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曹进勇作品丨城高枕淮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庚子初冬,我有幸参加《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举办的一个文学活动,去了安徽寿县。上午在驻马店西站坐上G276,到商丘转G859,抵达寿县东站,已经是下午5点。打一辆出租,不到10分钟,便到寿西湖饭店。天短,又下着淅沥小雨,夜色已经浓厚,20米外看人不分鼻子眼。不过路灯和酒店的灯笼明亮,照得楼房富丽堂皇,别有一番光彩。

刚得知此次活动将在寿县举办,我有点儿不以为然,全国著名的城市多了,怎会偏偏搁在一个小地方呢?让人觉得不够郑重。然而上网一查,不觉脸红耳赤,感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寿县可是不一般,夏朝就是一座城郭,有着4000多年历史。它为楚文化的故乡,4次为都,10次为郡,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旧时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现隶属于淮南市。它是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小县城,大名气,怪不得组委会把活动地点选在此地。

颁奖典礼,文学讲座,高峰论坛,一连两天不得空闲。第三天上午,大家自由活动。这正合我意,便邀李老师和董老师,同游寿县古城。李老师人高马大,文质彬彬,穿戴整齐,说话温和。他今年66岁,善写散文,文笔活泼,涓涓流淌,篇篇都是好文章。董老师是安徽本地人,年过半百,在文史部门工作过,对当地人文风情了解颇多,正好可以当导游。我们换上运动鞋,轻装简行,出了饭店往右走,先看西城门。

寿县古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历时150年,几经复建而成,明清时代又多次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绕城一周,略呈方形,给人以森严之感。东西南北各有一门,分别叫做宾阳、定湖、通淝、靖淮,皆建有门楼。西城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2013至2014年复建,具有明清风格。

我们往西走不多远,便看见高高的西城门,门楼上挂着一排红灯笼。门洞前有几个隔离石墩,汽车过不去,行人和电动车来来往往。门洞前横一条青砖铺路,随城墙的走势向左右铺展。李老师惊奇地说,城门与其他地方不一样,门洞上边有房檐。我们一看,果然不错,琉璃瓦砌成的几米房檐如同眼眉一般,精致巧妙。走进门洞,仰脸看,砖石圈顶。穿过门洞,往北90度,另有一门。我感到好奇,问咋有里外门呀?董老师说这是瓮城,里为城门,外为瓮城门。我又问,为啥如此建造呢?李老师去过的地方多,见多识广,忙解释说,这便于防守,敌人攻破外门,还有一道内门。两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呈直角,不利攻城槌等武器的撞击。即使敌军突破瓮城门,守军还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我听后感慨地说,古代人真是有智慧,一个小小的城门,就有那么多讲究。李老师说,城门建瓮城,主要是从军事方面考虑,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乱,筑建高高的城墙,防御外敌。董老师说,2013年重建西城门的时候,挖出了战国时代的城墙根基,印证了寿县远古历史。

我们顺着石阶云梯登上城墙,但见两层门楼屹立面前,木柱顶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楼前的城墙,上有雉堞,垛口和雉墙相互交替,连绵不断地向两边延伸,呈现出很美的流线。楼门锁着,我们只能从门缝里往里看,里面空空荡荡,没有什么防御武器。在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便顺着城墙往南走。内外垛墙之间,有五六米宽,古砖铺面,脚踩得特别光滑,个别地方有坑洼,可见年代久远。我好奇地问,这城墙有多长?董老师说,按书上说,“十三里有奇”,将近在7000米,步行一圈,得一个多钟头。李老师问,这么厚的城墙,当时是如何建造的?董老师说,垛墙下的墙体高7.7米,顶宽4至10米,底宽18至22米。墙体以土夯筑,外贴大砖,外侧用条石砌有2米高的墙基。砖石之间用糯米汁拌石灰弥合,铁铸一般坚固,有“铁打的寿州城”之美誉。城墙向东拐处,我们站着往东北望,整个县城尽收眼底。董老师说,寿县古城并不大,也就3.65平方公里,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把整个县城分成四块,明清建筑和现代楼房混杂期间,高楼大厦不多。我仔细观看,果不其然,很少见十层以上的楼房。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比着拆旧建新,楼房是一座比一座高。寿县古城却不跟潮流,有意保护古建筑,保持古城的原来面貌,实在难得。向北远处眺望,依稀可见淮河,巨龙一般扭动身躯,蜿蜒流向东北。登在城墙之上,眼望淮河,这让我想起宋代诗人梅尧臣“寿春城高枕淮水”的诗句来。

我们往回走,从城墙上下来,顺着西大街,来到孔庙。孔庙已经成为寿县图书馆。把一座古建筑群,办成一个文化机构,别具一格。董老师说,寿县孔庙始建于唐朝,元代移于此处,先后修缮扩建42次,占地约2万平方米。

临街矗立一座牌坊式石门,三进孔,中间大,两边小,门楣上雕描着“棂星门”三个红色大字。走进去,便是一个半圆形池子,四周建有汉玉石护栏,中间有一座不宽的拱桥。董老师说,这就是泮池,老百姓叫那桥为状元桥。池子原来在棂星门之外,清朝嘉庆重修孔庙时移至门里。我站在桥上,伸头往池里看看,水呈深绿色,似有鱼动。李老师笑着说,水可能是清朝之水,但鱼不可能是那时之鱼了,不然一条条活了那么多年,早成精了。过了泮池,迎面是一排五间房子,斗拱挑檐,谓之为戟门。戟门两边各有三间房,东叫名宦祠,西叫乡贤祠。董老师说,这两个祠堂里存放着名宦乡贤祭祀孔子的碑牌。也许是我们来得早的原因,房屋全关闭着,不过已经摆出几个卖纪念品的摊子,增添一些活气。

走过戟门,进入第二进院,主要是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殿前左右各有两棵几抱粗的银杏树,直立挺拔,苍劲古拙,棕黄色的扇形叶片密密麻麻,几乎覆盖整个院落。看树上标牌,树龄都在700多年。它们就像两个老者,饱经风霜,见证了朝代变迁,人来人往。五间大成殿,威武庄重,大门两边的廊柱上的联字古朴斑驳。董老师介绍说,原先的大成殿在乾隆二年倒坍了,当时的寿州知州赵宗灵重新修建,嘉庆年间又大修一次,更换了木梁柱。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走进大殿,便看见供奉着五尊塑像。正中是孔子,端坐在香炉之后,面容慈爱,眼目平和。两边是他的四个得意门生,子渊、子思、子参、子舆,一个个都是博学多知的样子。我对孔子是崇拜的,他所创立的儒学虽有忠君等封建思想,但他的仁爱政治观点,他设馆办学,主张有教无类,以及为了平息战争到处游说的和平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我站在孔子像前,双手合掌,连拜三下。

从大成殿东侧往北走,穿过敷教坊,就是明伦堂了。明伦就是明辨伦理道德的意思,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董老师说,明伦堂原来只有3间,明嘉庆重修时改为五间。可惜明伦堂正在维修,有很多脚手架,不让游览。在大成殿的后墙上,镶嵌着“太和元气”石碑,字体大方。董老师说,此碑原在大成殿前的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是指孔子的学说像太空天体那样循环往复,永恒长久。孔子的学说确实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多年过去,目前全世界都在学习他的《论语》,深受其教育和影响。

从孔庙出来,翻过西大街,来到小广场的西南边,就站在寿县博物馆楼下。我们扫码进去。听馆长介绍,此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原馆设在报恩寺内,2004年迁到此处。博物馆分7个专题,11个展厅,收藏的文物和藏品一万多件。我听后颇为感慨,全国2850多个县,有博物馆的不多,而寿县却能建起如此规模的博物馆,并且展出那么多文物藏品,实属不易,可见寿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馆内展品有很多,生物化石,釜盆鼎罐,刀枪剑戟,佛像道身,金银玉器,古籍书画,大大小小,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寿县的历史底蕴有多么厚重。

首先观看的是淮南虫展区。一块块化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还不尽相同。我一个个展柜细看,有些隐隐约约有虫的大致样子,像小鞋底,有些看不出是啥,只有几道印痕。董老师说,石上痕迹是淮南虫爬过留下的。我问,淮南虫是咋回事儿?董老师说,在寿县北边八公山发现一种生物化石,经专家研究,跟人类一样有着三胚层细胞结构,皮肤毛发为外层,肌肉血管为中层,五脏六腑为内层。淮南虫所在的岩层结构,早在7.4亿年以前已经形成,因此国际古生物学界认定,它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有可能是人类的起源。

镇馆之宝是楚大鼎,为战国文物,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公斤。大而敦实,鼎耳及沿口下部铸饰有菱形几何云纹,三足铸饰为变形兽首及涡云纹。整个鼎形,魁伟、雄悍,颇具霸气。毛泽东主席看了此鼎,风趣地说,“好大一个鼎,可煮一头牛咧!”另一件镇馆之宝是越王者旨於赐剑,长54.5厘米,宽3.5—4.6厘米。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凸箍,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剑前锷略呈弧度,剑茎为实心圆柱形,剑格两面都有铭文,一面是“越王者旨”,一面是“越王於赐”。董老师说,者旨於赐就是勾践的儿子,也做了越王。此剑已有两千多年,依然寒光逼目,锋利无比。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春秋末年,群雄争霸,越王挥剑征战的英雄形象。

有一个展厅是淝水之战,我看完后颇为感慨。前秦苻坚,诛杀暴君苻生,当上国君。他励精图治,把前秦治理得国富民强,并逐渐统一北方。淝水之战,他亲率步兵60万,轻骑27万,羽林郎3万。李老师说,这时的苻坚,很是乐观,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打败东晋。董老师轻笑一声说,可惜太轻敌,太骄狂,说什么“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两军对峙肥水两岸,开战之时东晋主将谢玄派使者去给苻坚说,让东晋军渡过河水再战,苻坚居然鬼使神差地答应了,命军队后退,在退之中,东晋将领朱序趁势大叫“秦兵败矣!”结果秦兵信以为真,随之溃逃,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苻坚逃回洛阳时,军队只剩十余万人。我听着直想发笑,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闹着玩。苻坚之所以惨败肥水,原因很多,但最为主要的是骄傲自大,主观武断。谢玄请他退兵,估计他是这样想的,我百万大军,你区区8万多人,在哪里打不赢你呀。如果不退兵,秦军强行渡过肥水,极可能大败东晋,那苻坚就能成就一番大业,统一全国,历史就得改写。李老师自言自语,骄兵必败,傲人难成大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论是谁,都不要目空无人,不可一世。

站在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芍陂示意图前,看着引渠入陂、开陂灌田而形成的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我为孙叔敖击节叫好。芍陂即为安丰塘,是个烟波浩渺的平原水库,蓄水约1亿立方米,灌溉农田达60万公顷。春秋时期,楚庄王采纳令尹孙叔敖的建议,让他主持兴建这项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董老师说,芍陂选址很科学,是孙叔敖带人多方考察而选定的。他组织几个府的人力物力,开挖沟渠,引淠河之水到白芍亭东,成一大湖。芍陂的建成,使得淠东平原土地肥沃,粮食连年丰收,楚国势力向东发展至淮南。董老师又说,在秦军的威逼之下,楚考烈王把都城迁到寿春,安居19年之久,这都是芍陂之功。2500多年过去,芍陂依然发挥着灌溉作用。1988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15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有一句“孙叔敖举于海”,就知道他是个古代名人。现在看了芍陂展区,才知道他主持兴建了如此伟大的水利工程,真是功德无量。

在豆腐制作展区,展示着豆腐制作流程。沙盘模型中有泥塑的房屋,十多个泥人,石磨,锅碗瓢勺,形象逼真,造型精致。场面忙碌而热闹,有推磨添豆磨浆的,有摇晃布兜滤浆的,有烧锅煮浆的,有压浆成豆腐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似乎一边干活,一边说说笑笑,谈论着家长里短。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二五卷《谷部》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淮南盛产优质大豆,自古就有山民取珍珠泉水磨豆浆饮用的习惯。董老师说,刘安喜欢早晨喝豆浆。他梦想长生不老,就让一大帮术士整日炼丹。有那么一天,他端着一碗豆浆,看炼丹时一不留神,手撒碗掉,豆浆泼洒在供炼丹的石膏上,不多时,石膏不见,豆浆变成白嫩的固态东西,食之鲜美可口。刘安连呼“离奇、离奇”,于是把那东西叫作“黎祁”,就是豆腐最初的名字。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初封为阜陵侯,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以寿春为都。他好书爱琴,博学,重情,善文辞,喜交友。董老师说,刘安很有文才,汉武帝命他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晚上献上。他曾招致宾客方术3000多人,其中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等八公最为出名。寿县北边的北山,是刘安和八公的主要活动地点,治学、论道、炼丹,因此更名为八公山。刘安尊信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道而生,无为而治。他主持编写了《鸿烈》,也就是《淮南子》。这部哲学著作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揉合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对研究秦汉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从这一点讲,刘安就是个成功人士,为中国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留下了千古美名。

我说,刘安既然追捧信仰道学,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应该是与世无争,不该有当皇帝的野心。然而他最终因谋反案自杀身亡。李老师说,对于他是否谋反,世人有不同看法,有的说他确实谋了反,有的说他冤枉。我教过历史课,对刘安的一生还是比较清楚的,于是肯定地说,他是被动谋反的。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谈谈你的见解。我不紧不慢地说,汉武帝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对刘安很尊重,常去信谈论文章。建元六年,汉武帝发兵讨伐闽越,刘安上书劝谏,得到刘彻的极大称赞。元朔三年,汉武帝赏赐刘安几案手杖,还恩准他不必入京觐见。从这几件事上看,他们叔侄的关系很好,刘安没理由反叛。但是刘安身边有那么多文人高士,他们在一起谈经论道的同时,免不了针砭时弊,说汉武帝的功过是非。有一年,彗星出现,有人就劝刘安,彗星长至漫天,天下兵战应当大兴。又有人说,如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人争相拥戴。还有人说,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争夺皇位,不是您又该谁能继承皇位呢?你说他也说,三说两不说,把刘安说得热血沸腾,便有了当皇帝的念头,意欲谋反,整治兵械,笼络诸侯郡守。可是他又缺少谋略,偏信儿子刘迁,罢了雷被的官,还让他外出去击匈奴,结果他私自跑到长安告密。密谋败露,是否发兵对抗朝廷,刘安犹豫不决,竟然十多天没有定下来。刘安派人到朝廷侦探,听说公卿要求将他逮捕查办,他很担心害怕,这才决定发兵对抗。可惜他又一次听从刘迁的建议,说是等刺杀了使臣再起兵举事不迟。其实汉武帝顾及叔侄情谊和刘安的声望,不但不杀他,还不废其王位,只是诏令削夺二县。可惜刘安不知实情,一心刺杀前来的使臣,又再三犹豫,定不出很好的行动计策,战机一误再误,最终导致淮南王宫被围,刘安自刎身亡,几千人被杀,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我接着说,仔细想想,归根结底,刘安虽贵为诸侯王,但骨子里还是个文人。文人读书多,见识广,举止高雅,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风花月夜,有风度,有情趣。可也有诸多不足,凡事思虑过多,瞻前顾后,怕狼怕虎,犹犹豫豫,不能当机立断;很多时候,他们高谈阔论,头头是道,但往往是纸上谈兵,与实际相差甚远,尤其是在危难关头,惊慌失措,苦无良策。最致命的是文人当统帅,不懂军事,指挥作战凭着感觉走,不吃败仗才怪哩。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征战,南宋与金的争斗,文臣领兵,打一仗败一仗,就是很好地佐证。刘安从最初的被动反叛,到实施中的优柔寡断,以及事情败露后又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都充分显示出文人的弱点。刘安只是个文学家、思想家,不是政治家、军事家,作为起事的主帅,他没有玩弄权术和铁腕处置的能力,自始至终没一个很好的行动计划,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他当一个与世无争的诸侯王,虽没多大建树,但也可一生平安无事。然而他非要听信谗言,反叛朝廷,没有金刚钻,却揽瓷器活,焉有不败之理,定然成不了大气候。刘安的悲剧,给我们留下诸多遗憾,让人不由得唏嘘良久。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中午时分。董老师要一块到清真寺、报恩寺、宾阳门等景点看看,可惜我和李老师买的都是下午2点多的票。我俩急匆匆赶到饭店,吃罢午饭便坐出租赶往东站。我坐在向西飞驰的高铁上,从窗口回望寿县,意犹未尽,总觉走马观花,游览不够,还未深入了解这座古城,没有真正读懂这部大书。


作者简介:曹进勇,河南省确山县人,高级教师。笔名曹天啸,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确山县作协理事。发表作品近400篇,有散文和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奔流》《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渤海风》《驻马店日报》等省市报刊,其中《挡嫁》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中篇小说一等奖,《霸王台下的淮河》获《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年度优秀作品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