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医》第6讲 八纲辨证3
今天要跟大家讲最厉害的一点,因为不管表里、寒热、虚实,他最后都入阴阳的之门户。
阴阳它里面就含了六纲了。这八纲里头阴阳的总纲很厉害,什么阴阳?上下他分阴阳。男女分阴阳。寒热分阴阳,表里也分阴阳。
老师碰到两个口干燥的,一个是庵背村的80岁老人,口干舌燥。一个是上车村的70多岁兰婆也是口干舌燥,两个口干的都找到我。
你说这个地板什么时候会干燥?哈哈,有人说夏天,有人说冬天。告诉大家,你如果辩证论治了,你就说夏天,天旱没水的时候它就会干燥。
冬天呢,万物结冰的时候,所以冬天那井水的水位啊,它会下降。春夏它自动就上来了。
所以无水则干,就说无阴则干,这是夏天的。无阳呢,无阳也干啊。
所以我跟大家讲,张锡纯以前他很疲劳,又要开医院,又要教学,还要研究医典,还要治病人,还要写书。哈哈~
一大堆事,但是每样他都做到极致非常好。但是长期这么多事情,有时都忘了喝水,又加上年纪一来,老觉得晚上睡到半夜就口干。干起来了,就是要喝掉大概一壶左右的水。不喝根本没法睡觉,而且喝壶水都不解渴。
结果呢,他就想,我这个不是缺水啊,是水和津在肚子里头,它就从尿里出来,它没有上到嘴巴。
脾不运化跟肾不汽化,水液在肾里头的一汽化,它就上升到脾胃。脾胃一运化就上升到肺,肺一宣发就到咽喉。
他就想一定要一味药,张锡纯我其实也不太喜欢吃药,最好能找一味好吃的,又能汽化脾肾的。最好很方便的,一抓起来就能吃,不用熬的。哈哈哈~
他这样一想想,那药一味一味的过。哦。它又能补肾,应该又是种子类的药,入肾的。因为它是传宗接代的,主繁殖的。
人年老了,肾气衰退了,口干舌燥。像锅底无火,你锅内有一满锅水有什么用?锅盖是干的。
锅底一有火,所以补肾的药里头还要是红色的,红红什么?红红火火。所以这个下去的时候,它这个水液应该蒸腾起来。
就说这一吃到你的肚子里头,等一下你就会口舌生津,它就升上来。哎!这味药不单要补肾,它还要能够补脾的。
它必须甜的,你不能补肾药搞个苦得下来干,所以要甘甜吃的。哇!要求太高了,还有甘甜好吃的,有肉的,肉质感。有种子呢,又包这些的肉。
而且又要甜甜的,哈哈~好多人想到了就是红果(枸杞子),结果每天晚上他抓一把就嚼。慢慢的嚼服,一小口一小口吞下去。
等下彻夜不用醒来。而且也不会干醒,从此后口干燥渴之症跟他无缘。
大家可以去看,这些在古医书上,张锡纯的典籍上都有记载。记他亲身试药的经历。
他这个就是年老体衰出来以后,命门火力不够,人又比较焦急,口干舌燥。
所以阳虚了,他也会口干舌燥。这时用补肾阳,而老师给庵背村的这个患者用肾气丸,肾气丸他一吃了,小便少了口中就润了。
它补肾气,人的口腔像锅盖,人的腰身呢,像灶底火。灶底火足锅盖滋润。
所以老师经常跟你们讲,口干舌燥的时候两条路,一喝水,第二条运动锻炼。
但是喝水也有方法,我们张锡纯他为什么要细嚼慢咽,这个等下老师跟你们讲一个喝水的妙法。
假如你们家的井,昨天我们收拾知足堂的时候,看到有两三个老井,你的井是好,但是水位下沉了,你怎么把那个井的水重新掉下来?
第一个是水泵皮腕的问题啊,皮腕很关键,皮腕它能上能下,相当于我们的肺跟咽喉。
咽喉你看你吞一下。它是不是淹下去了,但是等一下它又弹起来了。
所以说你要把那个干掉的井,让它水重新掉上来,皮腕好的时候你要导点什么东西?
引水。一次如果倒很多呢,没有用,不倒也没有用,你倒一点下去,舀两下,要一点下去又舀两下,再倒再舀,你一下子全倒进去舀,没有用。
它吸收不了。反复的倒,反复的舀,倒是什么?是滋阴,舀呢,是温阳啊。阳什么?阳动啊,太极动能升阳。
所以一个人也动起来,手就开始暖了。动能升阳,静能养阴。
所以水进去是滋阴。所以熟地、山药、山萸肉,它是什么?
它就是滋阴水进去水泵,那水泵久没舀了,它就口干舌燥了。它自己出不了水,还怎么润喉咙?润不了。
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向下舀的力,所以我们六味地黄丸里头加肉桂跟附子,肾气丸。肉桂和附子补哪里的,补命门的。
它一下去,那阳动的力就下到命门去了,所以一阳下舀,就往下舀,反复的下舀,再加上滋水。
所以你们这一点的是老师昨天刚出炉的思想小面包,而且还热腾腾的,你们第一个听到。
其他的所有学生以前没听到了,就说,人怎么样喝水把身体喝得色彩光泽,颜面生光,喝得喝的口中滋润,不会口干舌燥,喝了不会心急火燎。
如果焦虑的人,懂得这招喝水法,她身体就会平息。这招喝水法就千口一杯饮。
你看我们喝水的时候,是不是滋阴?滋阴的时候你要小口小口的滋。大雨不湿地里,细雨绵绵点点滴滴呀,滴滴都润到地下去了。
所以这个夏天大暴雨一过来,等下暴雨一过你挖出来,地还是干的,还是干燥。
而这春天的细雨一点一点的,好像淋在的衣服上都不湿的。但是日久以后的那地里三尺都是湿的。
现在很多糖尿病消渴的,他如果懂得这个办法,他晚上不会干醒,绝对不会。
西山村就一个血糖高的,他找到我,老师跟他讲,你就学这招每天晚上最干渴的时候喝一大杯水。
他说一大杯水怎么够呢?我喝三杯都不解渴。
老师跟他讲,我说是啊,你三杯,你十杯一下子灌到舀井里头都摇不出水来。
如果会舀的话我就一杯,我就灌一点舀一下,灌一点舀一下,灌一点再舀一下,水就出来。
所以老师教他喝一小口呢,就吞下去,一定要满口唾沫的时候吞一下,再喝一小口再吞。反复的这个喉结上下吞的时候,他就像舀水的棒上下舀。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忽视的吞咽的妙处,其实养生常在于细小,你如果要大脑发达,你就咀嚼跟吞咽。
本来分五口吞的,你就分手十口,本来一口要吞的,你分三口。因为每吞咽一下你的津液就上升到大脑来。
就像你每舀一下那舀井呢,那地里水它就上来了。所以有些人记忆力减退,老师跟你讲的。他平时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人智慧不高。
所以去取经的路上,哪个智慧最高的?唐僧。吃饭呢,细嚼慢咽,很宽和。
金宝听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