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不难看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我们首先可能需要承认,选美比赛的本质必然是权贵对想要改善基因、满足欲望的诉求。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在古代,还是近代,这一点都未曾改变。因此,一定程度上,作为社会晋升渠道的选美比赛的境遇变迁,往往可以被视作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香港小姐选美比赛也是如此。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会有朋友认为现在的港姐“难看”。自然的,谈论今天的港姐“难看”,必然要承认,之前的港姐“好看”。其实这首先是一个技术上的误会。表面的原因在于电视和摄录设备清晰度不高。

21世纪之前,全世界的影视行业基本都还是在使用胶片机。刚刚诞生的数码相机不仅贵,续航又短,而且配套剪辑设备昂贵。就连杭州这种富庶之地,市电视台由胶片变成全数字制作,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不仅如此,观众主要使用的还是在今天看来清晰度极低的“大屁股”电视机了,也就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电视机”,这种电视机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信号变成电子束打在有荧光粉的荧幕上,“大屁股”大的,正是电子束发射装置,由于要顾及画质的均匀,这种老电视机屏幕往往都是球形曲面的。十年前的家长查学生有没有偷看电视,往往摸的也是那里。由于涉及到能量转换,信号到图像的转换方式过于粗暴,那里也是电视机最烫的地方。今天,由于“平屁股”的数字电视直接使用灯管发光,能量转换损耗小的多,自然很少有电视机屁股发烫的事情了。

更不用说出版界尚未推广激光照排系统了,这就导致了上个世纪的新闻媒介,图像的清晰度往往只能做到“480p”。由于电视制式过于复杂,一般来说,480p指单幅画面的底边有720个像素点,竖边有480个像素点。大一点的朋友都知道,十年前的手机屏幕也是这个分辨率,和今天动辄2k(2560×1440)的电视机、手机比起来,实在是太糊了。这就导致了,上个世纪,尤其是08年奥运会央视集体升级为高清摄录之前的中国影像资料,通通给人加了一层高斯模糊的美颜效果。

而上个世纪的好莱坞,非常善于利用这一点来制造出超越现实的效果。古典好莱坞电影制作者喜欢给男主演、女主演加面部柔光,本来大家因为设备问题都看不清楚黑头、雀斑、坑坑洼洼这些皮肤问题,加柔光更是衬托了一种“梦幻”效果。导致上个世纪的好莱坞电影,是女孩子们的“梦中情人”的高发年代,更不用说每年父亲节、母亲节大家都喜欢发的父母照片了。同样的,由于美国烟草商如“骆驼烟”等喜欢让男主演抽烟做营销、培养用户习惯,导致一大批中国男性会产生一个美妙的误会,拜托,人家帅,抽烟才帅,而不是抽烟一定帅。

于是今天,我们看起来,看似从来不会说谎的传播媒介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上个世纪的影视明星实在都是年轻、靓丽、完美。更不用说港姐了,新世纪之后港姐形象的衰落,首先就是摄像机变老实、真诚了而已。这和新世纪以来目击ufo新闻越来越少了是一个道理。

而如果我们将视野从狭隘影视的屏幕、摄制工具转向看上去管辖范围更为广阔的香港地区,是“港姐”关注度没落背后,折射的香港的地位下降了这一个不争的事实。自改革开放、尤其是97年后,香港作为中西方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在不断的消失,产业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香港逐渐显示出了“资本主义的天堂”的本质。

本号曾在《吴孟达身后的香港电影阴暗面》《中国选秀工业的失败,不是坏事》等文章多次提及一个观点,在香港、日本、韩国等弹丸之地,很长一段时间内,年轻人从事娱乐工业,只是无奈之举。这不同于中国内陆,由于近乎于空气的娱乐工业监管政策,中国内陆的明星过得堪称全世界最快乐。上个世纪的香港,娱乐工业只是苦命的年轻人讨生活的无奈之举。“港姐”选美只是苦命人想要讨饭吃——进入娱乐圈或嫁入豪门的一种选择罢了。

为众人所称道的“港姐”的黄金年代——40年前的香港,也是曾经让港英政府头疼的工人运动比较消停、香港内陆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恰逢四五十年代迁入香港、有幸做二道贩子和包租公发财的天选之子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人生大事,作为改善基因的“香港小姐”选举,在如日中天的邵逸夫的“TVB”的接手之下,火起来自然也就是常理之中了。毕竟,荣耀了上千年的英国人,并不会选择和一群自己的仆人联姻。

我们若是来考察一下,那些上个世纪被大众追捧的港姐,我们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日后大红大紫的港姐的参选理由,只是为了谋生而已。

最具代表性的是1979年的港姐第四名,钟楚红女士。原籍广东、家境贫寒、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她,受命于妈妈参加1979年的港姐选美,却因为不会穿高跟鞋失误而获得了第四名。而以《容易受伤的女人》享誉华语歌坛的邝美云女士,14岁因为妈妈癌症病逝、爸爸炒股失败,每日只有五毛零花钱,不得不赚钱养家,于1982年获得“港姐”亚军,成功进军娱乐圈。至于1988年港姐冠军李嘉欣,在此之前因为家境不好半工半读,是被朋友怂恿才参选的事情,早就不是香港娱乐圈的秘密。

而已然成名的“港姐”与富豪之间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自然不用我们多说。即使还是有港姐并不是寒门出身,跟在弹丸之地炒地皮的当代买办比,极少有人能够放下对于富贵、稳定的生活诱惑。这并不是对于他们的指责,在一个四大家族只手遮天、城市各种灰色产业为支柱、黑社会可以被美化为兄弟义气、迷茫无知的年轻人可以肆意践踏公平正义的“天堂”中,任何对于美好生活的正当追求,与他们相比,都不显得过分。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读者会形成这么一个观念,港姐若是不跟豪门传绯闻,就不是港姐了。有为数众多的港姐,在试水娱乐圈一段时间后,就嫁入豪门,成功完成了阶级的晋升。在八九十年代,第一代华人富豪找儿媳时,尚未有那么多门户之见,因为他们自己也并未出身于门阀大家。

在此后的漫长时间里,随着香港娱乐工业的衰退、社会的僵化、回归前后的富人逃港潮,世家门阀对于择媳的眼光的提高,“港姐”选美,作为一个非正常时期的非正常婚恋制度,自然也就走向了衰退。香港富人们今天的择偶、择媳标准,更多的向政治靠拢,而非钦慕一个人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幸福生活的真诚与勇气。

在今天,失去了胶片的滤镜与稳定的需方市场后,一切都回归到了资本与权力想要千秋万世岿然不动的“正常”。正如那则苏联笑话所言,在“不可能,元帅还有儿子”的现实压力之下,随着香港现实的路被一条条堵死,怎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在只有800万人口的香港成为明星,过着头上顶着三座大山且没有隐私、成为银行的奴隶的日子呢?毕竟,隔岸的同行有些更好的生活这一事实,是摆在那的。

所以究竟是谁“难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