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炎的验方
小编导读
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小编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大家都会吃粽子,不过由于糯米黏度高、不易消化,有些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吃了之后会出现胃痛、胃胀等不适。而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来说,由于消化功能降低,平时吃东西更是重重受限。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张老专家总结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
经验方——和胃汤
组成:清半夏12g,干姜9g,黄连9g,葛根30g,党参15g,黄芪30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醋莪术6~9g,醋三棱6~9g,厚朴9~15g,草豆蔻15g,炒麦芽30g,炙甘草9g,大枣5枚。
功用:和胃降逆,健脾益气,解毒生肌。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痛、痞满、纳呆等。
方解
方中清半夏味辛,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兼消痞散结;黄连味苦,清热燥湿能泻浊阴;干姜味辛,温中散寒,燥湿消痰能和胃气。半夏配干姜能燥湿消痰,助脾升清,振奋脾阳;黄连配半夏、干姜,降逆泻浊之力增,且苦寒之性被制约,又能制约姜、夏的辛燥之性。葛根味甘辛,生津解热,升发胃中清阳,能助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另外葛根生津,还可制约诸辛散、芳香类药物的偏燥之性。四药辛开苦降,升清降浊共为君。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扶正,托毒生肌促胃黏膜修复;茯苓健脾渗湿,助脾气运化。三药合用共为臣,助君药益气健脾以助升清,生津养胃以助通降。
炙甘草调和诸药药性;大枣甘温益气;炒麦芽开胃消食,促进诸药吸收。三药共为使药之用。
全方配伍,以辛开苦降之品,恢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兼以健脾益气之品助正气恢复,生津以养胃阴,使胃中津液来复,通降自合;兼用化瘀解毒、托毒生肌之品,有助于祛瘀生新,促进胃黏膜修复。诸药合用,可使脾胃升降自和,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
加减
李老指出,随症加减用药也要辨证施治。
伴胃胀甚者,实者加枳实、木香、焦三仙等;虚者加白术、炒苍术等。伴嗳气者,实证加旋覆花、代赭石;虚证用桂枝。伴反酸烧心者,加煅瓦楞子、吴茱萸、焦栀子;兼胃痛甚者加丹参饮、元胡等;伴纳谷不馨者加甘松、肉豆蔻等。口舌生疮,发于齿龈者用生地配川牛膝;发于舌两侧者用石膏配防风、藿香;发于舌尖者加木通配淡竹叶;发于舌面者用砂仁配黄柏、人中黄等。大便干结,属实热内积者加小承气汤;属肠燥津枯者加火麻仁、肉苁蓉。大便溏泻者属脾虚湿盛加薏苡仁、炒苍术等。
李老认为,在治疗CAG(小编注:CAG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导用药,如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加连翘、蒲公英、厚朴等有助于消除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炎症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加猫爪草、浙贝母等,能增强化瘀解毒散结之力。胃黏膜糜烂伴出血点者加白及、马勃等,能加快止血生肌。镜下胃内消化液多而色不清亮者,乃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象,加浙贝母、苦杏仁、白术以健脾燥湿、化痰降浊;消化液中有未排空食物残渣者属胃气通降功能不足,加枳实、焦四仙等行气消积。胃蛋白酶原I、II和胃泌素-17分泌不足者加用沙参、石斛、麦冬等养胃阴之品,以促进胃的消化液分泌。
《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汇集了李玉贤教授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涉及内、外、妇等科的典型辨证和经验用药,内容翔实,每种疾病下除了诊治经验之外,都提出了临证总结出的经验方,每张经验方下都包含组成、功用、主治、方解等内容,并附有典型病例结合临床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