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百年前的教育呼唤,今日变成现实了吗?
本文是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所作的一场演讲,时隔99年,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但教育面对的问题却极其相似。今天,就让我们从先生极具穿透力的观点中找寻教育的真谛。
01
为什么进学校?
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
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
02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虾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
03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凡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04
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
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
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厉,天真烂熳,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田地呀?屈原说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