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的实战现场

刚才看到书房有位朋友,提问有关康得新爆雷的事。恰好因为前几天也有人问过,所以有点印象,马上让这位朋友翻《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第38页和第112页。

38页和112页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上照片,省的大家翻书

你下载一份2017年康得新公司财报,对照这两页纸,很容易就能发现:

①公司存在“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高息负债”的情况。

2017年资产负债表,其他科目略过,仅货币资金和银行理财就分别有185亿和8.5亿(财报的其他流动资产科目里),合计193亿;

同时公司借了有息负债约140亿——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科目。

也就是说,假如公司不借这些债务,账面上还能够有超过193-140=53亿现金支持企业运营。那它为什么要借钱呢?

②然后,你再看一眼财务费用里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5.77亿,和140亿借款余额大体吻合。

考虑到期初2017年初负债总额只有90亿,按照简单加权毛估估,公司借款利率并不低:5.77/[(140+90)*50%]=5%。

利息收入呢?1.67亿,相对180亿银行存款(期初154亿)而言,利率约1%。这一存一借,相当于公司为此糟蹋了约4亿真金白银。疑点是不是非常大?

从大存大贷的行为,以及存款收益超低两个现象,很容易推理出「貌似充裕的货币资金,可能存在虚构、冻结,或者早就被大股东占用,只是在报表日前几天回到公司账上,过后又会消失」情况。

这算不算「拿着大喇叭对着高山喊:鬼在这里,鬼在这里……」

,至于你能不能听见,那就不是财报的问题,而是理性和知识的范畴了。

③然而,这么明显的纰漏,为何踩雷的那么多,甚至包括很多基金和机构。他们不会看财报吗,他们不做调研吗?

这又要回到几个基本常识上去说了!

第一条常识就是

这几个疑点,就能证明康得新造假吗?我没研究过康得新这家企业。这几点也只是已经知道它爆雷,专门去看了下它的现金和负债情况。

要想断定公司造假,仅凭这几条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证据。然而,投资不是法庭判案,我不认为投资者有找出真相的义务,我们只需要坚持“疑罪从有”原则即可。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这个原则在投资领域绝对适用。毕竟我们自己本金有限,市场那么多企业,为什么要和有疑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呢?有疑,排除它,财报就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第二条常识就是,不要迷信任何专家或者机构——括弧,包括某书房V,括弧完。

这意思是说专家水平不行吗?还真不是,这种小儿科的把戏,绝大多数略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

但是机构和专业人士,非常可能会有种误区,就是:某教授都看过了,某知名私募都进去了,难道他们会犯这么弱智的错误吗?

会,真会。因为教授和知名私募也是这么想的。正如2017年8月10日书房文章里谈到腾讯投资时所举的这个例子

某甲:“虽然我们看不懂,但某乙敢投,我们信任他们的专业水准”

某乙:“虽然我们看不懂,但某甲敢投,我们信任他们的专业水准”

嗯,这种彼此信任依赖,互相挖坑的事儿,在机构抱团的投资领域里多了去了

那些愿意冒跨省风险,大喊一声皇帝没有穿衣服的人,要么手上没有话筒;要么如下图:

第三条常识就是

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因为股价上涨而将疑罪从无。不要因为市场先生重奖错误的行为,就模仿错误、慷慨赴死。慷慨赴死不一定马上死,但迟早会死一次,一定不要假设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在这个局里,6元买进去,26元跑出来的人,是你心中的高手吗?你会学习吗?这就是我2015年3月写的梨花诗《来,一起做梦》里的“二娃婆娘的抱鸡婆之问”——梨花诗收录在书房的《散打投资9》,没看过的可点击左边题目阅读

文末说句题外话:最近几天,陆陆续续有不少朋友收到《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新书了,想必也会有很多朋友写读后感

不管你是在博客、微博、雪球、公众号、头条号、论坛等任何地方写了你的心得体会,欢迎将链接发在书房任意文章的留言区里。

不要发消息,每天至少有几百条关键词消息提取书房旧文,你的消息大概率被淹没;也不要发邮件,轻度强迫症患者,不想随时被邮件提醒轰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