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丨带你鉴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珍宝

导游词是这样介绍的:二十年的中国看深圳二十年的美国看拉斯,一百年的中国看上海五十年的美国看芝加哥,一千年的中国看北京一百年的美国看旧金山,三千年的中国看西安二百年的美国看纽约。忽然,想去西安|鲜衣怒马,梦回唐朝

先后13个王朝建都,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地方,西安素有“天然博物馆”的美誉。在这座历史古城中,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最值得参访的目的地之一,馆中珍藏文物170多万件,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其中2件为国家首批64件不准出境展览的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颗大树,那周秦汉唐就是这棵树的美丽树冠。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用一个省的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正是她伟大神奇之处。作为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陕博的陈列主要分基本陈列、专题和临时陈列三部分,以下三个展馆不能错过:

一.基本陈列展馆:陕西古代文明,门票免费;

二.大唐遗宝展馆: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门票30;

三.唐墓壁画:收藏20多座唐墓壁画精品600幅,门票300。

一.基本陈列馆

基本陈列馆部分馆藏文物
新时代前期的仰韶文化也被称之为彩陶文化,人面鱼纹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器型简约精美,据说当时是作为葬具来使用的。盆内壁用黑色彩绘画出对称的人面鱼纹,比较奇特,而且整个画面构图比较自由,富有动感和生趣,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在新石器时代,牙璋是一种有刃的礼器,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有突出的鉏牙。考古中发现,它可能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一带。我国曾经发掘出土多件夏商两代的玉璋。其中三星堆博物馆中就有一件国宝级的玉牙璋。并且运用了锯、凿、挖、琢、钻、磨、雕刻及抛光等工艺。龙山文化的玉牙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璋器物,一般被认为是祭祀山川的礼器或举行重大仪式时手持的仪仗用器。
五祀卫鼎,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文物,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鼎造型虽纹饰简洁,造型简单,但腹内铭文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镇馆之宝之一。
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的文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友鼎身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体重35千克。虽然长相普通,表面光素无纹,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体型健壮,形制俊伟,是西周晚期圆鼎铸造的代表作。对于这件文物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西周牛尊在酒器中极其稀少,此牛尊通体以云纹和夔龙纹装饰,背上开方口置盖,覆瓦状盖面上铸虎钮,铸造精良,体魄壮伟,堪称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顶尖之作。
兵马俑原本都有彩绘,但时隔2200多年,一出土遇到空气以及各种因素使原本多彩的秦俑瞬间“黯然失色”,用科技效果还原真实的兵马俑。
发掘于距秦始皇陵最远的一个陪葬坑,共发现青铜水禽46只,其中天鹅20只,鹤6只,鸿雁20只。这些水禽多数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头部都朝向一条“象征性河道”的中央,所有水禽展示的都是动态过程中的瞬间形态。
西汉金饼,外观为圆饼形,周边卷唇、圆润,轮廓清晰,每个金饼约为汉代一斤左右重量,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
古代环保作品雁鱼灯全系铜铸,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和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惊叹的是,灯油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雁腹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从而起到净化空气作用,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彩绘步兵俑 ,步兵俑头包发巾,身穿红色至膝长襦,腿扎行滕。右手半握拳上举,原来可能持有武器。汉承秦制,在葬俗上用兵马俑陪葬即是一例。
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此印由煤精制成,呈球体8棱26面,有14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各具其用途,据考该印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印。

唐朝鸳鸯莲瓣纹金碗,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鸳鸯莲瓣纹金碗出土时共两件,一件在这里,另外一件在楼下大唐遗宝馆。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它们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也是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英文名: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公元前618年-公元907年,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之一。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的形象。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高48.5厘米。骆驼上有8个乐舞俑,7男乐俑和1女舞俑。艺术家大胆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充满想象,可谓匠心独具。整件作品造型新颖浪漫,制作工艺精湛,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载乐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鎏金铁芯铜龙,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这件铜龙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古代陶俑种类多、数量大、等级高,而且产生演变的序列完整,在中国博物馆极为少见,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汉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为著名。

这组唐朝陶俑并不是穿唐朝宽袖衣服,而是窄袖的胡服,相当于现在的运动服。

明彩绘仪仗俑群,这批仪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简王朱樉。这组俑群表现的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原本他们手中都拿有各式各样表示其身份的物品,如旗、幡或乐器、花灯、团扇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品都已腐朽,幸好在他们的脚踏板下用墨书写着各自的站位、所司职务等,为我们了解这批仪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方便。明代仪仗陶俑的出土,弥补了陕西陶俑在这段时期的空白。

青釉提梁倒灌壶,镇馆之宝,907年—960年五代时期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彬县。由于该壶无口无盖,只在壶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使用时须将壶倒置,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灌壶”,也叫倒流壶,青釉提梁倒灌壶为耀州窑所产的精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佛教造像千余件,时代从北魏跨越至明清,材质包括金属、陶、木、石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展示了不同时期佛教艺术造像的风貌。

陕历博18件镇馆之宝电子相册

http://xamusem.yufu.in/introducetion/archive.html

二.大唐遗宝馆----何家村特展

西安是一个挖地铁都能挖到古墓的城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就是基建施工时发现的,何家村出土了珍贵文物1000余件,不乏金、银、玉、水晶、玛瑙、琉璃器皿,整整齐齐装在这两个坛子里,这些不知谁故意埋藏的文物,沉寂了1200多年后重见天日。全国64件永久禁止出国的特级国宝,在这个馆就可以欣赏两件,你能不进来看看么?

陕博有18件国宝,何家村就占了四席,首批不准出境的64件国宝中陕博就有两件,都是何家村的,所以不看何家村,来了陕博也枉然。

这两罐珍宝当年就埋藏在长安城中的兴化坊

这批珍宝是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何家村的施工现场出土的。当时在距地表0.8米处突然发现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西侧还有一个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后来,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之前出土的陶瓮大小基本一致。由此,石破天惊,两瓮一罐共发现文物1000余件。因出土于何家村,所以这批珍宝就被称为何家村窖藏遗珍。其中有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环蹀躞带1副,玉带銙9副,玉镯2副,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料、宝石、朱砂、石英、琥珀等药物。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认定陕西历博的18件国宝级文物之中,何家村出土文物就有4件,分别是鎏金舞马衔杯银壶,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和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出土文物的价值如此巨大,可以想象拥有这批珍宝的主人是多么富有,当年的大唐长安是多么奢华!
何家村遗宝发现地西安市碑林区(古长安兴化坊)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不能出境展出的文物 。银壶上的马为舞马,它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表演马舞的马。安史之乱以后,“舞马”技艺逐渐失传,仅以文字形式流传于世。此壶被发现后,成为唯一能证明唐玄宗生日宴会上舞马衔杯祝寿的实物资料。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色调分外和谐富丽。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制作精湛,舞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风采,更因其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唐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而弥足珍贵。
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另一件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杯形呈角状兽首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鎏金鹦鹉提梁银罐是何家村窖藏文物中最华丽的器物,镇馆之宝之一。银罐装饰精美,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鹦鹉周边装饰有艳丽的团花,余白处还衬填以折枝花草。鹦鹉展翅飞翔于花丛之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鹦鹉的形象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而且这件器物圆润饱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银罐盖子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紫石英、白石英均为矿石类药物,是炼丹的重要原料。由此可判断,此罐应为储存药物而用,盖子经过转动盖合非常严密。古人认为用金银器盛放炼丹要物可以提高其药效,这件银罐体现出唐代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唐朝鸳鸯莲瓣纹金碗共两件都出土于何家村,另一件在楼上基本陈列馆,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它们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也是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
大唐遗宝馆部分馆藏文物

何家村出土了10副保存完整的唐代玉带銙,玉带銙由带扣、带銙、鞓和铊尾四部分组成。一个遗迹中竟有十副玉带,在考古发现史上罕见,马未都先生曾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过一期。

唐代文献记载,每副于阗玉带可售三千贯,而当时长安城里的一个小宅院也就值两百贯上下,按照唐代市价这十副玉带銙当值三千万钱。

掐丝团花纹金杯,金杯的腹部焊接着四朵扁金丝编成的团花,杯沿与杯底上下各有一朵金丝如意云。团花本来镶有珠宝,现已脱落。从浇铸、抛光、铆接、掐丝、金珠焊缀、宝石镶嵌......这些复杂制作工艺完美呈现在一件小小金杯之上,让看到它的人们在感叹古人匠心独具的同时,也感受到盛唐时代皇家贵族的生活写照。

何家村窖藏共出土了两件鎏金双鱼纹银碗,造型和大小基本相同。碗底内有两条鎏金的鱼,当碗内盛满水时,水波流动,碗底的小鱼就如同在水里游动一样。碗内底的双鱼和装饰的水草均为锤揲而成,并錾刻修身鱼身,纹饰鎏金。圈足为焊接,出土时脱落。这种内底装饰风格是在伊朗萨珊银器上的徽章式纹样的影响下创制而成的。

这栩栩如生的足金走龙作行走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尾部由粗而细,尾端回勾,头部弯曲而成的双角,身姿和步态各异其态。虽然很小巧,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精细程度,身上的鳞片、爪纹、眼睛都清晰可见。按照工艺流程来看,工匠们先用金条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錾可出鱼鳞纹的装饰。这出土的12条小龙工艺繁复,制作精美,为唐代艺术品的巅峰之作,精品中的精品。现在展出只有六条,“走失”的六条龙至今还是一个谜。

何家村出土的上千件文物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有这些古代钱币,窖藏出土钱币39种,是钱币收藏史上一次大发现。出土钱币包括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还有罕见的西域高昌国高昌吉利钱,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珍银币,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一次出土了“金开元通宝”30枚,银开元通宝”421枚。

看完何家村宝藏的游客都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些珍宝是谁的?到底是谁才配拥有这么大一批珍宝?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这个问题还没有最终定论,各执一词,窖藏主人到底是谁成为历史之谜,有人认为是杨贵妃,有人认为是章怀太子,还有人认为是唐代其他贵族,至于到底是谁,主流的推断是“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因安禄山之乱逃之时刘震窖藏”。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兵变之时,刘震派人押着“金银罗锦二十驼”出城,自己和家人随后赶到。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刘震随身携带的,都是一些体积小,价值高,便于藏匿的珍品。而何家村窖藏发现的器物,都符合了这几个特点。

另一份重要文献《无双传》也记载,刘震出逃时,守城士兵得知是朝廷要员而不敢开门放行,刘震只能折返家中。而刘震的家,位于唐代长安城兴化坊,正是发现窖藏的何家村的位置。

刘震出逃不成,不得不返回家中,将两瓮一罐的金银财宝埋藏起来,转脸做了叛军的命官。不久唐军收复长安城之后,刘震夫妇被斩,他私藏的珍宝也就不为人知了,直到1970年重见天日。可见,何家村窖藏,本是唐皇家御用珍宝,其真正的主人是唐皇家宗室。而刘震据为己有,不想却让国宝流传千年。

三.唐墓壁画珍品馆

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很多,但进过壁画珍品展馆的人很少,因为门票有点贵的原因吧。流传至今的壁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上古建筑内的壁画,唐代以前主要存在石窟寺内,像敦煌莫高窟;一类是考古发掘出土,来自于墓葬的壁画。石窟壁画题材一般是佛经里的故事,墓葬壁画多与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生活相关,题材广泛,反应当时社会风貌。如果你真的喜爱壁画,除了敦煌莫高窟一定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展厅也不要错过。
唐代墓葬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唐墓壁画一般是画在约1cm厚度的草泥灰墙面上,质地松脆,容易脱落,不易保存,受环境影响很大,保存和展示有很大的难度。这里的壁画是通过切割技术搬迁而来,所以其历史斑驳的痕迹更加严重,展厅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近600幅精品。这些壁画气势恢宏、画技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阙楼.仪仗图》、《马球图》、《宫女图》、《狩猎出行图》、《礼宾图》这5件(组)18幅图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文物。这些考古发掘的墓葬,其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墓中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与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尽在眼前的高清精美壁画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孙子。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乾县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唐阙楼图是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高280,宽280厘米。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台基由砖筑成梯形,阙楼为庑殿顶,顶置鸱屋.屋身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周回廊环绕。阙后背景衬以林木、山峦。此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以阙楼图为灵感建筑而成的,镇馆之宝之一。

(阙楼图—东壁)

(阙楼图—西壁)

唐永泰公主墓出土《九宫女图》

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墓主人名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小女儿,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公元701年,永泰公主死于洛阳,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李仙蕙因难产而死。而据史书记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的丑事而被武则天“杖杀”(也有赐白绫死的说法)。九宫女图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叉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中间的这位宫女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身材比例是最符合黄金分割比。此壁画也是陕博馆镇馆之宝之一。

章怀太子墓出土

《马球图》

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画面中五个持月牙形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手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背景衬托起伏山峦和树木等。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镇馆之宝之一。

《狩猎出行图》

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也是18件镇馆之宝之一。

《客使图》

也有人叫它《礼宾图》,镇馆之宝之一。这幅著名的壁画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的,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鸿胪寺官员,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状站立。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面面相对,似乎正在商讨事宜。

后面三位,为首一人秃顶,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面庞丰圆,须眉清晰,朱唇,头戴尖状小冠,冠前涂红色,旁边加插鸟羽,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圆脸,身着圆领黄袍,腰间束黑带,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来自我国东北靺鞨族。这三位使者均躬身,毕恭毕敬,谦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李寿墓《仪仗出行图》

这幅画绘制于李寿墓中。李寿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后被封为淮安王。李寿墓位于陕西省三原县,1973年发掘。

李寿墓过洞和天井处的东西两壁对称绘制了步行仪卫12幅,每幅长达两米,排列于骑马出行图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西壁的一幅。图中有步行仪卫8人,分三列,面向南做行走状。他们穿着各异,共持五面红旗。从穿着上来看,穿红衣的这两位外套裲裆(liǎng dāng),腰束宽带。按史书记载推测,这两人可能是正五品和从五品的官职。

房龄公主墓《托果盘侍女图》

房龄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六个女儿,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逝世,陪葬高祖献陵,终年五十五岁。房陵公主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1975年发掘。这幅画绘制于前室东壁北侧。画面中的侍女身高为153厘米,身材匀称丰腴,头梳单髻,面部圆润,浓眉高鼻,樱桃小嘴。上身穿黄色窄袖襦,下身系带黑色竖道的淡红色长裙,脚蹬如意云头履,深红色的披巾绕过双肩飘于身后。侍女双手握着五足盘的两足,盘内盛满瓜果。从画面可以看出,侍女正向墓道口走去,但双手仍将盘子托至颈部,显得毕恭毕敬。

树下侍女图(屏风六合)

观鸟捕蝉图

苏思勖墓《玄武图》

二人抬箱图

捧盆景侍女图

仪卫图

听完导游讲解,我们又重新看了一遍,之后还觉得不过瘾,出门还去买了一本画册

以唐代帝陵及皇族外戚、高官显贵的墓葬画为主的壁画绘制未必出自名家之手,但从壁画的技艺来看,也绝非泛泛之笔,年代完整而系统的唐墓壁画展示了这一时期匠师们在绘画上的普遍水平。他们追慕时尚,因而能够印证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边鸾这样一些画坛名家的样式与技艺,填补了传世作品序列中的若干缺环,对于完整地重构唐代绘画史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唐代的纸质和绢制画卷存量很少,要了解唐代绘画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墓室的壁画,于是墓室壁画更显得珍贵。唐墓壁画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记录了社会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局部和瞬间,反映了初唐后一、二百年的社会发展。壁画虽然出土于墓葬,但是其生灵活现的表现人和事,丝毫没有低沉阴森的气息,却表现出积极明快或热烈的场面,从这一点上更加呈现出大唐盛世。
历代墓葬中的壁画,无论从出土的数量,还是艺术价值,唐墓壁画堪称“空前绝后”。在几十年来发掘的唐朝墓葬有2000座,仅很少墓葬发现壁画,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墓壁画从数量、等级、保存状况而言是绝无仅有的,有中国的“乌菲奇画廊”之称。

以上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三个主展厅的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意犹未尽,我再推荐两部视频,由于版权限制不能插入本文,请复制链接观看。

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梦回唐朝

https://v.qq.com/x/cover/dc932r6wgg2m3i9/l0026pq6ekh.html

陕西历史博物馆(下)盛唐宝藏

https://v.qq.com/x/cover/dc932r6wgg2m3i9/v0026s4us5x.html

注:部分展品介绍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伤痕累累的国宝,仅花了15万元就被搬走,专家回忆起来有些后怕

    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有许多许多琳琅满目的文物,朋友们最期待欣赏的,当然是它们的镇馆之宝.然而,珍贵的文物,要么娇柔易损,要么经历传奇,我们能够见到它们,都是非常幸运的.有些国宝,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就会 ...

  • 陕西禁止出境文物(十)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

    他本名李重照,后来为了避祖母武曌的讳,改叫李重润.他是李显的嫡长子,刚生下来就被立为皇太孙,如果没有跟七妹夫的那顿小酒,坚持到恢复李唐,自然就能再成为接班人,也就没有小妹妹安乐公主闹着封皇太女的惨剧, ...

  • 国宝之殇:金村周天子墓被盗,珍贵文物流落海外,成异国镇馆之宝

    说起文物,想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非常自豪,毕竟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国家,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其中灿若繁星的珍贵文物就是那些光辉岁月的见证者. 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文 ...

  • 入围终评项目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海报设计:崔晓雪)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视频资料 发 掘 单 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 ...

  • 陕西历史博物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对于我来说,去到西安,如果没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话,真的等于白来了.西安是中国文化历史底蕴最深厚的古都,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荟萃十三朝古都6000年历史的那颗明珠.西安是中国1200多年的政治文化经济 ...

  •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quo ...

  • 记者带您鉴赏兰州市内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武士俑 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西夏官印 敦煌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驿使图> 明·林良<松鹤图> 夔涡纹祖癸乙三锥足青 ...

  • 牛文物丨陕西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传说中价值半个香港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是用玛瑙整雕而成的一 ...

  • 博物馆照明之陕西历史博物馆:彩陶中华,埃克苏(AKZU)灯光里的华夏文化融合与统一

    展览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与观众一起探索中华文明的渊源与华夏民族的根脉. 项目名称|陕西历史 ...

  • 【鉴赏】超震撼60件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时代的烙印和见证者,171万件的藏品无一不在诉说着周秦汉唐的央央雄姿! 今天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先从西周开始~ 西周 「 盠方尊 」 盠是西周中期人,受周王册封后 ...

  • 课堂笔记丨夏商周青铜器鉴赏入门(一)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代青铜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为代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现在多数学者同意是夏文化,具体为夏代中晚期的文化),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鼎.爵 ...

  • 课堂笔记丨夏商周青铜器鉴赏入门(二)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乐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物化形式,其种类逐渐由重酒器组合变化为重食器组合.纹饰由抽象化的图形逐渐取代了以往充满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饰,写实性纹饰出 ...

  • 课堂笔记丨夏商周青铜器鉴赏入门(三)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从考古出土资料来看,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发现相对较少,艺术风格与西周晚期接近,食器组合或食器加水器组合仍以鼎.簋为中心,在一些大型墓葬中还有酒器和乐器出土.到春秋中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