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爱玩手机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长的内心是崩溃的。一回家就要手机,趴着看、躺着玩、睡觉也要和手机同床共枕……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孩子千万不能碰的东西之一,就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而手机里面,藏着太多能短期获得快感的东西了:游戏、短视频、社交网络…… 这些东西,能让心智本来就不成熟的孩子,快速获得兴奋体验,自然就很容易沉迷上瘾,无法自拔。广西15岁的小斌,因为要上网课,父母就把一部手机给他学习用。一个月之后,小斌妈妈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说儿子晕倒了,医生诊断孩子中风。原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小斌根本没有上网课,而是抱着手机没日没夜地打游戏,每天睡眠时间不到3小时。医生告诉小斌父母,因为饮食、作息严重不规律,引发脑部缺血缺氧,导致了中风瘫痪。2019年,一位13岁的孩子在教室突然发疯,一直拿头去撞墙,脸上不停抽搐。后来,经医生诊断,主要病因就是过度玩手机。导致作息不规律,身体免疫系统出现混乱,从而患上了免疫性脑炎,引发瘫痪和智力衰退。“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可以了”,绝不是危言耸听。四川自贡, 13岁的少年因为手机被父母没收跳楼身亡;
浙江杭州, 15岁的女孩因为手机跟家人发生争执,从19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辽宁葫芦岛, 14岁的少女因为沉迷手机游戏,她将父母的6万余元人民币全部用来游戏充值,最后因为压力过大,跳楼轻生…...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过度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区别。
(大脑就像萎缩了一般)
由于玩手机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低龄化,比如颈椎变形、手指发育畸形、运动功能和视力下降……而这些身体的伤害是有形的,还有很多无形的伤害正在慢慢侵蚀孩子。当迷手机时,孩子完全不需要思考,所有的内容、图片、声音就会自动灌输到孩子脑子里去。这种被动接收碎片信息的方式,会让孩子大脑变懒,注意力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学习吃力,成绩难以提高。美国一项研究,追踪调查了4万多个青少年,结果标明:随着观看电子屏幕时间的增加,孩子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概率增大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玩手机这件事情做出恰当的引导,只会让孩子深陷手机所带来的廉价快乐,丧失从学习、阅读和运动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的机会。被手机“绑架”着长大的孩子,不仅成绩难以提高,人生也很难有所成就。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去网上搜索,大概会得到很多这样的答案: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尽管现实中一定有不少自律的家长,但我们的确也能看到一些家长,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又在孩子面前醉心于手机不能自拔。当孩子“闹腾”,需要人陪时,就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可以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最后,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而孩子也曾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报告显示:我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其实,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孩子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对于成人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
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已不是过去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玩儿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似乎只剩下手机、iPad和电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应全盘否定电子产品,它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毒品,是好是坏,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给需要的小伙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