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程:邵东人民抗日事略之五 邵东籍的著名抗日英烈

邵东人民抗日事略之五

邵东籍的著名抗日英烈

曾胜程

抗战期间,邵东不仅涌现了一批抗日名将、抗日英雄、抗日文化名人,还有一批牺牲在战场的著名抗日英烈。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共计9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第一批公布的300名著名英烈中,就包括袁国平、李伯蛟两位邵东籍将领;第二批公布的600名著名英烈中,邵东籍的黄红榜上有名。这3名著名抗日英烈只是邵东的英雄代表,见证邵东人的爱国之忠、抗日之勇。

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袁国平奉命留守陇东,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东办事处主任。他利用一切机会,对广大干部、党外人士、人民群众宣传中共和国民党共同抗日的政策,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一致抗日,保卫家园。他纠正了该地区在执行统战工作中只讲斗争,不讲团结或只讲团结,不讲斗争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放手发动群众,一方面坚决打击破坏抗战的顽固派,迅速地壮大了抗战力量和党的队伍,开创了该地区各界人士一致抗日的新局面。在袁国平的领导下,陇东地区的抗日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得到党中央的肯定,也很快在陕甘宁一带传开。1937年秋,驻甘肃的国民党军队派出一个高级军官参观团前来陇东,其中有袁国平的黄埔同学,袁国平赋诗二首以赠,激励国共军人放下恩怨,携手抗日。诗如下:

三年同学十年仇,

百战纠缠一战休。

差幸干戈化玉帛,

愿从风雨济同舟。

逐鹿中原为国事,

十年征战听人评。

相逢休话阋墙事,

莫使神州任陆沉。

他一心盼望亲临前线杀敌,在给侄儿振鹏的信中,他说:“我过惯了战壕生活,正请求党中央派我到抗日前线去工作,纵然捐躯疆场,死而无憾。”在给哥哥醉如的信中他说:“国事如此,愿以最后一滴血献于国家民族,家事更不能不仰仗吾兄独立支持。知我如是,莫见责也。”
   1938年春,为了加强新四军的政治思想工作,袁国平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东南分局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常委,成为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亲自向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介绍说:“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能担负独立工作。”袁国平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当日,立即向第1、第2、第3支队排以上干部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今后任务的指示。6月中旬,他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领导方式与工作方式。会后,用两个月时间,到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敌后战场视察,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在当时“亡国论”盛行的形势下,他深信和坚定地指出:“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

袁国平作为我军卓越的政工大师,自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以来,对新四军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根据红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抗日统一战线环境,主持起草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于4月颁布实行,使新四军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条例化和制度化。为了阐述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复杂和其政治工作的不同特点,他无论是在在新四军各种会议的报告中,还是在《抗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都着重指出江南是温柔乡,对军队有很大腐蚀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和作好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他协助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高擎我党我军抗日救国的旗帜,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取得了对日伪军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心脏部位。

1941年1月13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在军长叶挺请命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暗害的危难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他身中数弹,一头从山坡上栽到沟底的草丛中。当战士们背着重伤的他突围时,他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让大家轻装突围,他交代战士们替他向党组织汇报,然后趁大家不注意时,掏出手枪,对着自己的头部扣动扳机……年仅35岁。

袁国平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牺牲于浙江抗日前线的少将旅长李伯蛟

 

李伯蛟(1897-1937),原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不知今属邵东何处)人。国军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一八七旅少将旅长,著名抗日英烈。

1937年下旬,李伯蛟所在的第六十三师由上饶调到浙江海宁待命。“八·一三”淞沪大会战爆发,该师划归第二十八军的战斗序列,担任杭州海防。师长陈光中命令李伯蛟率一八七旅,附配军团的一个山炮连,部属于海盐、乍浦、全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卫之漫长海防线。李伯蛟将防守重点放在金山卫,因为金山卫港湾水深40尺以上,有沙滩可作为登陆运动与滩头阵地。李伯蛟率部日夜赶筑工事,以备打击登陆敌舰。

日寇在淞沪战斗中屡屡受挫,进展缓慢,为了速战速决,于11月5日拂晓,用多艘军舰运送第六、第十两个师团,在重炮、飞机狂轰滥炸的掩护下,在金山卫、金丝娘桥、全公亭、乍浦之线实施奇袭,强行登陆。我军阵地工事、通讯设备大都被摧毁。旅部的无线电也失去了联络,师、旅、团、营之间通讯中断,互不了解情况,形成打瞎仗的局面。李伯蛟指挥官兵浴血奋战,以轻重机枪和手榴弹等密集火力阻击登陆日军,日军伤亡惨重。日军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源源不断登陆,向前推进,第一八七旅主力被截断而遭围击,全旅官兵也牺牲过半。在战斗极端残酷、紧急之际,李伯蛟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赶在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大大鼓舞了官兵的士气和斗志,消灭了登陆的大批日寇。最后,李伯蛟重担壮烈牺牲,山炮全部丢失。尽管第七十九师前来增援,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李伯蛟是第一个牺牲于浙江抗日前线的高级将领。

战后,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在作战检讨总结会上叹息道,李伯蛟的牺牲,第一八七旅的覆灭,是军、师指挥机构对敌情估计不足,判断失误,指挥应变无能,导致敌人奇袭登陆得逞,自己损兵折将。

牺牲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军团长黄红

黄红(1904-1942),邵东县人。国军第三十七军第九十五师二八四团上校团长,抗日烈士,追赠陆军少将。

黄红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淞沪、武汉会战,因战功升任上校团长。

1939年秋,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第九十五师担任南起湘阴营田、北至荣家湾的洞庭湖东岸的警戒,黄红率二八四团驻防汨罗、新市一带。1939年9月23日,该师与日军第三师团上村支队发生激战,将士们奋勇拼杀,力挫敌锋。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全面爆发。22日,日军第三、第四两个师团以部分兵力进攻我军第九十五师和第一四0师正面阵地。第四师团从第九十九师与第九十五师之间穿插,由西向东推压至九十五师阵地神鼎山一带。第三师团主力则从第一四0师与二十六军结合部双江口一带突入,由东往西向第一四0师压迫,企图将两个师压迫于汨罗江三角地带予以歼灭。傍晚,日军不断由神鼎山以东的鸭婆山脚第一四0师第四二0团阵地向前波浪式推进。日军第三师团主力集中向栗山巷突击,国军第一四0师第四二0团防线已被敌人突破,第三十七军军政立即派黄红率全团前往增援。黄部与日寇狭路相逢,打了一场遭遇战,黄红率全团向敌冲锋,英勇作战,给日寇以重创,粉碎了日军的战略企图。

1941年12月24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第六师团渡过汨水,经新市两侧向南进攻。30日,日军第六师团右翼部队进入麻石山,左翼部队窜入鸭婆山我第九十五师主阵地一线,在飞机的轰炸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展开猛攻,并摧毁我方阵地。下午,日军第六师团步兵连队进入飘风山前,遭到黄红团的迎头痛击。敌军多次强攻,未能突破黄团防线。日军再次附以飞机大炮强攻,傍晚攻占飘风山,我军伤亡惨重。黄红指挥余部,继续顽强战斗,与敌军反复争夺阵地。1942年1月4日,抗日猛将黄红在与敌军激战中不幸牺牲。

1942年5月,黄红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抗战胜利后,新市地方政府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缅怀其许国之忠,抗日之勇。

为抗日献身的邵东籍共产党员 

抗战爆发后,邵东籍的共产党员或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在前线与日军浴血奋战;或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不少共产党员牺牲在战场或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抗战爆发后,谢嵩先后担任民族革命战争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作战科长、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员,在山西前线抗日。1937年12月,谢嵩率部由太原转战洪洞,途径临汾时因车祸身负重伤,后牺牲于绥德。

廉桥的赵勤在抗战初期,在家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邵阳党组织遭到破坏,赵勤被通缉,他历经一年多辗转颠簸,在湖北京山小花岭找到新四军第五师,被分配在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社工作。1942年初,他担任鄂中地委宣传部长。后跟随新四军前往湖北南部开辟抗日根据地。同年春,在黄冈附近遭遇日寇扫荡,英勇牺牲,时年31岁。

抗战时期,郑庭辉在新四军担任师作战科长,是黄克诚将军的得力干将,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光荣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邵东籍共产党员、新四军战士曾国策。

共产党员李化之先后在邵阳、新化开展地下工作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0年5月,遭敌人暗杀。

彭柏(1911-1940),邵东流泽人。1938年经李化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邵阳东乡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建立了流光岭总支、火厂坪特支。1940年初,担任中共宝属工委联络员。11月11日,彭柏林在今邵阳市区张家冲开展活动时,因叛徒告密被捕。敌人将他装入麻袋,秘密投入资江高庙潭淹死。

范家山的李琦先后在《真报》、《观察日报》担任编辑,1938年入党。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在新化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转移到道县开展工作。1940年7月,他在道县城边的沱江游泳时,被跟踪的特务暗害,时年33岁。

为抗日献身的邵东籍国军将领

牺牲在抗日战场的邵东籍国军将领,除了李伯蛟、黄红等著名英烈外,还有上校副团长郑锡元牺牲于衡阳保卫战,少将团长刘俊生为抗日而遭到小人暗害。

抗战爆发后,刚从庐山军官训练团暑期训练班结业的郑锡元立即走上抗日前线,与日寇拼杀较量。七年间,他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他作战勇敢,多次负伤,也多次荣获嘉奖。

1944年7月,日军进犯衡阳,衡阳保卫战即将打响。正在桂林后方医院养伤的郑锡元立即主动归队,任第一00军第十九师第五十七团上校副团长,率部参加衡阳保卫战。

8月5日,第十九师第五十六、五十七团推进到衡阳西郊的呆(ai)鹰岭附近,与日军激战,占领呆鹰岭高地,准备次日向衡阳推进。随后,郑锡元率领两个营担任助攻,进击呆鹰岭和杨柳井之日军。飞机、大炮摧毁日军工事,郑锡元率部趁着弥漫硝烟和敌军慌乱之际,猛烈冲杀,攻下一个又一个山头。日军伤亡惨重,向东溃退,下午4时,我军占领杨柳井。下午6时,日军200名援兵赶到,向阵地反扑,被我军击退。这次战斗,毙伤日军100余名,活捉1名,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6支。

8月7日凌晨,郑锡元和营长曾国祥潜伏在一个小山丘上,侦察敌情,以便实施攻击。因夜黑摔跤,望远镜出了毛病,观察时间稍久,不幸被日军发现,遭到机枪扫射。郑锡元身中两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战后,郑锡元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抗战爆发后,刘俊生作为炮兵、机械化部队指挥官,率部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昆仑关战役等重大战役。他作风顽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有勇有谋,指挥得当,每次都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英雄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也多次荣获各种勋章,并被晋升为少将。离开抗日前线后,刘俊生担任机械化学校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员,特别是为驻印缅远征军培训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战术的骨干力量。

1944年5月,刘俊生不顾一家三代十几口人的安危,奉命赶赴贵州都匀接管驾校一团。驾校一团前团长陈雁飞因损公肥私,车辆、器材、油料均有很大漏洞,憎恨刘俊生如实上报,于是设计毒死刘俊生。刘俊生为抗日、为正义而殉职。

【作者简介】曾胜程,邵阳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邵阳分会副会长,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著有《联话中华五千年》、《邵阳儿女抗日风云录》,主编《邵阳文库·蔡锷集》、《名人眼中的蔡锷》、《蔡锷诗文集》。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