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样子5】湖北刘永赋: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 老师的样子 ”

《绿汀文萃》2020

主题征文

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湖北随县淮河镇中心学校

刘永赋

从开始从教的那一天起,我就发誓做一名出色的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把目标定向为做一名学者型教师,下面分四个板块来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一、学历与学习
《伤仲永》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仲永天资聪颖,孩提时就出口成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他的父亲目光短浅,天天带着他作诗,挣钱,后来仲永文思枯竭,成为普通人。他的天资就相当于文凭。我认为,学历就像一缸水,学习就是一泓泉。一缸水,舀一瓢就少一瓢,总有枯竭的时候;而一泓泉,虽是点点滴滴,却汩汩流淌,源源不断。
说到学历,实在惭愧,我没有进正规大学门,从小学到高中只读了9年书,后来的大学文凭还是靠自学取得的。1981年,我进入本村高庄村小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一年级教起,一个人包一个班,因为我没有学过汉语拼音,于是一边学一边教,一年下来学会拼音,不过毕竟没受过正规训练,那时又没有录音机之类的工具,所以至今我的普通话还很不标准。
站在讲台上,我便深感知识的贫乏。白天与一起学生读书,晚上我就挑灯夜战。那时候没有电,教师办公用的是煤油灯,我一学就是半夜。夏天蚊子多,我用一只桶盛半桶水,将双腿伸进桶里。冬天,寒风呼啸,我找来一个破瓷盆,从厨房的锅底下撮火炭,上面铺上火灰,靠着余热,熬到半夜。就这样,我自学了大学中文系的全套教材,自学笔记做了几十本,古诗词对联背了上千首。为了啃古文,我把《古文观止》《史记》几十卷一篇一篇地硬译出来,备课本译了20多本。参加自学考试考古代汉语时150分钟的时间我只用了50分钟就考了89分,1996年民转公考试我考了随州市第一名,这到后来我教初中语文时也派上了大用场。教学之余,我开始写教育教学叙事和读书笔记,从1981年一直坚持到现在,共写了80多本,几百万字的手稿占满了一个书架。同时也写散文、诗歌、论文、对联等。最初就无意识地,后来慢慢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写400字的教育叙事,每周至少写1篇像样的文章,每月至少作3000字的笔记,每年至少读15本书。我最大的体会是:
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创造奇迹;只要不断学习,就永远不会落伍。

二、教学与教育
当今,在社会上,在教育界,都在热议成人与成才的话题。许多人对教育不满,把罪过与失误归咎于教育。我认为中国教育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功利性在作怪,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而部分教师的只教书不育人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人应当远比成才重要,理想、性格、习惯都能改变人的命运。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李刚的学生,也是我对他关注最多的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生活。他脾气暴躁,性格怪异,心理脆弱,对他父亲极端仇视,同学关系紧张。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他犹如火山爆发,歇斯底里地大叫,并一拳把窗户玻璃捅碎,他的手顿时鲜血淋漓。我从办公室急急忙忙赶到教室,把他领到医院包扎,好在只是皮外伤,没有大碍。同事们都建议我让他家长领回去,此前他母亲也到校签过协议,同意在他违纪时随时领回去。但我思考再三,想到他比开学时进步了许多,不良习气也改了许多,还是冒险将他留了下来。后来分了几次班,我都把他换到我班上,别人说我傻,我一笑置之,最终把他带到了毕业。现在他已经结婚生子,过得很不错,他逢人都说我的好,其实我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而已。
我还有应该学生叫王先登。他初一时就一心一意模仿我写字,到初二时达到了酷似我的字的程度。我见他对书法特感兴趣,就指导他临帖,他进步特快。后来他把这兴趣带到了高中、大学、工作岗位,如今他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书法家、镌刻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勤奋,更得益于他的意志与毅力,现在他每次回来都来看我。还有周扬帆……
我的体会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

三、职业与事业
生活中有两类人,一类是把职业当做饭碗,另一类是把职业当做事业。既然是饭碗,那就是安身立命之本,就应该有最起码的职业良心,才对得起这个饭碗。这种职业良心就是尽心尽力教好书,全心全意做好分内的事,努力维护学校的利益,做到问心无愧,这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如果把职业当做事业,就会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管多苦多累,都会乐在其中,不计得失,不断超越,惊喜连连,天天都会有成就感,这就叫做“卓越”。一个卓越的教师从来不会有职业倦怠,不会投机取巧,更不会整天抱怨、牢骚满腹。
梁启超在他的《敬业与乐业》中说道:“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专心做一职业时,就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对于我们的职业,我一向的观点是:
要么不喜欢,就选择离开,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不能误人子弟;要么就让自己喜欢起来,心甘情愿踏踏实实地去从事教学工作,到工作中去找乐趣,即使干不出一番事业,也活得充实而有趣。
四、传统与传承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外族入侵,一次是蒙古族入侵中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可是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元朝的统治者就被汉民族同化了。另一次是满族入侵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又是不到一百年,清朝的统治者又被汉民族同化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十八大以后,国学重新被重视起来,文化自信提上台面。楹联是中国的国粹,全世界只有汉语能够书写楹联。我喜爱楹联是从写春联开始的。到我上初中时,家里希望我能写自己家的春联,我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了起来。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写与时俱进的新春联,有一次投稿到《随州报》居然发表了,于是写对联信心大增。
2003年,我代初三,有一次发现中考资料上出现了对对联的试题。对联常识,他们一无所知,从何对起?为了让学生粗知对联,我专门准备了一节课,从理论和实例中使学生对对联有个感性的认识。没想到有的学生听了这节课后像上了瘾似的,三天两头地找我学联。于是,我就从课文着手,从课文中摘取大量的对偶句、诗律联、名言联,并与名人联系起来,穿插一些楹联故事,让学生听得兴致盎然。碰巧,这年中考题中有一小题对对子,我们班为此沾了不少光,这就坚定了我楹联教学的决心。2005年,我尝试设立“对联擂台”,同时不断扩大对联教学面,每年春节让学生抄春联、评对联。2006年,随州教研室带专家团来听课,我讲了一节文学常识复习课,全部用对联形式串讲,受到高度评价。2008年,我加入中国楹联学会,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全国“十佳辅导员”。此后,我和我的学生连续5次受中国楹联学会的邀请,参加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并作楹联教学经验交流。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楹联学会的会刊上每期都刊登我校师生的楹联作品,这在全国独一无二。2009年,我办起了淮河镇流动联校和南山网络联校,尽管全是义务,但我乐此不疲。2012年,我校将楹联纳入校本课程,楹联教学在全校铺开,有教师、有教材、上课表、进课堂。2013年秋,我校成立刘永赋楹联工作室,随县诗词楹联教学基地落户我校,楹联讲座成为我们的一大品牌,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几年来,我有1000余篇(首)诗歌对联、散文、论文见诸报刊,另有文稿数百万字,编成文集《南山云影》、《南山红烛》、《南山夜吟》等,另一部地方文化专著《灵山秀水淮河源》已经脱稿。我校师生创作楹联超过10000副,发表超过1000副,获奖300余次,作品入编《中国楹联大典》、《新世纪对联大典》、《对联中国》等几百部著作之中。
植根沃野扬国粹;执手营旗看少年。在有生之年,我会一如既往地传承国粹,弘扬国学,让楹联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上开花、结果,绿遍天涯!最后,我用最能体现中国人智慧的一个词作结“舍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作者简介】刘永赋,生于1964年2月,党员,湖北省随县淮河镇中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爱好文学、书法、摄影。1981年参加工作,2007年加入中国楹联学会 ,曾经担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务处主任,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县级荣誉表彰30余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