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56—60)
晚风随笔(56—60)
杨逸明
(56)
小聪明之所以叫小聪明,因为它永远长不大。只有智慧,才能成就大气。写诗,撰联,有人刻意求奇巧,求尖新,却打磨不到自然浑成,总在卖弄小聪明,显摆雕虫小技,太小家子气。当然,这先要从做人大气开始。上帝往往能给人以聪明,但不轻易给人以智慧。袁枚说:“佛云:学我者死。无佛之聪明而学佛,自然死矣。”但连袁枚也有些作品流于浅滑,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讥其“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雄豪。”此不可不慎也。
(57)
新诗要做得象葡萄一串串有自然的藤蔓连着。旧诗要选颗粒饱满的新鲜葡萄用固定的木格装着。两者都是诗的形式。只是旧诗有固定模式的包装,新诗每一首有一种新包装。读者对包装可以各有偏好,但不管你什么包装,人们更关心的是外包装里面商品的质量。质次的商品什么包装都没有用。
(58)
对于诗人来说,什么都记住和什么都记不住的大脑一样傻。该记的都记住,不该记的都忘掉,才是最好的大脑。诗人读书和学者读书不一样。学者读书事无巨细都得博闻强记,象对一棵茶树从枝叶到根茎都要研究周详。诗人读书却“不求甚解,毎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就是只读感兴趣的部分,只找有感触的部分,只记该记住的部分,就象对于茶树只採明前的嫩芽,这才是诗人最好使的大脑。
(59)
习诗如习字,又不全似。学诗也须“临帖”,然此乃手段,绝非终极目的。所谓“临帖”,是学习的方法,纵是大家,如才力不夠,也难臻极致。钱钟书讥赵孟頫诗学唐,“笔性本柔婉,强绕指柔作百炼钢”,“矜情作态,有如骆驼无角,奋迅两耳,亦如龙女参禅,欲证男果”。最后“似儿童临帖”。傅山说:“字与文不同者,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当得谓之文耶?”当代有许多所谓书法大师,“一笔不似古人”,还以丑为美。而所谓诗词大家,却写了许多“儿童临帖”的诗词仿作,无一笔有自己。他们不知己短,还沾沾自喜,设馆招生,不亦可笑乎!
(60)
思想复杂的人可以活得很简单,思想简单的人却活得很复杂。想得多想得深的诗人可以写得很少很浅,却让人读了以后自会想到很多很深。想得少想得浅的人可以写得很多很烂,却让人读了以后什么也想不起来。诗要浓缩,要凝练,成为精华。不要摆杂货摊,什么破烂都陈列出来。也不能堆砌词藻典故却无诗味,就象是满桌大莱,却无一可口。诗必须深入浅出,意深词浅,言近旨远,纸短情长。不能与此相反。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