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落第抒怀的七绝,出语凄凉,仕途的坎坷尽在不言之中

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希望将来既可才尽其用、实现宏愿,也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所以盼望金榜题名、又被天子赐宴,就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可惜大多数书生却铩羽而归,更难以登上金銮宝殿。

自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之后,学子们就闻鸡起舞、废寝忘食,希望一朝发迹、鸡犬升天。不过很多人屡战屡败,甚至其中有些人还像罗隐那样十试不第,令人扼腕叹息。

于是封建时代就出现了许多类似范进中举的事情,可谓大喜大悲,让人感慨万分。及第了就像孟郊,一日看尽长安花;落榜了也如柳永,换了浅斟低唱!

唐代还有一些诗人,科考失败后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不敢向父母妻子述说,只好困居异乡,靠朋友接济过生活,心情却极度悲愁。下面介绍两首落第抒怀的七绝,出语凄凉,仕途的坎坷尽在不言之中。

落第长安

唐代: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常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可是在他进士及第之前,也曾多次科考失败。入仕后依然不得意,诗人于是就寄情山水,还与僧侣来往。他晚年生活闲适,还劝说王昌龄也隐居山林。读者都非常熟悉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名作就抒写了他的恬淡心境。

诗的大意是:世道清明之时,依然榜上无名,甚感羞耻。回乡又怕被黄莺和花草嘲笑,所以家园虽好,还是在长安多留一年。

诗人生逢盛世,又非常勤奋刻苦,为了备考也是尝尽了辛酸。可是世事难料,又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如王维那样的状元,也并非生活一直都很惬意。

首句中的一个“尚”字,表达了一种无奈,诗人好像是在回答别人的责疑,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因为“耻作明时失路人”,所以即使非常思念故乡和亲人,也不愿回家。

后两句更耐人寻味,作者不说怕朋友笑话,却说“恐逢故里莺花笑”,更显得含蓄有诗意。仿佛家乡的花鸟都十分关心他的前途,也对他寄予厚望,如今落魄归来,实在是对不住故园的一草一木,也就只能遥相思念了。

虽然落第后心境徬徨,甚至只能“且向长安度一春”,不过也说明作者知耻而后勇,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所以最后也终于如愿以偿!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唐代:豆卢复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豆卢复是唐玄宗开元末诗人,也是多次应试落第,其后事迹无从考察。作者虽然名不经传,但这首诗却情感深沉,也代表了当时很多落第举子的共同心声。

诗的大意是:客居他乡、千愁万绪,都不记得曾在此度过了几个春天。每次听见莺歌燕语,才注意到柳枝发芽,欣欣向荣。每年落第后都要收拾行李回家,这一刻真的无颜告别客栈的店主。

诗人科考失败,自感羞愧,好像做了一件无脸见人的丑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与房东非常熟悉,对方也一定很关心他的前途。但是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无地自容。

因为内心惆怅、悲愁不堪,诗人根本无心欣赏春景,每日都把自己锁在客栈里,或凝眉苦思,或辗转不寐,根本不会注意到窗外早已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愁多、始叹、羞见”等词语,情感真挚,出语凄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落第者的坎坷遭遇。

这两首描写落第的作品虽然并不著名,却描写传神,感受真实,读完之后令人十分感慨。其实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挫折,自己受苦受累不可避免,但就怕对不住那些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朋,于是一边忍辱负重,一边还要咬紧牙关不懈奋斗。

唐代还有一位叫李廓的三流诗人,也曾经在落第后赋诗,其中两句这样写道: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其中的情感与常建非常类似,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