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风云:1993-2018》阅读笔记
这是一本讲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史的好书。有清晰的分类体系,贴合的案例分析和细致的动机考究。若满分10分,个人收获可以打8.5分。
收购方式有增量收购(定向增发)和存量收购(举牌收购,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其中定向增发和协议收购一般和大股东联系密切,要约收购则针对全体股东。
收购目的有借壳上市,财务收购(宝能举牌万科是杠杆收购的好案例),产业整合(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整体上市(减少管理交易,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
1.私有化视角。
关键词:私有化。
90年代,为了国企的借钱和治理,股票市场成立。随后在“抓大放小”的思路下,竞争性领域的国企进行了私有化改制。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因背上“贱卖国有资产”的指责而锒铛入狱(伊利),有人因与政府不和而退出远走(科龙),也有人借力外资或瞒天过海将私有化的第一桶金收入囊中(双汇)。
2.股份流通视角。
关键词:资本运作迭出,庄家操作漫舞,最后的系统性送钱机会。
吕梁和唐万新的资本大厦最终都亡于资金链断链:在高成本的借入资金炒高股票价格后,失去了下一个接盘侠。
收购低价的未流通国有股,法人股以及股改时的认股权证,流通之后功成身退高价卖出,这是中国股市最后一次系统性制度缺陷带来的送钱机会,促成了上海滩的第一散户刘益谦(估计200亿以上身价)。
3.审核制视角。
关键词:股票难以上市,壳资源价值走高。
保卫壳资源与借壳上市成为收购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注册制的到来会改变这种状况。
4.未来发展。
股票市场若想放水养鱼,监管者就必须激浊扬清,减少浑水摸鱼的现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