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清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芦荟具有泻热通便,清肝,消积杀虫的功效。治热结便秘及习惯性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痫,闭经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

芦荟

当归龙荟丸https://www.wiki8.com/dangguilonghuiwan_23432/

概述

芦荟

芦荟为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 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返回]4 拉丁名

Alo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返回]5 英文名

aloe(《中医药学名词(2004)》)

[返回]6 芦荟的别名

油葱、象鼻草、罗帏花、乌七。

草芦荟[2]

[返回]7 来源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芦荟Aloe vera L.ver.chinensis(Haw.) Berger的叶汁干燥品。

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 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1]

[返回]8 原植物形态

芦荟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狭披针形,长10~20cm,宽1.5~2.5cm,厚5~8m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基部阔而抱茎。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 cm;总状花序疏散;花梗长约2.5cm,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筒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花药2室,背着;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mm。花期7~8月。

[返回]9 产地

芦荟主产广东、广西、福建。

芦荟产南美洲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2]

[返回]10 采收与初加工

夏末秋初将叶自基部切断,收集流出的叶汁,干燥。

[返回]11 生药性状

芦荟为不规则团块或破碎的颗粒,棕褐色或墨绿色。质松脆,易碎,破碎面光泽,具玻璃样光泽。有特异臭气,味极苦。

[返回]12 性味归经

芦荟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2]

[返回]13 功效及主治

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芦荟具有泻热通便,清肝,消积杀虫的功效[2]

热结便秘及习惯性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痫闭经,小儿疳热虫积[2]。入丸、散服:每日量0.6~1.5g[2]

治疥癣,痔瘘瘰疬,研末调涂[2]。孕妇忌服[2]

芦荟叶:鲜叶功用与制成品同;捣汁涂烧烫伤;用鲜芦荟叶浸出液制成20%芦荟注射液,注射于下鼻甲黏膜下,治萎缩性鼻炎[2]

芦荟根:煎服治小儿疳积,尿路感染[2]

芦荟花:煎服治咳血吐血尿血[2]

[返回]14 化学成分

芦荟制成品含芦荟大黄素苷、少量异芦荟大黄素苷等[2]。库拉索芦荟还含树脂挥发油[2]

芦荟叶含芦蔡甙(aloin)、异芦荟甙、β-芦荟甙、芦荟大黄素(aloe-emodim)及芦荟糖甙A、B(aloinoside A、B)等。

[返回]15 药理作用

芦荟提取物对离体蟾蜍心脏抑制作用,还可降低猫血压[2]。本品还能增强免疫功能,保护受损组织,对消化系统有一定作用等[2]。芦荟大黄素苷为刺激泻下药[2]。水浸剂可轻度促进创伤的愈合;在体外对皮肤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2]。醇提取物可抑制小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生长[2]

[返回]16 芦荟中毒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汁可做泻剂。芦荟全株液汁含芦荟素,其主要成分含芦荟苷等物质。[3]

16.1 不良反应机制

如果内服过量,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消化毒性反应,中毒症状反应迟缓[3]

16.2 临床表现

中毒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等,可损害肾脏,引起少尿、蛋白尿血尿等,孕妇可发生流产[3]

16.3 治疗

芦荟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早期可洗胃,并服蛋清、淀粉药用炭等。

2.补液及注意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等情况,其他对症治疗

3.孕妇则注意保胎,可用黄体酮维生素E等。

[返回]17 芦荟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芦荟

Luhui

ALOE

17.2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 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前者习称“老芦荟”,后者习称“新芦荟” 。

17.3 性状

17.3.1 库拉索芦荟

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现呈暗红褐色或深竭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 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 味极苦。

17.3.2 好望角芦荟

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17.4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显棕红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墓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5nm。理论板数按芦荟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荟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1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五号筛)约0.lg (或好望角芦荟粉末约0.2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适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苷(C21H22O9)库拉索芦荟不得少于16.0%,好望角芦荟不得少于6.0%。

17.7 芦荟饮片

17.7.1 炮制

砸成小块。

17.7.2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药材

17.7.3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17.7.4 功能与主治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外治癣疮。

17.7.5 用法与用量

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17.7.6 注意

孕妇慎用。

17.7.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4]

17.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返回]1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1.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出版社,2008:279.

  4. ^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返回]用到中药芦荟的方剂

  • 还睛明目芦荟丸

    uánjīngmíngmùlúhuìwán别名:芦荟丸处方:芦荟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

  • 黄连猪胆丸

    拼音:huángliánzhūdǎnwán别名:芦荟丸处方:黄连1分(去须),芦荟1分(研),芜荑1...

  • 芦甘蒜韭茶

    ānsuànjiǔchá英文:概述:芦甘蒜韭茶以芦荟、甘草、大蒜、韭菜、茶叶、醋为主要原料,适用于治...

  • 秘传芦荟丸

    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芦荟丸组成:胡黄连5钱,芦荟5钱,黄连(炒)5钱,使君子(去壳)5钱,神曲(...

  • 点眼小黄连膏

    ngliángāo处方:黄连(去须,捣末)1两,芦荟(研)1两,龙脑(别研)半钱。制法:先将黄连、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