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识尽事中趣,破得眼前机

一、

天下任何的事情,都有符合其事情本质的道理,面对这个问题时,只有透过问题表象,才能发现存在的本质,从而避免被表象蒙蔽。

只要顺着本质去作为,就能主导事物的结果,这才是面对问题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之时既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又会纠结在问题之中,甚至因此产生无尽的抱怨和痛苦。

比如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封赏功臣,但是不久之后他发现了问题。

有一天他在洛阳南宫,从阁楼上往外看的时候,发现几个将领坐在地上窃窃私语,就觉得奇怪,他把张良喊过来问他:“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颇有不安地说:“你难道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谋反之事。”

刘邦有些大惊失色,说道:“天下刚刚安定,为何要谋反?”

张良说:“陛下起于布衣,就是依靠这些武将取得天下的,现在您为天子,所封的都是萧何、曹参那样的同乡故人和您喜欢的,而诛杀的就是平时愤恨的人。如今,有功的也不能普遍受封,甚至他们还要担心得不到封杀,被您抓住过失被诛杀,所以才打算铤而走险,聚众谋反呀。”

刘邦听了之后也大惊失色,就忙问张良:“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张良就对他说:“陛下平时最憎恨而且大家又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就说:“是雍齿,他与我有旧仇,还侮辱过我,不过因为功劳大才没有忍心杀他。”

张良就说:“那这件事情,就要从这个人身上开始着手,你要立刻封赏他,给群臣做一个样子。”

刘邦听了之后,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当众宣布封赏雍齿,很多人看到刘邦不计前嫌,连雍齿都封赏了,更何况是自己呢,于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再也没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菜根谭》有一句话说: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能够懂得天地之间所蕴含的机趣,那么五湖四海的山川景色都可以容纳到自己的心中;如果能够识破眼前的机用,那么千古的英雄豪杰都可以由自己去掌握。

在关键的地方,从事物最本质的地方着手,才能主导事物的走向,这就是由规律主导因果的道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智慧。

就像张良帮助刘邦做出计策的道理一样,这个计策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就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解决的是问题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众将士心中的顾忌。

二、

所以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这个道理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启示,人生的很多困惑自然迎刃而解。

有一天韩宣王对周市说:“我的马天天都有充足的粮草吃,为什么还是那么瘦呢?”

周市就对韩宣王说:“管马的人如果是真的给它吃饱,那么不让它肥,它也会肥的,如果只是嘴上说说,但实际上只喂了很少的一些粮草,那么不想让它瘦,它也会瘦下来,你没有实际调查过这种状况,只是在这里担忧,那马永远不会肥起来的。”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任何流于表面的行为,都不会改变本质的结果,因为表面存在的状态和本质是毫无关联的,就像韩宣王一样,他总担心马为什么一直这么消瘦,但是却没有从实际情况调查过马的喂养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不管怎么担忧都不会起到正面作用。

《淮南子》之中有一句话:

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意思就是说:通晓学问的人就像车轴,车毂围着他旋转,没有朝自己的方向运行,可以到达千里,终而复始,转行在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不能通晓学问之道的人就好像迷惑不清一样,你告诉他东西南北,他好像明白了,但是换一个地方又不清楚方向了,是因为他没有得到要领。

其实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一个人能通达远方,不在于表象的作为,而是因为他通晓事情背后的规则。

就好像在生活中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在某一个方向获取成就,而是换一个方向也能在更快的时间内,塑造自己的期望的成就,就是因为他通达了背后的规则。

任何事情都是“相变质不变”,从背后的本质规律着手,解决事情都好像很熟悉一样。

但是对于没有通达智慧的人来说,当你告诉他东西南北这些方向的时候,他好像明白了,但是换一个地方又不清楚了,就是因为他缺乏通过本质主导结果的智慧。

识尽事中趣,破得眼前机,能一眼看到本质的人,才能打败“生活”这个对手。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