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如何断好句?

渡也

许多人指责新诗忽长忽短,任意断句、分行,甚至因此否定新诗,真是傲慢与偏见!不可否认的,有些新诗之断句、分行太随便,成为败笔。大体而言,认真负责的诗人均注重断句、分行,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断句、分行时,大多有根据、有理由。据我调查,起码有五个理由:

一、太长的一个句子切割为数句或分成数行。

汪启疆《接触与互生》一诗中有些例子,其一如下:

飞机在空中颤摇

用身体和一切去体会那

还在飞的人

闭住眼睫,落下又升起

第二、三行可以连成一行,如此则嫌稍长,因而分成两行。又如余光中〈当我死时〉中之一行: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将一长句断为三句,读时稍作停顿,不致于喘不过气来。请注意,这里所谓的「句」,并非前面所言的「行」。

二、为押韵而断句、分行。

为押韵而断句的现象,在余光中诗中屡见不鲜。如〈当我死时〉首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由于「我」与「河」字口十韵,故余光中在「我」字下加一逗点,读来较具节奏感。不加逗点,固然无妨,但节奏感则较弱。再者,例如罗青〈报仇的手段〉第三招的结尾:

为了杀你

我不惜施展最毒最后的

手段—杀了我自己

因为,这样

你就安了心,就得了意

就不会再时时刻刻

不眠不休的思我

念我……

末三行显然是为了押「e」、「o」韵而分行。再强调一遍,此处所谓「句」与「行」含意不同,有时一行正好是一句,有时一行则由数句组合而成。

三、为了制造视觉效果。

诗人有时想制造视觉上的感受,而刻意将诗特殊分行:

满舱鱼族在浸水中

悄声

跃 《苦苓.渔舟唱》

欢跃两字当然可合成一行,但诗人苦苓觉得如此则无视觉感受及动感,故安排欢跃两字各占一行,且「欢」字低「跃」字两格,鱼群欢跃的动态于是历历在目。又如杜十三《鞋子》一诗中的精彩片段:

颠簸、坎坷、崎岖和蜿蜒

此诗描述在舞池随音乐而起舞的一些鞋子,这些鞋子也曾随主人南北奔波,诸苦备尝,现在它们在地板上移动位置。这两行即藉句子切割、文字排列来仿真舞池边舞鞋凌乱的实际状况。

四、为了制造时间、节奏感。

时间之流逝有快、慢之异,而节奏也有快、慢之区别,此外有愉快、哀伤之分。巧妙地断句、分行,能表达上述各种不同的时间、节奏感,非马《老妇》一诗即是优秀的例证:

沙哑唱片

深深的

纹沟

在额上

一遍又一遍

唱着

我要活

我要活

我要

作者以有纹沟的,声音沙哑的唱片来暗喻老妇,唱片纹路比喻老妇额上的皱纹,唱片沙哑的声音比喻老妇气息奄奄,十分适切有力!第二段倘若处理成两行亦可:

深深的纹沟在额上

一遍又一遍唱着

而作者刻意分成五行,读之予人时间、节奏缓慢之感,让人感受到风烛残年的老妇垂死的挣扎!形式与内容在此搭配得相当完美。

五、为了营造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效果。

此乃诗人断句、分行时最大的理由,也就是说,诗人最常基于此因素而将句子切断或分行。郑愁予《最后的春闱》一诗第二段即有此现象:

毕竟是别离的日子,空的酒杯

或已倾出来日的宿题,啊,书生

你第一笔触的轻墨将润出什么?

「空的酒杯」及「书生」分别是「或已倾出来日的宿题」与「你第一笔触的轻墨将润出什么?」的「主语」,这两个「主语」均被孤立于上一行行末。读此段时,会产生中断的现象,但往下读,又马上「连」起来,此即所谓似断非断也。大陆诗人何福仁《八大山人》末段有一绝佳的例子:

而我们看画

画也在看我们

不起,如果

我们为了侍奉权贵

多长了一只耳

而且一早就整装上班

八大山人及其画境均与世无争,因此赏画者也应具备出尘、不俗的胸襟,否则不配当观众,否则将被画轻视。这是何福仁所欲表达的意念。第二行只写到「我们」便 切断,「不起」另提行。当读者读到「不起」时有惊讶之感,原来第二行加上第三行的「不起」,句意才完整。而当读者读到「不起」两字,也会觉得不通,然后再 连接上一行一起阅读,句子才通顺,句意才合理。

诗人将句子切断、分行,不但有其理由,且多半有其目的,一般读者往往误以为断句与分行均是任意、胡乱为之,对诗人实有失公允。其实,古典诗词中亦常存在着 与新诗相同的断句现象,例如似断非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亦有一句切断为二的情况,排斥新诗者请重新思考此一现象,此一问题。

(0)

相关推荐

  •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不全《我与新诗典》》

    我与新诗典 不全 2018年,我遭遇了人生低谷期.也不是啥低谷,就是正干活不想干了.开车进了工地,不想下车,死都不想下车.手攥着方向盘,我就是想问问人,我到底能不能写出几首诗来? 微博艾特过很多著名诗 ...

  • [争鸣] 江湖散人:正本清源之二——何为诗歌?

    自从新诗产生以后,传统的诗歌解释被打破,对于诗歌的定义,变得日益复杂而模糊. 当下这个网络大统的时代,传媒对诗歌似乎是格外的宠爱.一些诗群.诗媒如星罗棋布,眨着眼睛,放着光亮.但是,媒体的最终目的是获 ...

  • 谢冕:等待伟大诗人的出现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冕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为现代诗辩护,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广泛讨论,对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该文为代表的& ...

  • 林莽 :读写散记(三)

    林莽 :读写散记(三)

  • 李征诗话

    李征(1972-),男,湖北襄阳襄州人,1992年毕业于湖北襄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至今工作于襄州区张湾镇二中,出版有中英对照诗集<大刀李征短诗选>.     第一则:新诗的分行与空行 关 ...

  • 诗歌的分节与分行(闲人)

    一 分行的开始 新诗在草创阶段受西方诗歌的影响进行了分行,这是一种说法,不一定正确.旧体诗其实也是分行的,无论是<诗经>体.楚辞体.汉魏的诗歌还是近体诗,本来都有大家共知的断句的地方,只是 ...

  • 陈仲义“转盘”中的“通衢”或绣花之眼——现代译诗摭谈

    一 新诗的发生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不能不承认西洋诗是中国白话诗--不是唯一却是不可或缺的催生婆.但细究一下,西洋诗和中国白话诗之间实际还隔着一层翻译诗.准确地说,"夹层"的译诗才是 ...

  • 现代诗如何断句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 ★ 有温度的平台 许多人指责新诗忽长忽短,任意断句.分行,甚至因此否定新诗,真是傲慢与偏见!不可否认的,有些新诗之断句.分行太随便,成为败笔.大 ...

  • 严嵩不纳妾 才女写下一首诗,断了丈夫纳妾的想法,其中两句千古流传

    才女写下一首诗,断了丈夫纳妾的想法,其中两句千古流传   找到一份真爱不容易,与爱人白头偕老.共度一生更难,不离不弃的爱情逐渐成为稀缺品,显得弥足珍贵.汉代有一对模范夫妻,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他们之间 ...

  • 苏轼46岁喜获麟儿,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尽显别样父爱

    作者:凯紫 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心声.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聪明伶俐,但是大文豪苏轼却不这样想,"惟愿孩儿愚 ...

  • 开心联境之云诗雷情对句简评25期

    云诗联集 作者 云诗雷情 开心国学院校长 NO.1 何为对联 写在前面 [开心联境]之 云诗雷情对句简评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 ...

  • 宋朝无名诗人的一首诗,只有两句却饱含哲理,至今无人能续

    唐朝有很多诗人曾凭借一首诗,平步青云. 例如温庭筠的儿子温宪,屡试不第,后来在崇庆寺墙壁题了一首诗,"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当朝宰相看后便起了爱才之心,在他的关照下,温 ...

  • 女道士恋上一僧人,写下一首诗,最后一句却成爱情的至理名言

    诗词大会群 公众号 欢迎您 进入诗词群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众男诗人外,也有少数享受盛名的女诗人. 比如,名列"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冶.虽然她 ...

  • 王勃只活了27岁,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却被传颂了千年!

    说到大唐,我们会想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 我们会想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读他的诗能够体会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李商隐听着雨打残荷,写了一首凄美的诗,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在群星闪耀的大唐诗人当中,晚唐诗人李商隐应当是拥有姓名的. 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李商隐的一生仕途非常坎坷.他虽然拥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但是却没有正常的政治态度.在朋党之争中饱受 ...

  • 杨万里最经典的诗,短短四句,朗朗上口,看似写景,却有深刻哲理

    说到杨万里的名字,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作为我国宋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留下的作品大多数都是通俗易懂,虽然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词藻,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是那么深刻.只不过我们在读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