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帝王之志与曹操的“曹侯”之梦
有词云“东汉末年分三国。”经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郭汜、李傕之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东汉疆土为曹魏、蜀汉、孙吴三国瓜分。史称“三分天下”。
建安二十六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
不久,刘备风闻刘协已死,为使大汉传承不断,于益州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刘备以“帝室之胄”自居,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因之,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刘皇叔”。
其以仁义著称,虽走徐州,投曹操,奔袁绍,而世人不以为非。
而刘备夺刘璋之西川,汉献帝未死而称帝。世人常以这两件事,说其假仁假义,这个就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刘备四个儿子,分别是封、禅、永、理。合起来的意思是到泰山去封禅,然后永远治理天下。
但是在刘备早期,曾被曹操、吕布等人打得丢盔弃甲。刘备的子女也数次被俘,或被杀,或妻之。
他们的名字不见诸史册。
那么问题来了,封禅永理四个字之前,是不是还有别的字?刘备是在纳刘封为义子之后才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还仅仅是因为巧合?
事情真相是什么,只有发明时空穿梭机和读心机,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吧。
刘备早孤,与母亲相依为命。
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桑树,号曰楼桑村。高有五丈多,如车盖。来往之人皆诧异,称其不凡,必出贵人。
后来刘备也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羽葆盖车。”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在封建社会是极为危险的,所以把他的叔叔刘子敬吓了一跳。指责他不要乱讲话,一不小心就灭门了。
这又似乎证明刘备早有称帝之志,而非曹操初入仕途时,只是在墓碑上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志向。
最后,两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志向,曹操死前,只称公,不称帝。可能是一辈子打来打去,见到称帝的人多了去了,如袁术、马相、阙宣等人,下场都不是很好。生怕自己也会布其后尘,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而曹操的儿子一登上魏公之位,便迫不及待地登上帝位。常言道“枪打出头鸟”,刘备一见曹丕称帝,也连滚带爬地登上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