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篆书起源到各时期的发展 ,从篆书欣赏到篆书的学习:杂谈篆书

篆字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篆书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之一,它和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一道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篆书的很多书法经典佳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书法爱好者所学习和欣赏。

在书法的五大书体之中,篆书恐怕是最神秘,最不为人所了解的一种书体。它如何的起源与演变?又在历朝历代各个时期如何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欣赏篆书?又如何学习篆书?当代篆书发展现状?

这些问题,恐怕书法爱好者并不太熟悉。本文就试着就这些问题做一回溯与分析,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来更多对传统书法文化的研究与讨论。

篆书起源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夏、商、周三代,被称为“先秦”。

先秦时期的文字包括以下四种:

1、从文字诞生之初就产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由巫师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占卜、或祭袍活动的文字。

甲骨文

2、商朝时期诞生的金文;金文是商朝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有名的代表作有《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金文起源于商朝只是目前的普遍看法,还有待确切考证。事实上,关于金文涎生的时间是有争议的,一种认为金文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另一种则认为,金文的起源早于甲骨文。

金文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石鼓文,石鼓文为东周战国时代的秦国刻石,是秦王命人凿造的十枚石鼓,上面内容都是用籀文刻的四言诗,记载一些秦王游猎之事。

石鼓文

4、还有竹简木牍、帛书等。

竹简

先秦时期产生的这些文字被后世统称为“大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车辙和度量衡等,即“车同轨,书同文”。他命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李斯以秦国文字为文字统一标准,撰写了一批文字,刻在全国各地的名山上供人参照学习,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

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被后世称为小篆,也叫秦篆。

大篆和小篆被统称为篆书。

李斯始创了小篆,被后世称为小篆的“鼻祖”。李斯在皇始皇统一文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篆相比较大篆,在形体笔画上都作了省略,在字数上比大篆有所增加,在书写上更加有规可循。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小篆字体修长端庄,结构疏密有致。线条匀称,以中锋用笔为主,章法上上密下疏,排列整齐。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峄山刻石

由于小篆是官书,只在正式隆重的场合使用,在民间的普及程度有限。在民间,人们仍大量使用简牍、帛书和民间的刻符等。

篆书的发展及演变

汉代篆书:秦朝之后的汉朝,是中国文字演变和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多种书体共存并互相影响的时期,篆书、隶书、章草等都书体都处在应用与发展变化之中。一方面,古文字逐渐完成历史使命,走向终结。另一方面,今文字日趋发展,并逐渐成熟。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文字逐渐显现出艺术自觉性。

篆书在汉代,呈现出两方面特点:

一是仍然保留通用性。在汉代的官方高级文书和重要仪典,如诏书、碑额、官印、宫砖等场合,篆书依然是通用文字之一。

二是汉代篆书也逐渐的由实用性上向艺术性上演变。受新兴文字的影响,西汉的篆书体势由秦代的弧圆变得方正,呈现出方圆兼备的特点。东汉的篆书无论是从笔法,还是外形结构上都呈现出不同于小篆的各种风格特征。汉篆著名的碑额有《韩仁铭》、《西狭颂》、《华山碑》、《孔宙碑》、《袁博碑》等,这些篆书碑刻风格逈异,各具风貌,是后世了解汉篆的一个重要窗口。

汉代《韩仁铭》篆书碑额

汉代篆书既有对秦代小篆的传续,更有对秦代小篆的发展变化。在小篆的延续和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国两晋时期的篆书:在三国两晋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逐渐发展成熟,书法艺术步入完全自觉性的历史新阶段,篆书发展在这个时期陷入低谷,在篆书理论和篆书艺术表现上均乏善可陈。

其实,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篆书在这段时期的衰落实属必然,篆书的特点是书写繁琐,通用性差,一直是作为官方的文字而存在,即使在小篆一统文字后的秦代民间应用也极不广泛,接受度也不高,只被当成官书。在那些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时才会应用到。而三国两晋时,楷书、行书、草书等书写更简单便利的书体逐渐发展成熟,渐渐的取代了篆书和隶书等书体的实用空间。而且随着书法艺术逐渐自觉化,楷书、行书和草书等在艺术表现力上更具优势的书体就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所以说此消彼长,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在三国两晋的繁荣发展压缩了篆书、隶书的发展空间,篆隶渐渐衰落也就成为必然

篆书发展的这种颓势,一直持续到了隋朝未期,随着唐朝文化盛世的到来才有了改变。

唐代篆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政治开明,国力强盛,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极大的繁荣。唐代的书法艺术也得益于此,各书体皆得到蓬勃发展,篆书也随之复兴。唐代的帝王们对书法极为重视,据史料记载,唐代皇帝中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等人都善习篆书。

《碑帖叙录》记载:“《代国长公主碑》唐玄宗李隆基篆额。”据《金石录》载:“《唐工部尚书来曜碑》肃宗篆额。巜唐慈恩寺常住庄地碑》大历六年代宗篆额。

唐代篆书复兴的代表性人物是李阳冰,他与秦朝的李斯被后人称为篆书上的“二李”,李阳冰酷爱篆书,他对李斯的小篆用功极深,并在李斯小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玉箸篆”和“铁线篆”。其篆书体势修长,结构端庄,用笔纤细匀称。李阳冰的篆书存世作品有《三坟记》、《谦卦铭》、《怡亭铭》等。

宋代释梦英篆书《千字文》

唐代还有史惟则、瞿令问等篆书名家。

唐代篆书在历史上颇负盛名,人们普遍认为唐代在篆书上的成就,是秦朝李斯始创小篆之后的另一座高峰。

宋代篆书:宋代在篆书上的成就不如唐代,但也不差,尽管宋代没出过李斯、李阳冰那样有名的篆书大家,但擅篆者也不少,比如宋代释梦英、徐铉、徐错、郭忠恕等人。

释梦英是宋代高僧,擅长篆书。据史料记载其:

”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梦英”与郭忠恕同时习篆,皆宗李阳冰。"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宋代释梦英和郭忠恕的篆书师从唐代李阳冰。释梦英的篆书笔法精致老道,其篆书水平并不在李阳冰之下。宋人陶毅在其所著《梦英篆书千字文碑序》中赞曰:史籀没而蔡邕作,阳冰死而梦英生。”

释梦英的篆书作品有《篆书千字文》、《篆书梦英十八体诗刻》等传世。

宋代释梦英篆书《千字文》

后世皆知宋朝书家们在行书上成就很高,却对宋代书者的篆书了解很少,这一方面是他们行书上的光芒过于耀目,掩盖了其在篆书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宋朝书家们的篆书作品传世极少,人们对他们的篆书不甚了解。宋代书法大师黄庭坚以行书和草书名扬千古,为人所熟知。据史料记载,其在篆书上也用功很深,也很有造诣,只是其篆书作品未有存世者。

黄庭坚对习篆非常重视,他曾说:

今士大夫不知(篆籀)十室而九夫,不学篆籀书,真行草都难工,今世书家,都不究其理。

黄庭坚认为:不学好篆书,其它的书体也很难学好。

宋代书法尚意,宋代的文人书家讲究诗书情趣,宋代的篆书也因为脱离了实用性,而完全成了文人书者欣赏把玩的艺术爱好。宋代金石学大兴,文人书者们对篆隶、金石碑刻兴趣大增。在这种背景下,宋代在古文字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留下了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有王厚之著《钟鼎款识》、郭忠恕著《汗简》、薛尚功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欧阳修著《集古录》等。这些著作为之后的元、明、清在篆书与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整体来说:宋代早期,篆书取法唐代李阳冰,篆书风格与唐人篆书并无二致,后期风格呈现多样化,装饰化,个性化的特点。

元代篆书:元代书法泛起复古思潮,研习篆隶的书家很多,在篆书的理论著作方面颇有建树。有名的著作有赵孟頫著《印史序》、杨桓著《六书统》、周伯琦著《说文字源》、应在著《篆法点画辨决》等等。

在元代,篆书的应用更加广泛,除了碑刻、墓盖、匾额等篆书常用场景外,篆书还大量的被应用到书画作品的题跋中,还出现以篆书作“引首”。

在元代以前,篆书多以石刻的方式留存,在元代,以篆书书写的墨迹作品很多,这使得篆书的表现形式更直观,更多样化。

在篆书的艺术表现方面,有成就者也不少,如赵孟頫、虞集、钱良佑等人。

书法大家赵孟頫在篆书方面也显现了他超常的艺术天赋,他大篆、小篆皆擅长。赵孟頫的篆书师出《石鼓文》、李斯的小篆和唐代李阳冰的篆法。

他的篆书端庄秀丽,雅韵多姿,非常精致。其篆书代表作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张总管墓志铭卷》、《湖州妙严寺记》、《光福寺重建塔记》等等。

赵孟頫篆书

明代篆书:明代篆书继承了元代赵孟頫等人的衣钵,明代的书家们也大都深受赵孟頫复古主义的影响。在明代早期的篆书中我们可见,更多的是对秦篆及唐人篆的良好传承,虽然明代早期的篆书个性化不太明显,但书风传统,篆法古朴,对传统经典有很深的研习。

在经过早期的积累后,明代的篆书在中后期迎来个性化大发展、大转变,以李东阳、乔宇、徐霖等为代表的书家开始尝试新风格,从早期的对篆书传统的继承开始向个性化发展转变。

明代李东阳篆书

晚明时期的书法家赵宦光是明代篆书篇章中,必须提及的名字,赵宦光精于篆书,在篆书创作和理论上皆有建树,他在篆书中掺入草法,开“草篆”书法之先河,在篆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另开篇章,堪称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对后世学篆者如邓石如等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还著有《篆学指南》等理论著作,对明代篆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明代赵宦光草篆

明代的书家们在篆书的发展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篆书艺术个性化的展示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清代篆书:篆书发展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清代篆书的繁荣与复兴与当时的学术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朴学(即考据学)和金石学等的影响对清代篆书的发展极为关键,这些学术研究与思想为清代篆书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清代中期,碑学兴起,文人书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研习篆书的书者大量出现。清代篆书的风格上也发生了转变,书家们追求个性化的展现,纷纷的从秦篆的束缚中突破出来,他们从商周鼎彝、金文、石鼓刻石、汉代碑额、瓦当等古文字中吸取精华,形成了篆书的不同风格和流派。

清代有影响的篆书名家邓石如、刘墉、吴昌硕、赵之谦、翁方纲、钱坫等人在篆书发展历史上拥有显赫地位,都堪称篆书大家。

清代邓石如篆书

清代的篆书无论从艺术水平、篆书风格的多样化、高水平有影响的书家的数量、篆书相关的理论著作和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堪称历史最强。说清代是篆书发展的盛世毫不为过。

当代篆书:篆书发展到了近代和当代仍然有很顽强的生命力,仍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当代篆书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但他仍然以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吸引了很多书法爱好者欣赏它,学习它。在当代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赛中,高水平的篆书参展作品总能见到,这说明篆书这一古老的书体在当代被很好的传承。

当代国展入选篆书作品

如何欣赏、学习篆书?

篆书是古老的文字,来自于我们祖先,他们通过观察世间的万物,而获得灵感,才创造出这些伟大的文字。这些文字中包含着天相地势、阴阳聚合。这些文字或象形、或会意,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我们的祖先们通过对平衡、重心、对称、等距、匀称等体势上的把握,将篆书之美展现在形体中。通过避让、照应,顾盼等方式将笔画间的矛盾转化为艺术之美。这些篆书结构上的安排处理,将篆书的结构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处处体现着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

篆书的笔法,讲究中锋用笔,用饱满、圆润的线条展现篆书的高古和庄重。篆书线条柔中带钢、蕴含力量,充满质感,丝毫不显疲软虚垮。

篆书在笔画处理上,粗细变化不求明显,以匀称、典雅的线条形态来展现静态高雅的、略显神秘的篆书气质。在用笔的起收上,篆书含蓄内敛。可以说:篆书的优雅气质全靠笔画线条来展现。

在章法上,一幅好的篆书作品要自然整齐,字势流畅,间距合理,疏密得当。

总之,一幅好的篆书作品能让欣赏者感受到古文字的庄重气质,能让欣赏者感受到篆书优雅的形体结构之美和线条圆润流畅之美,能让欣赏者感受到篆书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学习篆书,就要对篆书的基本知识有一些了解,要先学习一些古文字学,先学会认识那些古文字,然后才是动笔书写。在学习篆书时,也要像学习其它书体一样,临习一些篆书经典。

一般来说,学习篆书从小篆入手是比较好的选择,小篆结体工整规律,用笔圆转流畅。以中锋用笔为主,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初学者。待学习有了基础,可以上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去感受、领略大篆的古文字艺术魅力。

可供学习、临摹的小篆经典石刻有秦代李斯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泽山刻石》、唐代李阳冰《城隍庙记》、清代邓石如《自氏草堂记》等等。


篆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一个窗口,我们应好好地将它传承发展下去,让一代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能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到篆书书法那庄重和典雅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元代篆书探究》

(0)

相关推荐

  • 最简洁明了的中国书法演变史

    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甲骨文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 ...

  • 探究隶书的起源及在历史各时期的发展 ,怎样练好隶书:隶书杂谈

    隶书在中国文字和书法演化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相比篆书更容易书写,实用性更高.它相比楷书更具装饰性,更有古文字的那种庄重.神秘感. 隶书没有像篆书那样早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是仍然被广泛使用.即 ...

  • 隶书的起源及在历史各时期的发展

    隶书在中国文字和书法演化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相比篆书更容易书写,实用性更高.它相比楷书更具装饰性,更有古文字的那种庄重.神秘感. 隶书没有像篆书那样早就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是仍然被广泛使用.即 ...

  • 从炎黄五帝到商周之变,阐述先秦时期华夏文明发展脉络!

    中国古称"华夏",也称"诸夏"."诸华",是古代史料记载中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自称,以此来区别与之敌对的四方蛮夷. 自夏朝以降,中原大地上经 ...

  • 娼妓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可以略微夸张地说, 人类社会的历史有多久, 娼妓的历史就有多久.娼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群体,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在与宗教.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错互动中, 其起源和发展呈现了迂回曲折 ...

  • 夏、商、西周时期瓷器发展进程中的特征

    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从商代至战国,瓷器的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经 ...

  • 篆书起源

    在秦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 ...

  • 汝瓷三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汝瓷能作为五大名窑之首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汝瓷能成为顶级刺激是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跟着名窑汝瓷网一起来看看,汝瓷的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发展情况.       一.早期汝瓷 汝官窑的早期产品,以传 ...

  • 张新红:关于“十四五”时期智能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判断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  专注于推动当代中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促进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1月9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京召开"'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专家研讨 ...

  • 书法起源——两晋时期的书法艺术

    书法起源--两晋时期的书法艺术 2021-09-09 22:49·生活闲记 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其中西晋为中国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