表不能自发行走、意识障碍;5分代表死亡。累积1分及以上即为造模成功;但凡达到5分、解剖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0分)均视为造模失败。
注意事项
(1)分离颈部肌肉时,两侧小块肌肉叫鼓泡腺体(很多人误认为是甲状腺),避免损伤导致出血。
(2)见到颈动脉鞘了则要注意细致分离迷走神经,若损伤则可能影响其呼吸而死亡的。
(3)栓线不能反复进退,否则及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很容易误解为模型成功,因为这时的神经功能改变也很明显,但并不是由于栓塞引起的。
(4)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性脑缺血模型,梗死体积出现的最小时间点可能为 2 h,体积随时间进行性增大,至 12h 基本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