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VS腾讯:从“瞧不起”到“赶不上”,它到底错过了什么?
这两天,腾讯和中国移动先后发布了2020年经营业绩。对比两家巨头的年报,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心中又浮现起那个关于“落后”的演进路径——瞧不起,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
1. 最开始,当弱小的竞争对手出现时,瞧不起,觉得人家不行;
2. 过了几年,人家发展速度很快,看不懂别人的玩法,但觉得无所谓;
3. 再过几年,对方已经跟你分庭抗礼,你紧跟后面邯郸学步,但怎么也学不会人家的长处;
4. 最后,别人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自己使尽各种办法都追不上,被对方远远抛在后面。
- 01 -
瞧不起
1998年底,马化腾伙同几个技术人员模仿ICQ做了一个用于办公室即时沟通的小软件——OICQ(后来改称QQ),在此后两年中OICQ客户达到3000多万,这似乎是利好,但马化腾却高兴不起来,由于找不到盈利模式,用户数量增长过快带来的服务器新增成本一度让腾讯不堪重负。
为了解决资金压力的问题,马化腾多次想卖掉OICQ,套现再创业。对此,坊间有很多传言,其中一个版本就是马化腾登门求见时任广东移动老大的李刚,打算谈一个好价钱(据传要价60万)就卖给广东移动,但李刚一笑置之,婉言拒绝。马化腾再去找中国联通收购,但价钱没谈拢,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马化腾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
在这个阶段,腾讯和其他很多初创互联网企业一样,没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只能在风雨飘摇的不确定性中憧憬着可能并不存在的美好未来,也许哪一天肥皂泡破了,梦就醒了。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梦一做就已十几年,当然这都是后话。
腾讯的第一个春天很快就来了,而这阵春风是中国移动带来的。2000年底,中国移动模仿日本NTT Docomo的I-mode模式,启动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其核心是“以客户聚集者的身份架起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当时官方宣称以及媒体解读都认为中国移动开始以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与业务伙伴坐下来讨论一些发展问题,人们为此而热泪盈眶,热泪盈眶的小伙伴们里面就有腾讯。
当时手握上亿用户的腾讯终于找到了盈利模式,迅速切入到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利用与中国移动的关系,成为SP供应商。一年时间,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的纯利润,生存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2001年底,腾讯年收入达到5000万,而在当时,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收入1346.8亿元,腾讯不及其小数点后的零头。
如果说中国移动是一头大象,当时的腾讯就如同大象尾巴上的一只微不足道的蝇子,依附着大象存活。用“瞧不起”来形容中国移动与腾讯的关系,可能都有点抬高了腾讯,当时的中国移动甚至没把腾讯放在眼里。
据说当时马化腾没事总爱往广东移动、深圳移动跑,跟各部门经理套套近乎,混个脸熟,而如今马总已是与三大运营商老总分庭抗礼,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座上宾,成为行业生态中说一不二的大佬,其社会影响力已超越后二者。
我们回到移动梦网时代,后来人们都说,移动梦网是新世纪之初最伟大的商业创新模式(,它拯救了中国互联网业。这说法并不过分,当时互联网市场缺乏有效的赢利机制,服务提供商难以寻求真正的赢利点,从而限制其潜力的充分发挥。
只有当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整个场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获取繁荣的基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移动和移动梦网成功地扮演了救世者的角色,让中国互联网在世纪之初的泡沫中得以幸存了下来。
移动梦网拯救了一众小兄弟们,但却坑坏了自己,在梦网业务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强行订制、短信陷阱、退订难、乱扣费等大规模的投诉声音此起彼伏。
时至今日,这种刻板印象依然在“为祸”着中国移动的发展,今天人们对于中国移动的“痛恨”的态度最开始就是来源于梦网时代的混乱。
那移动梦网给中国移动带来了多大好处?移动梦网是归入“增值业务”的范畴,可以说是属于主业中的副业,虽然从2006年起,增值业务收入一直占据1/6左右的份额,但其中的有多少是由“成本换收入”换出来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中国移动在2011年之前并不真正重视流量经营,所谓的探索、布局都是形式大于意义,而待到微信横空出世,流量经营才成为战略。作为流量经营最早形式的载体,移动梦网在2002到2010年期间对中国移动来说就如同鸡肋。
我们若是审视在这个阶段里中国移动的缺失,中国移动的缺失在于不够重视“移动梦网”的魔力,没有预知到替代,依然认为通信和互联网泾渭分明,虽说一直布局互联网,但实质上是形式大于内容,导致今天互联网基因一直缺失。
- 02 -
看不懂
2002年开始,腾讯开始陆续推出QQ秀、QQ行、QQ男女、QQ空间、QQ会员\QQ秀、QQ宠物、QQ校友录、QQ直播平台等新业务,并开始布局发展网络游戏,腾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倍。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发行价3.7港元,市值六十多亿港元。
如果看营业收入的话,腾讯2002年收入2.6亿,2003年收入7.3亿,2004年收入11.4亿元,2005年14.3亿元,2006年28亿元,四年时间,增长超过十倍。这个增长的势头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是绝无仅有的,其根源就在于腾讯的玩法——以免费的QQ打造平台,然后通过平台去推增值业务收费。
虽然腾讯在快车道上一路狂奔,但它仍然未能摆脱对中国移动的依赖,腾讯的发展状况与中国移动的政策松紧息息相关——
比如,2004年腾讯总营收为11.435亿元,其中国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营收共6.412亿元,占总营收56.07%;互联网增值服务营收4.39亿元,占比为38.39%;网络广告收入5480万元,占比为4.79%。只要中国移动稍微收紧政策,对腾讯来说都是“覆顶之灾”。
在腾讯逐步摆脱中国移动开始迅猛发展的时候,中国移动在干什么?
一路走来,腾讯毫无疑问是依赖着中国移动发展,毕竟那些年里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基于话费的收费和计费渠道,让中国移动成为价值链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和老大。但对于腾讯的发展,它的运作模式、成长路径和成长速度,中国移动是看不懂的。中国移动那时候看待腾讯就跟看待一个普通的CP/SP是一样的。
当然,那时候中国移动有这样的资本,2004年中国移动营收1924亿,利润420亿;2005年营收2430亿,利润535亿;2006年营收2954亿,利润660亿。
依托一张高质量的2G网络,以及庞大且日益壮大的用户规模,中国移动光凭“语音业务+短彩信业务”这两大简单的杀手级应用就足以支撑其高速发展,而且它的发展规模数百倍于腾讯。
相比腾讯以上百种业务支撑几十亿营收的=的“群蚁模式”,中国移动是典型的“一招鲜吃遍天“的“大象模式“典型。
中国移动虽然看不懂腾讯,但它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就跟一头大象根本不需要去搞懂一只蚂蚁为什么跑得那么快。
那时业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互联网领域,你很难看清事情的发展。这个领域新到连价值规律、商业规律都是全新的甚至反传统的。很多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增长速度,而不是利润。” 虽然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没有任何新意,但在当时却有种石破天惊的意味,颠覆了很多传统企业的思维模式,这其中包括中国移动。
- 03 -
学不会
2006年,中国移动为布局互联网应用,推出了自己的IM平台飞信,我相信此举跟腾讯当时的“红火”发展分不开,中国移动试图学习腾讯了。到2009年飞信一共发展了1.8亿用户,日活用户超5000万。不过这与腾讯QQ的10.6亿注册用户、4.8亿活跃用户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07年,中国移动公开提出进军互联网,并发布《关于中国移动进军互联网的策略》,“全面发展互联网业务”被确定为中国移动2007年的核心战略,消息一出,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业者都为之紧张起来,首当其冲的是近十万家无线互联网企业。
但腾讯已经不在此列,当时的腾讯已经称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有一次在清华演讲时,对腾讯的态度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钦佩”。
可惜,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效,最大的原因是对互联网非常陌生的中国移动接连错过了移动社交、手机浏览器等风口,显然,深谙电信领域的中国移动还没有熟悉互联网领域的玩法。
2009年,为深化互联网战略,中国移动推出mobile market(MM),试图掌控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结果是事与愿违,MM平台在跟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官方应用商店相比完全落于下风,甚至比不上91平台、360等一些“小众”的内容分发平台。
2011年1月,腾讯推出微信,核心功能是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一经推出,借助之前庞大的QQ用户群,微信的发展势如破竹,一年半时间实现了突破了一亿用户。
8个月以后,2011年的9月,中国移动推出飞聊,一个内部定位于对抗微信的应用,核心功能同样是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消息、图片和文字,相比微信,飞聊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以手机号码为用户身份识别,可以实现跟短信的互通,此项目由中国移动高层亲自督导发展,业界寄予了很高的厚望。
而到2013年7月,这个移动互联网战略中重要产品之一,随着一则业务变更短信通知,宣告正式停用。而其时,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4亿,海外用户超过了1亿。
事后,人们分析起飞聊为什么失败,有人说飞聊错过了最佳市场时机,但我不这样认为,飞聊只比微信晚推出8个月时间,以当时中国的用户优势和资源优势,要弥补这点时间差距应该说是轻而易举的。
飞聊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移动在业务创新竞争力方面先天不足,无论是人才、组织还是运营理念;另一方面是传统业务的强势“侵食”了新业务的发展空间,如当时中国移动一直对飞聊导致的短彩信的“减收”忧心忡忡。
2012年,面对微信对中国移动传统业务的冲击,中国移动有点急了,同时对飞聊的发展有点失望,横空出世了一个名为Jego的类微信产品,不过不到一个月被迅速叫停,沦为业内笑谈。
而这时候的腾讯已经完全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依赖,2012年,腾讯收入中“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已经下降至8.6%,主要营收来源于变成了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是游戏业务)。
如果以“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的营收占比”这个数据来看腾讯对中国移动的依赖程度,我们可以看出,腾讯对中国移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可以说是中国移动给腾讯打开了一扇小窗子,而腾讯很快就跳出这个小窗子闯出了一片世界。
2013年,中国移动营收6619亿元,是2001年的5倍,而腾讯营收604.4亿元,是2001年的1208倍。2013年9月16日,腾讯收于421.2港元/股,总市值达到7799 亿港元,折合美元为1006 亿美元。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 04 -
追不上
2013年中国移动拿到了4G牌照,由于另外两家运营商并未拿到4G牌照,中国移动取得了先发优势,为了将这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中国移动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4G大发展上去。而4G的发展也将中国移动从3G时代的泥淖中挣脱了出来,营收和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可惜,4G没能给中国移动打开一道新的大门,中国移动经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随着传统通信需求见顶,中国移动再度陷入“至暗时刻”,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营收、利润负增长的“意外状况”,2019年更是陷入低谷。
从2013年开始,腾讯开始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目标,提供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项核心服务,通过QQ、微信、游戏、社交网络平台等核心业务开疆辟土,同时开始挥舞着支票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系列投资、收购,逐步建成腾讯帝国。
2021年3月,中国两家曾经雄霸亚洲第一市值企业的巨头——腾讯、中国移动先后发布了2020年财报。其中,一些关键的指标数据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
腾讯2020年实现收入4820.64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1598.47亿元,同比增长71%;而截至当前,腾讯市值是5.81万亿港元。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数据,腾讯员工平均年薪82万。
中国移动2020年营运收入6957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1078亿元,同比增长1.1%,扭转了2019年净利润下滑的趋势。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港股市值1.04万亿港元。那个很关键的数据:员工平均年薪15万。
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对比——
1. 营运收入——中国移动:腾讯=1.5:1
2. 净利润——中国移动:腾讯=0.67:1
3. 市值——中国移动:腾讯=0.18:1
4. 员工年薪——中国移动:腾讯=1:5
是不是感觉很魔幻?二十年前后是让人措手不及的360度反转。
更关键的是,腾讯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营收以接近30%的速度整张,利润增长率更是高达70%,而反观中国移动,营收和利润的的增长速度已经停滞不前,每况愈下。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来看,腾讯依然是备受追捧的成长型企业,而中国移动似乎已成昨日黄花,中国移动已经追不上腾讯的步伐了。
结语
中国移动在我心中始终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就凭它在三年时间内就建成了一张覆盖超过99%国土的4G网络,实现城乡无差别覆盖,就凭这一点,它的强大的执行力和力抗压力的毅力就让人敬畏。
更关键的是,中国移动当前正推动 CHBN 全向发力、融合发展,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尤其是其在政企市场和新兴市场上的表现相当抢眼——
政企市场方面,把握“收入增长新动能、转型升级主力军”定位,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化“网 + 云 + DICT”融合拓展。
新兴市场方面,深耕国际业务、股权投资、数字内容、金融科技四大领域,创新布局,成效初显。
我觉得中国移动是值得期待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