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貌美被父卖青楼,后嫁将军成阔太,对待父母的方式让人想不到

引言

古人云: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都说婚姻是一处避风港,能容下千百种难为人道的个中愁苦,但有时候,最伤人心的也恰巧是枕边人,夫妻本是同林鸟,为何大难临头却要各自飞?

无疑,董竹君的一生坎坷又动荡,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一个母亲,5个孩子都靠着她才能勉强果腹,她没有办法就此沉沦下去。只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往生路挪。不过三十几岁的年纪,她已经成为了上海锦江饭店的大东家,接待过数名国宾,属实名噪一方,但她的功绩却远不止此。

董竹君祖籍在江苏,但她的父亲年轻时就从农村老家来到上海搞副业,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拉黄包车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母亲也没念过什么书,只能整日做着帮人洗衣服的活计,说话总是絮絮叨叨,令身边的人常常感到厌烦。打小起,董竹君就被父母灌输了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的思想,哪怕家里条件再艰苦,她仍被父母送去私塾,和条件优渥的伙伴一同念书。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董竹君的父亲便因伤寒症病倒了,母亲为了给父亲筹钱治病,一天要打好几份工。要知道,在19世纪初期,女性的地位何其低下,为此,母亲也曾抱着年少的董竹君偷偷抹过几回眼泪,这在当时的董竹君心里留下了刻骨的记忆。

当父亲提出要把自己送到青楼做“清倌人”时,董竹君还曾暗暗置过气。她认为父亲就是要将自己卖进那淫窟里头,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得到家用贴补,还能顺势踢走一个拖油瓶。但少不更事的董竹君哪里能想到,当时父亲的病情已经恶化得很严重,即便医治,也恐怕回天乏术,将她送进青楼,也是为了能让自己女儿能在那动荡的年岁有个暂避的地方。

12岁的董竹君,虽脸庞尚未长开,但不难看出姣好的样貌,来到青楼以后,哪怕声明只做“清倌人”,却被来来往往不少客人调笑,甚至认为她是在假清高。在那里,女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被讥笑、被诋毁、被侮辱,年少的董竹君第一次感到生活无比黑暗。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竹君结识了比自己大12岁的初恋夏之时将军。当时的夏之时将军在孙中山、袁世凯等领导人面前十分得脸,地位水涨船高,身为党员的他,在工作上经常身先士卒。当时夏之时奉命在青楼帮助组织转移情报,经常和董竹君相谈甚欢,一来二去两人渐生情愫。

此时,董竹君整颗心都放到了夏之时身上,小姑娘本就不谙世事,更别说分辨什么好坏,只知道两人情投意合。夏之时家底殷实,便想着替董竹君赎了身,没成想董竹君还是个倔脾气,不愿麻烦夏之时,偏要自己逃出生天。

本以为前方是一片光明,直到董竹君装病逃出青楼后,才发现夏之时早就已经结婚,他的妻子阎夫人气质温婉,周身的书香气息浑然天成,令董竹君不免自惭形秽。董竹君不喜欢胡搅蛮缠,她不想让夏之时感到为难,就主动提出要去日本念书。

当董竹君再一次见到夏之时的时候,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变,妻子不幸病逝,给他造成了很沉重的打击。董竹君不忍看到夏之时消沉度日,经常陪他说话解闷,在此期间,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不久后,两人顺理成章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但董竹君不知道的是,自从夏之时经历阎夫人病逝之后,整个人心性大变,变得脾气暴虐不说,还很没有安全感。他见妻子董竹君越长越出挑,总害怕妻子离开自己,还郑重其事赠予董竹君一把枪用来防身,但若有朝一日妻子红杏出墙,那就用这把枪自行了断。话及此,倒不像对恋人的保护,反而更像是一种胁迫,像枷锁一般,开始让董竹君感到窒息。

在这以后,夏之时开始越来越狐疑不定,哪怕董竹君要去国外念书,也要自己的弟弟亲自陪同前去,是担忧妻子的安危吗?不,不是,实则是为了监视妻子的一举一动。夫妻做到这份上,实在没什么意思。在和夏之时分道扬镳之前,董竹君已经先后为他生下了4个女儿和1个儿子。

1919年,在官场里一路顺风顺水的夏之时突然遭难,被革职、罚没财产,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了董竹君身上。不仅要抚养5个孩子,还要伺候一蹶不振的夏之时。而此时的夏之时,竟然吸食鸦片,染上了毒瘾。董竹君操劳过度,却被告知患上了肺病。夏之时得知以后,生怕自己受到传染,于是一意孤行和董竹君协议分居。

在夏之时这里,董竹君姿态卑微,深究其原因,终是错付了整颗心。董竹君没有过多疑虑,和夏之时迅速离婚,看到身边的5孩子,她开始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董竹君是近代女权运动的先驱,正是因为她的生平经历,见过很多女人连活下来的权利都需要向管理者摇尾乞怜,才能有一线生机,在生命的胁迫下,所有的原则都被一一击破。

但很显然,这些现象在新社会是不应存在的,它们是旧社会的毒瘤。所以,董竹君以一己之力,周旋在黄金荣、杜月笙等当时的权贵之间,创立锦江饭店,用来稳固自己在旧上海的地位。

除此之外,董竹君还新办了锦江茶室,专门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她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和整个时代作斗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楼卖唱女,到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经历过的苦楚从未为人说道。

结语

婚前清苦坎坷,婚中掣肘窒息,婚后独立自信,就是董竹君的生平写照。董竹君自小性格刚毅,在为人母以后,董竹君也终于理解到父亲方面不顾一切也要将自己送进青楼的用意。可怜天下父母心,父女之间缘分尚浅,她原谅了父亲。董竹君成名以后,便把母亲接来了自己身边,亲力亲为照料年迈的母亲,是算是全了几分孝心。董竹君在遭受了父母不公的对待后,还能以这种方式待父母的方式,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也不得不佩服她这个人的肚量。

参考资料《董竹君的育儿经》《我的一个世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