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洗马”不洗马,那么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太子洗马”不洗马,“郎中”不看病,“祭酒”不祭祀天地,听上去好像不太科学。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官名很有趣,有些确实容易让人望文生义。
“太子洗马”到底是干什么的
“太子洗马”的“洗”字本来应该写作“冼”,由于古人笔误,后世就只好跟着错下去,所以历朝历代都沿用“洗”字。在这里,“洗”应该读作【xiǎn】,“洗马”意同“先马”,即在马前驰驱的意思。《问玉珉》曰:“汉法制:洗马,进贤冠,出则在马前清道,固曰洗马。”
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就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东宫属官,秩比六百石,从五品官衔。
古时候,皇帝对太子很重视,会选派很多德高望重、品行与才能出众的人去辅佐太子,东宫太子府自然就人才济济。那么这些人到了太子府,怎么安置呢,总得有个官职、有个名分吧?所以,太子府设置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三公”,正一品官衔。其中太子太师教文化,太子太傅教武功,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
“三公”之下,又各设置副职,分别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三少”,正二品官衔。
相比“三公”和“三少”,太子洗马在东宫的地位就低多了。
“太子洗马”也不是一般人
勾践
太子洗马虽然官衔不高,但是能当上太子洗马的也不是一般人。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后就做过吴国的太子洗马。“勾践入宦于吴,执干戈为吴王洗马。”但是勾践这个太子洗马非但没有好好辅佐吴国太子,反而在几年之后率领数万大军讨伐吴国,杀掉了吴国太子。
隋朝时,李纲担任东宫太子府的太子洗马。某日,太子杨勇宴请府里的群臣,左庶子唐令则弹奏起了一段琵琶,名曰《媚娘》。正当太子杨勇陶醉不已时,李纲走上前去劝谏太子:“唐令则身为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把自己当作歌伎,进献靡靡之音,臣请求治他的罪。”太子杨勇不以为然。太子不识货,隋文帝杨坚却很欣赏李纲,升他为尚书右丞。
李纲这个人,似乎与“太子”有着不解之缘,到了唐朝,他又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出任太子詹事。李纲很尽责,曾多次向太子进言,但都不被太子接受。李纲愤而辞职,高祖李渊不同意,又封他为太子少保。再到贞观时期,李纲再任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这一次他终于遇到了识货的主儿,很受重视。
魏征
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也担任过太子洗马。武德五年,刘黑闼寇犯山东,唐高祖李渊准备派遣军队讨伐刘黑闼。这时,魏征站了出来,他认为秦王李世民的战功太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所以就建议太子李建成率军出征,通过讨伐刘黑闼来建立功勋。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成功斩杀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魏征离间太子与秦王的关系,李世民就将魏征找来质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从容地回应道:“当初太子如果听从我的建议,就没有今日的祸患了。”
关于“太子洗马”的趣闻
明朝《玉堂从语》中记载过这样一件趣事:景泰年间,刘主静升任太子洗马。有一天散朝后,兵部侍郎王伟遇见了刘主静,便跟他开玩笑:“刘大人今天洗了几匹马?”刘主静不紧不慢地答道:“大司马已经被我洗干净了,少司马还在洗,尚未干净。”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大司马”和“少司马”都是古代官名。)
太子洗马
明朝张岱的《快园道古》中也记载过一段趣闻:太子洗马杨守陈向朝廷告假,回乡探亲。到了傍晚,杨守陈走到一座驿站,准备在这里留宿一夜。敲门而入,杨守陈向驿丞展示了自己的文牒,这个驿丞却不知道“太子洗马”是个什么官,便与之分庭抗礼。驿丞问杨守陈:“我看你的官职是“洗马”,那你一天洗多少匹马?”杨守陈答道:“勤则多洗,懒则少洗。”不一会儿,一个御史也赶到了驿站,驿丞便催促杨守陈给御史腾地方,要撵他出去。只见御史见了杨守陈,恭恭敬敬地行跪拜之礼。看到这一幕,驿丞吓坏了,赶紧趴在地上谢罪,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请求杨大人原谅。杨守陈没有跟他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