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情68】杨剑夫:歌唱的江流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歌唱的江流
杨剑夫
资江是我的母亲河!
曾在资江边的一个小镇上工作过一段时间 ,“窝居”临江,打开窗户,水与岸平,碧波追逐,潜流暗涌。涨水季节,资江更显雍容而壮美,母亲河在“七月流火”前把她的七弦琴拨到了高音阶,风生而水起,浩浩江流向洞庭。凭窗而立,举目所向,江面雀鸟翩翩,舟船点点,远村近舍犹如座座蜃楼掩映在青黛山水之间。一块草地从江道的拐点直铺到窗前,资江的亲近就在身边。
这里远离老家又是家乡,身处异地不知愁,水秀山明处有慰藉。休息日里,退休的老校长常约我去草地闲逛。草地狭长,茵蕴,繁衍着一些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与踝关节比齐的浅草丛是它们天然的屏障。不过老校长对那些“家伙”是不屑一顾的,他钟情于藏匿其中的一种不知名的小鸟,短翅、大肚、羽毛灰褐有斑,每只四两来重。我曾问过老校长鸟的名字,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照特点查阅百科全书,竟不知它藏在书的哪个段落里。他怀疑那是一种珍稀动物。在河岸徜徉时,他间或爆发出孩子一样的欢呼,随即一只小鸟从草丛中飞速翔起,沿着江岸飞去。老校长的目光总追随着它,直到暗影杳渺于水气沉沉的江道深处。
我不禁为老校长的执着而发笑又自嘲,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河,是最亲的河,走近她,就有与生俱来的亲切,她的流淌,如同身体血的循环,资水两岸的儿女们,是她带有蛋白编码的DNA。我常常就坐在草地上,双足泡在水里,傻瞧着一江碧水,想象从长江口溯江而上的鱼儿游泳的姿态,浩浩江流汇入东海的气势,心灵竟有了游移于物外的激荡。
是涨水带来的躁动,就有了融入大江的渴望。就个空闲的日子,搭乘雪后的渔船去印证心中的那份向往。船行在资水的中下游,经过了夫夷江的陡急后,水面到这早已宽广舒缓,雪后在船头熟练地操纵着,一叶小舟,在碧波中轻灵游弋。
母亲河敞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一个游子的渴望。两岸的城镇和乡村在船尾缓缓掠过,熙攘的人群和车流与大江的脉搏同跳。江道宽阔,有湄,有坻,有小洲。往往经过一处狭窄的水道后,江面又变得豁然开朗,极目处山岚环绕,浓荫中缕缕炊烟下传来鸡鸣犬吠的交响,那不知名的鸟儿扑楞楞地飞翔,一下又钻进草丛中去了。躺在船上仰望蓝天,天空大地和江流是那么的贴近啊,使人不由想起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天地包裹着我,江水在耳畔浅唱低呤,几绺轻风漫江涟漪都能使人陶醉。我似乎看到了邵东的遍地黄花,闻到了武冈铜鹅的飘香,触摸了隆回猪血丸子的熏烤,品到了雪峰蜜橘的甜美……还有魏源的思想,蔡锷的大纛,贺绿汀的旋律……母亲河赋予的,不仅是地灵,更有流芳千古的人杰。她的流域,是热土更是厚土,她辉煌了昨天,又给了人民多少为明天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动力啊!
船头雪后的歌声飘起来,绽放着,有如这水的清亮与多情。她是库区移民的后代,先辈们怀恋故里,几经反复还是从安置点回到江边。失去了土地,就在这江边织网打鱼做零工谋生。雪后承继了父辈,没有像现代青年时尚的那样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谋生计,而是留在江边守住那一份执着与热爱。船后拖着的鱼网载着她对生活的期冀和对江水的痴情。资江看护着她,把她沐浴得犹如蓝天下突然冒出的一朵白云,也只有在母亲河的怀抱里,才能保存住这份超凡脱俗的清丽啊!
“乡里妹子进城来,乡里妹子冇穿孩(鞋),何不挂(嫁)到我城里去,上穿旗袍下穿孩(鞋)……”。乐史典籍上的宝庆民谣伴着铿锵的击水声,是母亲河亘古情怀的抒发么!歌声中雪后的倩影变得迷朦,连同蓝天青山、两岸生灵,都幻进浩浩江流的气韵里,千种风情万般乡情在江畔弥漫开来。2016-11-3
【作者简介】杨剑夫,湖南邵东人。中学教师,业余记点文字,有散文小说偶见于报刊,县作协会员。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