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71章)

在距离除夕还有十多天之际,狱卒破天荒地打开王维的牢门,说有人来看他了。
自洛阳押送到长安以来,他们这些尚未定罪之人,都不允许有人前来探监,今天怎么破例了?不待王维回过神来,前来探监之人便已三步并作两步奔了过来!
王维定睛一看,不由悲喜交加,前来看他的人,正是他放心不下的王缙!
王维和王缙上一回见面,是755年12月。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原本在朝中担任兵部员外郎的王缙奉命前往太原,担任太原府少尹,辅佐太原府尹李光弼共同防守太原这一大唐龙兴之地。
王缙离开长安时,王维一直送他到霸上。当时已是寒冬,霸上已无柳叶可折。分别之际,王维用力拍了拍王缙的肩膀,嘱咐他务必照顾好自己。
没想到,那次分别后,他们兄弟俩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王维身陷叛贼之手,被迫担任伪官,成为大唐的罪臣;王缙则在保卫太原、收复两京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大唐的功臣。
“大哥,我来迟了,你受苦了!”王缙一阵风似地奔到王维面前,一把扶住王维的手臂,只叫了一声“大哥”,便已红了眼眶。
“夏卿,大哥心中有愧,愧对朝廷,愧对亡父亡母,也愧对你和弟妹们!”看着近在咫尺的王缙,王维百感交集道。
“大哥切莫如此说。”王缙迅速看了一眼王维身后的便榻,说是便榻,其实只是两大捆谷草堆在一起的草垛而已。眼下正是寒冬腊月,但屋内不仅没有火盆,就连草垛上的被褥也只是薄薄的一层,如何抵御得了寒冬的侵袭?
王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眼泪便忍不住流了下来。
“夏卿,你今日如何来了?听说安庆绪还在相州负隅顽抗,不知何时才能彻底平定?”看到王缙流泪,王维心知王缙是在心疼他,便故意岔开话题,携王缙一起在草垛上席地而坐。
王缙深吸了口气,好不容易才平复心情,这才从皇上收复两京、迎接太上皇从益州返跸说起,说到朝野上下百废待兴,再说到眼下如何处置从洛阳回来的臣子。
说到这里时,只见王缙顿了一顿,声音中难掩莫名的喜悦:“大哥,请恕我自作主张,我已向皇上上表,请求自降官职,贬出京城,只求能让大哥早日出狱,皇上已经答应了!”
“啊?”王缙话音刚落,王维不由惊住了!他当然知道王缙和他手足情深,却没想到王缙竟为了能让他早日出狱而不惜自毁前程,他已经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怎么可以再次连累王缙?
“不行!”王维心头一急,一把握住王缙的手脱口而出道,“夏卿,万万不可。无论朝廷对我做出何种惩罚,都是我咎由自取。我心甘情愿,并无怨言。而你呢?你不一样,你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才有了大好前程,断断不能为我做出如此无谓牺牲……”
不待王维再说下去,王缙就急急打断了他,一口气说了下去:“大哥,父亲走得早,打从小起,在我心里,你就是天下最好的大哥!和你的安危相比,再好的前程都不值什么!你不应该被拘在这里,你属于天地,属于日月,属于山水。我只想你能早日回到辋川,将你的满腹才华诉诸笔端,写你喜欢的诗文,画你喜欢的山水,弹奏你喜欢的曲子……至于我么,这辈子能当你的弟弟,早已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夏卿,原来,你比我还痴,比我还傻!”听了王缙这番肺腑之言,王维早已热泪盈眶。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谁叫咱们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呢?”王缙自嘲地笑了笑,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脸欣喜道,“对了,大哥,今日下朝时,崔相特地叫住我,大赞你为他画的壁画真是难得一见,还说能画出这般澄净淡远的山水壁画之人,定是内心澄澈之人。他还说,他也已向皇上求情,请皇上免除大哥的牢狱之灾。”
原来,崔圆让他到府上作画背后,还有这样一层深意。他虽和崔圆相熟,却并无多少交情,想不到在他身处命运的最低谷时,他竟主动伸出援手,救他于危难之中。什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诠释吧。
“大哥,虽说皇上已经答应让你早日出狱,但毕竟等待定罪的官员还有二百多人。眼下除夕将近,皇上日理万机,恐怕还要委屈大哥一些时日。等过了上元节,估计就能来接大哥回家了。”王缙兴奋地说着,难掩内心的憧憬和期待。
“夏卿,有你这番话,大哥还有什么委屈的?对了,方才你说太上皇已经从益州返跸,不知玉真公主有否随太上皇一起回来?我手上有个平恩公主送给她夫君的信物,若是能请玉真公主转交皇上,倒也妥当。”其实,刚才听王缙提到太上皇返跸时,王维就想打听玉真公主的消息,但被王缙为他上表请罪的事打岔了。眼看王缙将要离开,王维便以韦斌所托之事为由,忍不住问出了口。
“大哥,被你如此一说,我倒是想起,我向皇上上表后没几日,皇上遣人叫了我去,颇为感叹说,想不到我大哥竟是如此有福之人。我当时很是好奇,却也不敢多问,还是皇上自己说,我那天向他上表后,前脚刚走,玉真公主后脚就进了宫,为你说了一箩筐好话,好像还说你对她有救命之恩!”
王缙喜滋滋地娓娓道来,末了,看着王维笑道,“大哥,我方才说错了,等过了上元节,来接你出狱的,估计不只是我,还有玉真公主呢!”
王缙这番话中含有太多信息,让王维不由思绪万千。
这辈子,他欠了她太多太多,注定已经无法偿还。感谢上天给了他一次救她的机会,让他可以弥补她对他的恩情于万一。
如今,知道她已平安归来,他可以放心地放下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王维:20岁考中状元,55岁沦为囚犯,一带诗佛的坎坷人生路!

    南山,清源寺. 一位身形瘦削的老者,正在寺院墙壁上作画.时而眉头紧皱翻阅书稿,呆滞片刻落笔犹如行云流水. 一条墨线在白墙上游走,虚实暗影镂空层峦叠嶂.平滑墙面逐渐立体灵动,仿佛被切分成三千世界. 意由 ...

  • 玉真公主考论(下)

    玉真公主考论 --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 丁放 袁行霈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微信版第957期 玉真公主是盛唐时期一个显赫的人物,她的地位身份,她与唐玄宗的关系, ...

  • 为一个女人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相往来

    为一个女人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相往来来源 / 今日头条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小美妞和妈妈 毕节河马生鲜 2020-03-18 李白和王维同岁,都出生于公元701年.两人文才相当,而且在当时都很出名,又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

  • 此物最相思(第348章)

    当王维在安禄山眼皮子底下度日如年时,李白和杜甫也都各自经历着战争带来的磨难. 先说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755年十一月,在长安漂泊了多年的杜甫回奉先(今陕西蒲城)看望久未谋面的妻儿.不料刚进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