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京剧】京剧里的故事(下)
《西施》
西施的故事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很广,许多剧种的诸多名家都把其人其事搬上舞台。其中尤以梅兰芳的演出盛名独享。
相关故事见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史记·吴越世家》及赵晔《吴越春秋》等。大意是:周时,吴王夫差灭越,虏越王勾践及大夫范蠡等囚于吴。范蠡用计脱身回国,往诸暨访贤,在苎萝村遇浣纱女貌美且有忧国之思的西施,遂与之商议灭吴兴越之计。后,范蠡将西施进献夫差,夫差放勾践回国。夫差与西施朝欢暮乐,不理朝政。勾践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越国很快复兴。勾践用范蠢为帅,兴兵攻陷吴都,兵围姑苏。西施登城,约定灭吴不可杀戮百姓,开城门迎越兵进城。范蠡数吴王诸罪,吴王惭而自刎。范蠡因越王不能重用功臣,乃偕西施弃官去,泛舟于五湖。
该剧是梅兰芳早期代表作,是罗瘿公先生根据昆腔《浣纱记》传奇改编并为梅兰芳度身定制的,同时经王瑶卿精心整理,分上下二本,由梅兰芳和王凤卿、萧长华、姜妙香等于1923年首演。全剧以唱、舞为重,“浣纱”时的[西皮]、“思越”时的[二黄]唱段具有甜美华贵的梅派特色。西施与旋波的舞蹈,一执羽,一执笛,借鉴了古代“佾舞”的动作,舞姿优美,造型别致。
《玉堂春》
《玉堂春》不仅是京剧旦角的开蒙戏,也许还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
此剧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作者不详,故事见冯梦龙编订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难逢夫》,《情史》卷2中亦有此事。至于舞台剧,明代已编成《完贞记》、《玉镯记》传奇(《远山堂曲晶》),到清代,《玉堂春》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即演出于昆曲舞台,剧本已失传。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四》“附燕京本无名氏花部剧目”中有《大审玉堂春》的名目。道光年间南浔人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引用的资料中,提到湖北通城县艺人李翠官参加汉口“荣庆部”戏班时演唱《玉堂春》等剧的情况,可见《玉堂春》当时在花部的演出已相当普遍。
剧情是: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结识,誓偕白首。王金龙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订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王金龙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潘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圆。
据记载,各地方戏剧种在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京剧版在嘉庆七年(1802)时三庆班就已在京演出(清代笔记《众香国》载记作者曾看到名角鲁龙官的演出),1828年所作《金台残泪记》中也有“近日三庆部陈双喜年未及冠,演《关王庙》”(《关王庙》为全本《玉堂春》中的一折)的记述。
《玉堂春》全剧包括《嫖院》、《庙会》、《起解》、《会审》、《探监》、《团圆》等折,几乎囊括了京剧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女起解》、《三堂会审》二折精彩备至,声腔艺术成就极高。尤其在王瑶卿的指导下,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依不同禀赋所创之新腔,各具特色。
《窦娥冤》
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同前去。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图谋杀害蔡母,霸占窦娥。不想此汤被驴儿之母吃下,当即身亡。驴儿遂诬告蔡母杀害其母,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之父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一带巡查,因遇乡民替窦娥喊冤,随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
《窦娥冤》又名《六月雪》,为“程派”代表剧目之一。当年程砚秋的演出,红级一时,誉满剧坛。剧中的“二黄三眼”和“汉二黄”唱段,尤为精彩,使人听后韵味别致,独树一帜。程砚秋先生去世后,其弟子赵荣琛、新艳秋、王吟秋及再传弟子们均常演此剧。
《锁麟囊》
《锁麟囊》取自《剧说》中的一个小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40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演员阵容甚是硬整:程砚秋领衔,配演是吴富琴、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刘斌昆、李四广、慈少泉等。该剧在北京首演于1941年4月,地点是北平长安戏院。
故事大意:清,薛湘灵与赵守贞同日出嫁,因雨同避春秋亭,贫富之别顿显。赵守贞感世态炎凉而恸,薛湘灵仗义怜贫,以“锁麟囊”相赠。后,登州发水,薛湘灵与落魄于莱州在卢家做佣,无意见窥见锁麟囊……终,一家团聚。
该剧在声腔艺术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为举足轻重。
该剧的文学品位之高在京剧剧目中堪称执牛耳者,难得的是在不与传统技法和程式冲突的情况下,妙词佳句层出不穷,段落结构玲珑别致,情节设置张驰有度,如此功力,非一般作者可为。
《白蛇传》
相传峨嵋山的白蛇精(白素贞)、青蛇精(青儿)不耐山中寂寞,到西湖游玩,巧遇许仙。白素贞爱他为人忠厚,乃托青儿为媒,结为夫妇。
金山寺禅师法海得知此事便来破坏。他明告许仙,白素贞是一蛇精,并唆使他在端阳节用雄黄酒将白灌醉。白酒醉,露出原形,许仙被吓昏死过去。白素贞醒后非常痛悔,冒险到昆仑山去盗灵芝仙草。盗草时与香守仙草的鹤童交战,幸遇南极仙翁慨赠仙草,救活许仙。
法海又以叫许仙到金山寺还愿为名,将其软禁寺内,劝他出家。白素贞与青儿赶来施用法力水漫金山。白因怀孕力弱,败回杭州。许仙思念素贞,在小沙弥指引下,逃出金山寺,路过断桥,二人相遇,夫妻和好如初。
白素贞生下一子名叫许仕林,满月时法海又用金钵来捉素贞,将其压在雷峰塔下。
这出神话戏,在民间流传很广,各地大剧种均有此剧目。解放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叶盛兰合演的《白蛇传》,是田汉先生的杰作之一。杜、叶的演唱韵腔优美、甜脆清新,使人听后拍手称绝。
《秦香莲》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是目前戏曲舞台上最流行的剧目之一。
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数年无音信。适逢家乡连遭荒旱,公婆饿死,香莲带领儿女进京寻夫。到京后,得知陈世美考中状元,并招为驸马。陈世美寿诞之日,香莲闯宫而入,陈竟昧心不认,反将香莲母子三人赶出宫去。
三朝元老王延龄得知此情后,教香莲假扮唱歌词的村妇,在酒席宴前借唱戏陈,陈仍不相认,并将香莲赶出京城,暗中命家将韩琪前往杀害,以灭口。韩琪追至庙中,听香莲哭告实情,不忍杀害,毅然将香莲母子放走,自感难以复命,自刎而死。香莲悲愤已极,前往包拯处控告,包公准状后,召陈世美来与香莲对质,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皇姑、国太也来威胁。包拯不畏权势,将陈铡死。
这是一出传统剧目,历代艺人均常演出。在50年代,北京京剧团的演出曾轰动剧坛,原因是几位艺术大师都参加了演出。其中如王延龄由马连良先生扮演,陈世美由谭富英先生扮演,包拯由裘盛戎先生扮演,秦香莲由张君秋先生扮演,皇国太由李多奎先生扮演,店家由马富禄先生扮演,韩琪由谭元寿先生扮演,皇姑由赵丽秋女士扮演,真是名家荟萃,群星灿烂,为京剧界一大盛事。每场演出,掌声不断,盛况空前。它不仅展示了民族艺术的强大魅力,提高了中国京剧的国际声誉,而且为演员之间互相辅佐,精心合作,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至今仍在京剧界传为佳话。
《杜十娘》
《杜十娘》一剧是历演不衰的经典,事见《今古奇观》、《情史》及《警世通言》,明清各有《百宝箱》传奇。
剧情:临安官宦子弟李甲垂涎名妓杜十娘,将银钱耗尽后被鸨儿逐出。十娘促李甲向友人柳遇春求助,并以私蓄自赎其身随李还乡。船过瓜州,邻舟富商孙富谋娶十娘,邀李甲至酒肆,以言语惑之。李甲愿舍十娘,得千金,归舟告知十娘。十娘终夜思虑,至晨盛妆立于船头,痛斥李甲、孙富,并当众启所携百宝箱,将所藏珍宝尽抛江中,痛斥孙、李后投江自尽。
此剧的京剧版是陈墨香所编写,荀慧生于1929年首演。剧中杜十娘以唱为主,尤以李甲归舟后一夜思虑的唱段著称。
《八蜡庙》
该剧事见《施公案》第五集十七至二十二回。是京剧的一出经典的代表性剧目。
故事发生在清代,费德功依仗有锋利无比的宝剑和触人即死的毒药箭,无恶不做,独霸一方,黄天霸、朱光祖等意欲除之。八蜡庙会,费德功抢梁兰英,兰英不从,被乱棍打死。金大力路遇兰英仆人知此事,遂引见施不全……褚彪定计与黄天霸之妻张桂兰及贺仁杰乔装改扮,经费德功门前诱之。费将桂兰抢走。桂兰盗得费之宝剑、毒药箭。黄天霸、朱光祖与费德功激战,天霸夫妇被擒,旋即又为关泰、金大力所救,擒拿了费德功。
此戏的武打部分甚为精彩,但极吃功力,绝对的硬活,今已不常见,原因恐在于没有哪个剧团能“凑”成一个完整的阵容,所以,近来所仅见的几次演出均为打破院团界限的合作。
《荒山泪》
如果说程派擅演悲剧的话,那么,这出《荒山泪》堪称悲剧经典。
此剧作者金仲荪将故事的时代背景放在明末,假托明末大臣杨嗣昌为挽救朱家王朝危亡而在全国征兵抽税,以镇压李自成起义。剧情是:河南济源县,农户高良敏与子高忠入山采药被虎吞食,高妻惊痛而亡,其孙宝琏被充兵役,一家五口,只剩下儿媳张慧珠。张因忧愤而疯癫,避入深山,不料差役又跟随而至,张慧珠被迫自刎而死。
资料显示,在此剧的初始稿中高良敏、高忠父子是猎户,他们上山不是采药,而是打虎。以“虎”喻“苛政”,含义当然更深刻,内在的剧情联系也更紧密。但出于对当时时局的顾虑,演出时不便那样露骨,于是便该打虎为采药,多少使该剧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结构上留下些许欠缺。
该剧在1957年由程砚秋与吴祖光导演合作搬上银幕,为程派艺术留下弥足珍贵的资料。
程砚秋在此剧的创作中创意频频,灵光无限。在服装上,程大师首创了“女富贵衣”;在唱腔设计上,几个重点唱段甫一出炉就广泛流传,至今依旧保持着经久的魅力。剧中有一段著名的[西皮慢板]唱腔“听谯楼二更鼓声声送听”,把程派的幽咽婉转之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这段唱着力渲染情感色彩,其间通过音色的明暗对比和气息控制将张慧珠寒夜引机的焦虑心情刻画得生动而传神。
《春秋配》
《春秋配》是各剧种常见剧目,亦称《捡芦柴》、《捡柴砸涧》,一般只演“捡柴”“砸涧”两折。
剧情:南阳李春发身入黉门,其友武举张雁行,因触犯上官,功名被革,将妹秋鸾寄于姑夫侯尚官家,欲往集架山聚义。李春发劝阻不听,送别长亭,归途遇少女姜秋莲与乳母在郊野捡柴。秋莲力不能胜,李问故,知系受后母贾氏虐待。李悯之,赠银而别。秋莲归告贾氏,贾氏诬其与李有私情,欲报官府。秋莲无奈,遂与乳母夤夜逃走,途遇侯尚官行劫,杀死乳母,逼秋莲成婚,秋莲设计,推侯于山涧,投奔慈悲庵。乡人石锦坡路过,救侯,拾得秋莲包裹而归。先前石锦坡曾行窃李春发家被捉,李反赠以银布。石感其恩,遂将包裹投入李春发家,以报其德。贾氏因乳母被杀,上告官府,差人捉捕李春发,以包裹为证,定李死罪。事为石锦坡所闻,欲为李春发雪冤,往寻秋莲对质。夜过侯尚官家,闻侯夫妇窃议欲卖秋鸾,石误以为秋鸾为秋莲。秋鸾闻讯逃走,石追而逼其见官,以救李春发。秋鸾途穷跳井,石乃往报官府。适贾氏之夫姜绍与许黑虎路过,闻声救起秋鸾。许黑虎见秋鸾貌美而起歹心,将姜绍推人井中。正与秋鸾撕扭间,官兵已至逮走许黑虎,秋鸾则寄居慈悲庵。石以妄报亦收监。处决前夕,李春发被张雁行劫持上山。李不愿久留山中,夜逃慈悲庵,邂逅二秋,得知详情后,同去官府,案情遂明,李奉命招安张雁行,并与二秋相配。
此剧的京剧版由梅兰芳首演于1917年5月。后成为黄桂秋代表作。
张萍_杨伟兰等演唱的京剧《春秋配》
交易担保 凤巢视频 张萍_杨伟兰等演唱的京剧《春秋配》 小程序
《周仁献嫂》
《周仁献嫂》又名《打周仁》、《忠义侠》,故事见明无名氏的《忠义烈》传奇。据说此剧最早的戏曲版本是秦腔《周仁回府》,广为流行的京剧《周仁献嫂》即由此剧改编。
剧情是:明朝,严嵩陷害朝臣杜鸾。杜鸾之子杜文学避祸远逃,将妻子托与义弟周仁。严嵩管家严年欲霸占杜妻,将周仁骗至严府强授官职,逼其献杜妻。周仁捧冠回府……周妻李兰英毅然乔装“下嫁”严府,行刺严年未成,自刎。后,严嵩被参倒,杜鸾复职,其子升官归乡,闻妻死讯,斩严年,责周仁。杜妻赶到,真相大白。
京剧《周仁献嫂》亦称《鸳鸯泪》,翁偶虹根据晋剧改编,储金鹏的表演甚为精彩。1954年,中国戏曲研究院重新整理,成为叶盛兰代表作。
《四进士》
《四进士》一剧许多地方剧种都曾演出,以京剧最为驰名,其中又以周信芳、马连良两位艺术大师的表演誉满菊坛,不分伯仲。前者“老而辣”,后者“老而滑”,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充分体现了京剧艺术之魅力所在。
剧情:明代嘉靖年间,新科进士毛朋、顾读、田伦、刘题出京为官之际相约赴任后不得违法渎职。河南上蔡县姚廷春与妻田氏(田伦之姐)图谋家产,毒死其弟姚廷美,并将廷美妻杨素贞卖给布商杨春为妻。杨春同情其遭遇,遂以兄妹相待,并代为鸣冤。毛朋私访,得悉冤情,柳林代笔写状,嘱素贞赴信阳州告状。途中,素贞与杨春失散遇恶棍拦劫,被宋士杰所救,收作义女,同往州衙。宋士杰舌战顾读、田伦之辈,不胜。最后毛朋秉公,田伦、顾读、刘题被问罪,田氏、姚廷春被处死。
《四进士》剧名因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个进士而来。最初以毛朋为主,经不断演变,宋士杰这个人物越来越突出,成了主角。
著名戏剧家焦菊隐先生曾赞誉该剧像个九连环,意指该剧情节复杂,结构严谨而合理。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京剧常演剧目之一,汉剧等剧种亦有演出。此剧一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故事源自《水浒后传》的部分章节。
剧情是:宋,梁山好汉肖恩起义失败,归隐江湖,与女儿桂英相依为命,以打渔为生。土豪丁自燮派恶奴打手催讨渔税,强行勒索。肖恩怒将恶奴打跑,并到衙门告状。县官吕子秋与土豪勾结,反诬肖恩抗税不交,杖责四十大板,并令其连夜过江向丁自燮赔礼请罪。肖恩不忍,杀丁全家。
《生死恨》
《生死恨》之故事见陶宗仪《辍耕录》、明陆采《分鞋记》传奇、沈鲸《易鞋记》传奇及《醒世恒言》等,是梅兰芳于抗战初期编演的梅派代表作之一。
剧情是:宋,金兵入侵,士人程鹏举与韩玉娘同被张万户掳去逼充奴隶,并被强令婚配……玉娘劝程逃归故国,程鹏举怀疑她受人指使,反告主,韩玉娘惨遭毒打,并被转卖于宋商瞿士锡,程鹏举悔恨交加,投军抗金,临别,遗鞋一只被玉娘拾起……程投宗泽,杀退张万户,任襄阳太守,因思念玉娘,命赵寻持鞋寻访……瞿怜玉娘遭遇,将其安置于尼庵。老尼欲强逼玉娘于土豪胡干成亲,玉娘逃,寄居李妪家以纺织度日……玉娘见程鞋,痛而病。程赶至,玉娘不起,诀别而死。
《太真外传》
梅兰芳早年曾编演过几部著名的的大型歌舞剧,《太真外传》既是其一。这个戏根据《长生殿》传奇编写,首演于1926年。该剧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共分四本。
剧情大意是:杨玉环初见唐玄宗时,衣道士服,号太真,是玄宗之宠妃,杨家兄弟姐妹亦受封赐爵。七夕之夜,杨玉环得玄宗赐浴华清池,二人共誓永世和谐。玄宗终日沉湎酒色,“君王不早朝”。终于,安禄山造反,玄宗携玉环逃,途经马嵬坡,将士怒杀杨兄杨国忠,并请杀玉环。玄宗无奈,赐白绫命其自缢。后,玄宗昼夜思念,与玉环梦中相会。
该剧歌舞并重,尤以唱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且其旋律多有创新。笔者以为,《太真外传》是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幽深,回味悠长。手头上有梅葆玖和魏海敏的演出版本,相当不错,况且有马长礼的玄宗和于万增的李白辅佐,美不胜收。不知梅大师有没有留下该剧四本的完整资料。
《红拂传》
《红拂传》是程砚秋早期的的成名作之一,一名《风尘三侠》,取材于唐代杜光庭小说《虬髯客传》,亦见于《风尘三侠》杂剧、《红拂记》传奇以及《隋唐演义》,罗瘿公编剧,首演于1923年3月。
剧情是:隋末,越国公杨素在隋炀帝杨广出游扬州时奉命留守京城,三原布衣李靖往见,杨喜其才欲留用。杨府歌姬张凌华(红拂)慕李往奔,结为夫妻并同逃走。路遇虬髯客张仲坚,彼此订交,一同到太原访谒李世民。李靖决心留下辅佐,张仲坚乃以家资相赠,后浪迹天涯。
此剧歌舞并重、有文有武,其中的“云帚舞”新颖别致,“双剑舞”功力深厚。首演时,程艳秋饰红拂,郭仲衡饰李靖,侯喜瑞饰虬髯客。
剧中有两段唱腔为程迷所衷爱。下附唱词:
[二六]
见春光三月里百花开放,宜人春色是今年。
随风弱柳垂金线,灵和殿里学三眠。
红襟紫领衔泥燕,飞来飞去把花穿。
纷飞满地桃花片,一双双蝴蝶舞阶前。
半空中又只见游丝百转,浑不觉拖逗坠花钿。
[南梆子]
在筵前用手儿分开两剑,好一似双飞燕戏舞阶前。
既不是化龙形空中百变,又不是白猿女道法相传。
多感他张三兄深恩不浅,这一别再相逢不知何年。
《赵氏孤儿》
故事见《左传》、《史记·赵世家》,元纪君祥著有《赵氏孤儿大报仇》,明徐元久创作《八义记》传奇,清代被改为梆子剧目,现代最著名的是秦腔演出本,作者是马健翎。
故事大意:春秋晋灵公时,赵盾遭大将军屠岸贾的诬害,全家 300余口被残杀,只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为门客程婴救出。此后,在惊心动魄的搜孤救孤过程中,先后有韩厥、卜凤、公孙杵臼、金刚(程婴之子)献出了生命,连同先前为救赵盾而死的钜麋和秦继明、替赵朔赴死的周坚、以及程婴(一说是林辄),被后人尊称为“八义”。20年后,孤儿赵武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孤儿决意擒杀屠岸贾报仇。元刊本以此作结,明刊本又继写晋景公处死屠岸贾为赵家申冤一折。全剧慷慨悲歌,气氛炽烈,悲壮感人。歌颂了为正义事业前仆后继、自我牺牲的情怀。
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均改编演出,以京剧、秦腔影响较大。秦腔《赵氏孤儿》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二团于1958年首演,导演是史雷、韩盛岫、苏育民,刘易平扮演程婴,阎更平扮演赵盾,马蓝鱼、霍慧君扮演卜凤,李应贞扮演公主,许天成扮演赵武。该剧曾于1959年参加建国十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献礼演出,获誉极高。但由于剧种本身观众群的局限,秦腔《赵氏孤儿》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反而不及其后于1960年由北京京剧团排演的王雁的改编本。看一看京剧的阵容,言之鼎盛绝不过分:马连良扮演程婴,裘盛戎扮演魏绛,谭富英扮演赵盾,张君秋扮演庄姬公主,演出后,声名遐迩是自然的。
京剧传统剧目中的《搜孤救孤》敷衍的是其中有关程婴和公孙杵臼联合救孤的一段。
另外,这个故事于1735年被译成法文本,德国诗人歌德改编为《埃尔佩诺》,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改编时题为《中国英雄》。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马、谭、张、裘四大牌合力打造的京剧版《赵氏孤儿》都堪称绝世精品。尤其是“打婴”和“观画”两折戏。据说原作本无“打婴”一折,是魏绛的扮演者裘盛戎建议加上去的,这才有了那段精美绝伦的“汉调二黄”。每想至此我都要对目前的京剧创作叹问一声:我们还有因人设戏的新剧目吗?《弹剑记》算一出,可惜,总共演出了几场?有10场吗?算上在香港台湾的。
我不曾完整地观摩历史更久的秦腔版,从有限的资料看,情节好象比流行的京剧本还要曲折。(下)
以上资料来自《中国戏剧场》京剧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