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细、精”深入调节学校管理
管理的“细”是指管理的密度——入微。 密度是一个物理学中的术语,简言之就是紧密程度,迁移过来,就是管理的紧密程度。从理论上讲,管理的空隙越多,间隙越大,管理的效能就越差。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密度取决于几个重要的内容,即部门与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岗位人员分工的合理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及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管理效能应该等于这四项的总和。 如果说部门与岗位的设置和岗位人员的分工目前已经确定了,那么后两项就成了决定管理效能的因素。也就是管理素质和管理意识就成为决定性因素。 举个例子,游泳救生员。在池边或海边,多少距离设置一个救生员的位置应该是有规定的,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坐在高高的位置上的救生员对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及执行岗位职责的程度。如果说救生员目至所及,管理到位,发生事件救援及时,一般是不会发生意外的,但如果坐着开小差甚至打瞌睡,那么即使设置的岗位再多,发生了溺水等事件也不会被及时发生。 我们都知道,管理是需要效率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追求效率而失去细密度,或者忽略管理密度,这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大敌。这就如同我们数钱,如果只为知道手里那刀钱的数量,我们就可以两张两张地数,甚至一五一十地数,但如果你想了解每张钱的真假,那就必须一张一张地数,并且还得验证。为了解决数钱既要快速又要准确无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明点钞机,还可以带有防伪验证功能。但在我们的学校管理中,我们没有机器,只有通过我们的人去管理,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知道数量,更要知道质量,这就要大大提高管理的密度。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有老师会说,不是我不想做或不想做好,而是这个工作没人来管啊。还是那个问题,从管理的角度说,我们的管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地增加管理密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大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比如,我们的联合备课,在解决了技术难题以后,我们给大家规定了一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个要求非得要教研组或教导处一个个地来查,你呢还想少完成点任务,那就不是我们的老师了,因为这已经到了“底线管理”的地步了。我们更希望通过教研组长和教导处的管理,来发现更优秀的教案和教学实例,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学习的范例,哪怕是反面,也可以给大家增加一些教训,这是我们期望的从“底层管理”走向“高层管理”。 管理的“精”是指管理的精致程度——入境。 “精”当然是指精细、精密,也包含了刚才所说的“细”的成分,但管理的“精”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精到”,“精致”它是建立在“细密”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提升品味的管理。 上面说到的“底层管理”和“高层管理”是指高度,这里所说精致程度是指管理的综合境界。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阐述: 首先是个人与团队。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需要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将这种能力融入到团队中去。如果只有个人没有团队,那么始终会输。这其中就有一个合作、协作的问题。我们可以说,精致的管理是团队的管理。 其次是追求与放弃。 从本意上讲,谁都想做一件事做好,或者退一步,没有一个人愿意把事情做坏。除非破罐破摔,或者脑子有问题。但工作中还是有时候会选择放弃一些事,这就要分析原因,其中大部分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的人也有很多表现,有人勤恳地做,有人轻松地应付还有人偷工减料地做,就看你怎么去管理。有追求不一定都能做到但放弃一定是永远做不到。如果你肯定地对这孩子说,你怎么学肯定都是最差的,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不会选择努力;如果校长对老师你说,我看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怎么努力也是最差的一个,那么你还会每天充满希望充满热情地上班吗? 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精致的管理是让人看到希望的管理。 第三,是坚持与毅力。 坚持需要毅力,似乎每天的重复,让我们觉得我们已经使完了力气,而每一天的清晨,我们似乎又觉得应该充满希望,坚持地做好一件事可能并不怎么难,但要坚持做好每件事就会比较困难了。学校管理工作是比较容易让人乏味的,因为看似重复或者真正的重复,都会让人疲倦。但我们当老师还有一种重要的坚持理由,孩子的成长每天都是新的。由此,教师的工作也应该每天都是新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持之以恒的力量和效果,那就给自己一条坚持的理由。 精致的管理是需要坚持与毅力的管理。 管理的“深”是指管理的深度——入水。 我们常说的“表面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没有深度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害处在于,只讲求表面的效应,不求管理的实质,也就是我们说的“重形式、轻内容、轻质量”,严重一点的干脆被称之为“形式主义”,这是“站在岸上管理”。 而我们所说的管理的“深”,是一种既有形式,更有内容,还有深度的管理。从我们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来看,大到学校校园分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人事、经费的管理,小到一个班级某件事情的管理,或者具体到某个学科某个教师的管理,都应该是有序且被管理到的,如果哪个教师或哪项工作没有被管理到,那就是管理的失职。 这样从面到点再到底层的管理,那是一种全面的深入管理,也是我们追求的管理境界的目标。也就是“入水”的管理。 首先是教师自己,自我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没有自我管理,那就没有了最原始和重要的动力,也就是没有了“内因”,那么多少外力都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当然,自我管理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他人管理,或业务管理,或行政管理。 其次是教研组和班级的管理。教研组是教师业务最基础的管理部门,而事实上我们大量的业务管理都是基于教研组的,如果教研组以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开展工作,浮于形式,走过场,那么我们的教师就会“淹死”在这样的形式化的教研活动中。为了不让老师们淹着,那就要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上,一个个地开展管理,也就是开展点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才是更有效的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组织,融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于一体。班主任是一个年级的行政长官,要把握每一个学生每一时的情绪、心理变化、学科学习成绩,集结每一位本班课任老师的智慧,不断修正完善育人方案,从班主任起培养这种综合的管理能力。 再次,就是学校中层部门的管理了。包括了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由于特教学校规模小,这些部门不仅承担了对教师个人的管理,还有许多对一些基层教研组或工作组的管理,所以中层部门的管理既是点的,更有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说有问题才要需要管理,而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管理。我们所讲的管理,并不是堵漏或救火,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管”与“理”,使单位时间内的付出更有效,更有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