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提拔,为什么总是被质疑?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都陆续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一些甚至得到火箭式提拔。每当报出一些80后和90后担任了乡镇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县处级及以上的领导干部时,总会引起人们的热议。

这些年轻干部常常被贴上“暗箱操作”的标签,经历着民众的“习惯性质疑”。那么,民众在质疑什么?如何解决质疑年轻干部的问题?一起来看。

民众在质疑什么?
其一,年不配位。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他们的年龄远低于担任同等职位官员年龄的均值,会让人觉得这些人太年轻,因为同样年龄层次的公务员很可能仍然是科员,他们则已经担任科长、甚至处长。二是他们在每个岗位上的任期远低于均值。他们可能在一个岗位上任满一个周期,甚至不满一个周期就升迁,这与普通公务员任满一个甚至多个周期才升迁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二,能不配位。这些火箭式提拔的官员皆有某些共性,或来自985高校,或者来自于某个系统。但无论是哪种晋升方式,人们都觉得这与其担任的行政管理职位所需要的能力不匹配。人们怀疑他们具有的能力,和真正的行政管理岗位要求是不一样的。按照现有的官员晋升惯例,升任某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一般在行政系统中有长期的历练,甚至有的规定在下一层两个岗位分别干满一个任期。
其三,德不配位。无论是党的法规还是有关公务员的法律,对官员的伦理规范都作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在官员的升迁中也把群众评议列为必要的选项。就这些年轻的官员群体来说,在某任上工作很短的时间就调离。其中暗含着的意思,他的晋升不仅仅在于能力与职位的不匹配,也在于德不配位,既没有在当地取得一番政绩,也没有在官场和群众中赢得声誉。
为什么年轻干部更容易受到质疑?
由于怀疑与信任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搞清楚政治信任的来源,怀疑的来源也就清晰了。有关政治信任的来源有三种解释:一种来自社会化的解释,认为政治信任系长期的教化而成,政治信任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格在起作用。政治信任来自于人际信任,来自家庭、学校等的长期互动。第二种来自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强调公民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相信人们的善良意图,进而就会把这种信任感推及到政府以及领导者。第三种认为来自政府的反应,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领导的各种决策行为、道德素质等都会影响政治信任的水平。
政治社会化的解释主要涉及到民众从早从小的培养,进而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体现在各国的政治文化差异。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的水平一直比较高。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讲,已有的政治文化会影响对官员的信任,但在中国来说,对年轻官员的质疑与此关系不大。
社会资本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政治信任程度的高低。公民参与社会中的各种志愿组织,在参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他人的正面态度更能够信任政府。这些年轻的干部最初是在基层锻炼,大多数是在县或乡镇。对他们的质疑有其必然性,这种质疑可以从两点解释:
一是社会资本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社会、农村社会有着良好的社会资本传统,人们的婚丧嫁娶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宗族、邻里都会互相帮助,这种义务性的帮助为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了条件。但随着城市化的到来,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老人和小孩留在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即使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多受利益的驱动,过去的婚丧嫁娶、邻居们的互帮互助,现在均交由市场来运作。可以说,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降低直接影响着对基层政府,以及对这些年轻官员的信任。
二是差序信任的影响。与多数国家存在政府信任的“距离悖论”(政府层级越低,其信任度越高)相反,多数中国公民对不同层级的政府持有不同的信任水平,形成了差序信任的格局,即强中央政府信任和弱地方政府信任的结合体。越到基层,民众对政府和官员的信任度越低。这些年轻的官员,恰恰处于基层的位置,被民众质疑也就不奇怪了。
对年轻干部的质疑反映出什么?
对年轻干部,尤其是火箭式提拔干部的质疑,反映了公众对分配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期待。分配正义指结果的公正;程序正义指决策程序是否公正,决策者是否没有偏见、诚实、值得信任和尊重。程序的正义与否往往对分配正义有影响,即因程序的不公正质疑分配。同时程序的正义与人们是否参与决策也相关,如果人们能够参与决策、影响政府,就会感觉程序是正义的。
具体到这些年轻的官员来说,质疑他们火箭式提拔,可理解为对分配正义的质疑。对分配正义的质疑来自于对程序正义的怀疑。不少情况下以领导赏识或其他因素替代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我们选拔官员的方式,基本上靠领导推荐、组织部门考察,这种特有的选官制度导致官员的上层压力加大,除了取得相关的政绩外,还需要与上层部门搞好关系。
火箭式提拔的官员中,有不少来自选调生,他们与普通公务员的选拔以及晋升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政治命运受上级的影响更大。他们的人事关系往往列入另外一套系统,由上级部门掌握。尽管与该干部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是领导对他的评价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上级部门的决策是最重要的。当地的官员也知道这些干部来此地镀金,走过场,因此当地的群众评价也往往走过场。
由此看来,年轻干部被质疑并不完全是因为年龄,年龄只是民众质疑这些官员的一个方面,如果符合正义的原则,则年龄的影响因素可以忽略。
如何解决?
总体来说,应将火箭式提拔官员放在官员的常规选拔系统下来考察。这里不是要消除火箭式选拔官员的现象及制度,而是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避掉不合理的选拔,保证人岗匹配,确保合适的人被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
其一,对火箭式提拔的干部应该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既然突破了年龄和任期上的限制,就应该在能力和道德上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这里所谓的严格,是与一般的干部群体作比较。以能力为例,其必须在岗位上做出真正亮眼的成绩,才能够被提拔。换言之,制度保证的是不让人才埋没,但首先必须保证他是人才。
其二,在同等条件下,应该选择其他干部而不是这些被火箭式提拔的干部。与上面的建议相适应,他们的能力和道德水平应该是突出的,如果和其他候选的干部差不多,那么应该选择其他更合适的人员。
其三,严格程序正义的执行。要改进现在的群众评议流于形式化的问题,要使群众敢于评议,同时评议的声音真正发挥作用。
其四,对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干部要严格实行奖惩制,真正使能力和道德水平高的干部得到提拔,而那些素质不高的干部则进行惩罚。譬如,既然是越级提拔的一些干部,如果发现其能力确实不高,应该回到原有的级别,甚至降级。对负有推荐之责的干部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0)

相关推荐

  • 唐斌:制度型政治信任:我国社会转型期主导性政治信任模式的转向

    全文字数:6200字  阅读时间:约19分钟 编者按:按照政治信任的经典定义,所谓政治信任,是指民众(truster)在某种背景(context)下对政府(trustee)在做某事(behavior ...

  • 远离“提拔焦虑症”

    ■来源/<北京日报>.领导文萃,作者:陈鲁民 时下,在部分干部中存在一种"提拔焦虑症". 老觉得自己职务提升不理想,进步节奏太慢,怕"赶不上趟",怕 ...

  • 年前单位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在牛年当中履...

    年前单位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在牛年当中履职尽责,提拔程序当中,领导自然少不了给新提拔人员进行任前谈话.其实任前谈话能起到非常好的警醒和激励左右.能够让新提拔人员找准方向.铭记底线.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

  • 有些年轻干部对提拔不屑一顾,真遇到难处才知道后悔

    公周老师: 在星球一段时间,耳濡目染学到许多,非常感谢!现有一些困惑,想麻烦您指点. 我在中学工作,女,30岁.一把手男,50多岁,属于"讲义气"那种,照顾身边人.结婚前我非常上进 ...

  • 一次提拔100名年轻干部,青岛“非常之举”背后

    据青岛日报报道,近日,青岛面向全市和驻青单位集中遴选了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副局级30名.正处级40名.县级市正科级30名.在遴选出的百名干部中,"80后"占比近90%,&q ...

  • 某区干部提拔流程图!附职级晋升表

    来源:单位杂谈 职级晋升表:

  • 八个工作好习惯(年轻干部必看)

    ■来源/老笔头.党建网微平台 1.从结论开始 无论是面对面交谈还是电子邮件往来,要养成从结论开始交代事情的习惯.在商务工作中,有时需要行事简洁,有时需要详细周密的解释.先向对方传达结论的做法,能够迎合 ...

  • 【理通三迤】年轻干部需谨防陷入“事务主义”

    作者:黄贵春 经常与单位年轻同事在一起交流,不时听到一些年轻干部困惑道:觉得自己每天很忙,但回头看看,又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做."忙忙碌碌,却又觉得碌碌无为","疲惫不堪,却 ...

  •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三颗心”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年轻干部必须要锤炼三颗"心",自觉锤炼.自觉提升,下真功夫. 对待人民始终保持一颗"奉献之心&q ...

  • 年轻干部的自我修炼

    年轻干部是党的后备干部,年轻党员干部更是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一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的成长,不仅需要党和组织的培养,更需要自我努力,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提升.那么该如何自我修炼呢? 首先要志存高远.要树立 ...

  • 把优秀年轻干部用起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把优秀年轻干部用起来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要把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用起来,让干部用当其时.用当其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