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书评——风俗画里演绎政治风云
《芙蓉镇》作为一部叙述文革前后小镇人物故事的小说,距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我相信每位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心中都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或源于时代,或源于人物,或源于读者本身。
这部小说之所以会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心灵体验,并且能够经久不衰成为一部伤痕文学的经典之作,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政治的反思。小说的时间跨度不过十几年,人和人的关系却在这十几年间发生着各种急骤的变幻,人为的变幻。作者用十几年道尽一个小镇的历史,道尽一场政治风云,道尽各种人物命运的变化。芙蓉镇就像一个舞台,上演了一出出和政治风云息息相关的悲喜剧。在小说结尾部分,王秋赦发疯后,每天都在新街、老街游来荡去,褴褛的衣衫前襟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像章,声音凄凉地叫喊着:“千万不要忘记啊——!文化大革命,五六年又来一次斗争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啊——!”芙蓉镇的居民听到这个疯子凄厉的叫喊就心里发麻,浑身哆嗦。在这里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警觉,而这也恰恰是反思文学的目的所在。
第二,人性与政治冲突的考量。这一点在黎满庚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我认为黎满庚是小说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充分看到人性在面对与政治利益相关的抉择时充满矛盾的一面。先是为了政治舍弃爱情,再是为了政治和家庭选择背叛,每次面临抉择时他的内心都在挣扎,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缺乏人性的人,只是在面对人性与政治的考量时他的天平偏向了政治一边。那么我们可以说黎满庚和王秋赦其实是同一类人,两人都在政治面前俯首称臣,只不过王秋赦自动做了政治的投机分子,而黎满庚在考量面前被迫选择了政治。
第三,小说在深层次上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从小处着眼,秦书田和胡玉音最后终于平反,并有了一个儿子,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庭。从大处着眼,政治风云在芙蓉镇这个小镇一次次地重演,多次运动、斗争将这个原本平静安宁的小镇摧毁得面目全非,每次因为外部势力的介入,小镇就如同被一朵乌云笼罩,人心惶惶。
在李国香工作组到来之前,小镇上充溢着淳朴的民风,然而自从工作组入驻,一切都变了:胡玉音被批斗,黎桂桂丧命,谷燕山被隔离反思,黎满庚被停职教育,小镇被搅得鸡犬不宁。所有居民这时最渴望的难道不是国家和平安定吗?没有人会喜欢国家动荡不安,无论是来自外部的战争,还是来自内部的运动或革命,国家安定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小说正是通过表现国家政治动荡不安给芙蓉镇居民带来的伤害来表现这种家国情怀。
第四,在风俗画中演绎传统的爱情故事。这里可以概括出四个方面:
首先是善恶相因,即通常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是谷燕山等人的善,还是王秋赦等人的恶,最后都朝着读者所希望的结局发展。其次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胡玉音一生爱过三个男人,黎满庚为了保住自己的党员身份放弃了爱情,黎桂桂早早进了坟地,只有秦书田在和她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后终于在一起,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再次,郎才女貌也是在《芙蓉镇》中体现得较为鲜明的一点。秦书田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知识分子,胡玉音是长得漂亮的“豆腐西施”,两人的结合正是沿袭了传统小说中的爱情模式。最后是大团圆式结局。所有人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政治风云之后又像小说开头那样聚在胡玉音的米豆腐摊上吃米豆腐,除了岁月在大家脸上留下的痕迹之外,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所有小镇居民像一家人那样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
所有的分分合合所展现出来的悲欢以及最为真实的患难见真情都在芙蓉镇这样一幅动人的风俗画里上演,成就了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作者将政治风云浓缩进芙蓉镇这幅风俗民情图画中,逝去的终将逝去,而不该被遗忘的也将通过经典被永远地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