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贞元博物馆馆藏玉器有多养眼!
古人认为玉为天地之精华,是最能蓄气的灵器。现代科学则认为玉石中的微量元素有益人体,中医则认为玉石所产生的光电效应也能疏通经络,调节生理机能。实际上,中国自八千年前就开始研究并且使用玉器。中国人喜爱玉、崇敬玉、佩戴玉的风俗已经融入了血脉,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玉石和华夏大地的文明一直紧密相连,自文化期开始,玉石便和中国人的生命、生活、礼仪和信仰缠绕在一起。
贞元博物馆馆藏 商代玉佩饰
从公元前六千年的兴隆洼文化到夏商之际,玉作为和神灵沟通的存在,此时的人们用玉祭祀天地、神灵、山川等,并且认为佩戴特定纹饰的玉器,会帮助种族兴旺,延长寿命等。如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玉琮既是古老祖先崇拜自然生殖的表现,它的存在又被认为具有强化种族繁衍的功能。同样,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中极为著名的玉猪龙的形象,也因为形似卷曲的胎而被称为“胎龙”,且玉猪龙出土的地方也多在人骨腹部的位置,可见其被赋予了繁衍种族的功用。
贞元博物馆馆藏 西周玉鸟
历两周战国至秦汉,于玉器界称之为高古玉器时代,此一时期玉由巫玉、神玉转而成为礼玉、仙玉。《周礼》称 “碗圭以治德,以修好,淡圭以易行,以除恶”,即周人认为佩戴不同的器形的玉器可以修身、治德、易行、除恶,稍后孔子亦赞玉有十一德,即 “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填密以栗,知也。孚尹旁达,信也。叩之有声,清越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气若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 道也'。管仲曾提出玉有九德 “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整,义也。折而不挠,勇也。玉石鲜而不垢,洁也。叩之其声清博彻远而不杀,辞也。廉而不判,行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不可相陵,宗也。”还有荀子的七德说 仁、知、义、行 、勇 、情、辞。从此 “君子向玉求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所蕴玉的美德为儒家思想中为人处事的最高标准,其以玉修身养德之思想绵延传承至今。
贞元博物馆馆藏 春秋玉饰
同时战国至秦汉间方士修仙长生之术兴起,神仙中最尊贵者称为 “玉帝”,最美的食物称为 “玉食”,最好的酒称为 “玉液”,仙家居所称为 “琼楼玉宇”,楚国诗人屈原的文章中就有 “登昆仑兮食玉英”,以玉养生 、以玉修仙成为一时之盛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 ·玉石上品》载 “案周礼玉府,王斋,则供食玉,郑云 “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 水气”,郑司农云 “王斋当食玉屑”,《抱扑子 ·仙药篇 》云 “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怡,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人水不沾,人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闻国白玉尤善,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庐容水中玉亦佳”。
贞元博物馆馆藏 战国玉觿
此时之以玉养生修仙之法已达登峰造极,食玉之法后亦不传,至明时李时珍之《本草纲目》仅列玉石之条目,而无用玉之法哉。《玉铭》内容可知为古代养生导引之术,与现今流传之道家养生内功之大小周天行气法基本相吻合。玉质温润的古玉更为千年以来,历代养生家之至宝。不少海内外养生专家认为古玉生机勃勃,磁场极强,携带古玉锻炼身体,可事半功倍。
贞元博物馆馆藏 汉代咬尾龙
六朝、唐宋以降,佩玉之风不减,上至天子百官,下到市井布衣,皆以佩玉为时尚,古人除未有不以玉为贵者外,亦知玉能养护人之身体,可保人平安,历朝历代古玉防险护身之典故众多,至今国人尚能知晓一二,故佩玉者日众 。民国年间,辛亥元老刘大同喜好藏玉、盘玩玉,曾著《古玉辨》一书,书中写道其亲历古玉活血之经验 “辛亥,余在安图独立时,因戒烟身受左臂麻木之病,经医治年余未愈,友人云古玉能活血,佩于腰中古玉虽多,不如佩之腕上,爱将旧存之碧玉缸圈佩于左腕,彻夜不去,今二十余年矣,左手麻木之病全除,故深信古玉活血之有效”。其实以玉活血养生之器古已有之,宋代 《古玉图谱 》一书曾录隋唐之旧物 “玉搔劳 ”, “长一尺二寸,柄粗如指,首若灵芝,乃隋唐养生佳器也'、又“古太平车”玉“以金银柄琢紫玉,观其制作不见经籍无从考索,不过取其按摩宣畅血脉耳,亦养生之要器也 ”。此类“古太平车玉”故宫博物院藏有传世品,据称为清代宫廷帝后养生之器物。
贞元博物馆馆藏 六朝玉瑞兽
现代科学则认为水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铁、镁、铜、锰、钦、锌、镍、钻等微量元素,它产生的电磁场可稳定人的情绪。其他宝玉石,如金刚石被认为能 “避恶驱毒气”,现代科技的解释是金刚石能吸收太阳光的短波波段,储存紫外光,故对人体有消毒灭菌之功能。蓝宝石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疾病,橄榄石能缓解气喘和高烧引起的干渴或眩晕绿松石、青金石能辅助解毒。而中国古人最重视的玉所包含的功效极多,除了可以让心理更加宁静之外,和田玉石中也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近身佩戴即可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