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2020年1月

读书札记2020年1月

  2020年1月份共读了13本书,因为这个月有春节假期,而且又不便出门,所以数量比以往多一点,大部分是重读的、通读的,也有的正在读或者只是翻看部分章节。以下是读后和阅读过程中的杂记,感触多的和重点推荐的会多写点,其他略记。

《逼近的瘟疫》

[美]劳里·加勒特 著

杨岐鸣、杨宁 译

三联书店,2017年1月第2版

  作者劳里·加勒特是一位美国记者,原本攻读公共卫生,后成为专业记者,是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三大著名新闻奖的第一人。她以公共卫生的专业素养结合新闻记者的技巧经验,完成了这本中文版长达500页的纪实作品。书中记录了人类历史上几次与堪称“瘟疫”的传染病抗争的故事,包括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疟疾、马尔堡病毒、猪流感等,意在表明:人类一直处在凶猛的疾病的包围之中,却懵然不觉,反而自以为享受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甚至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实际上,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是屡遭挫败、侥幸过关的。本书虽然刊印于1994年,但如果联系到其后出现的SARS、禽流感,甚至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型肺炎疫情,就会明白,作者绝不是在危言耸听:

  “人类若想避开或熬过下一次瘟疫的劫难,就要改变看法,明确自己在地球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人类所处的环境在迅速全球化,这就要求这个星球上任何地方的居民都要放开眼光,不能仅仅盯着本村本县、本市本省、本国本区,或自己的半球,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整个生态范围。微生物和它们的媒介是不会承认人类划分的什么边界的。它们接受的是大自然设置的限制……在微生物的世界,战争是时刻不断的。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就是其他生物的死亡……当人类与自己恶战不休,争夺日益拥挤的地盘和愈加短缺的资源时,优势已经转移到微生物一方。它们就是我们的捕食者。如果我们人类不用心学会在一个理性的地球村里共同生活,而不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机会,那么胜利的将是我们的捕食者。”

  虽然这是一部题材严肃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医学词汇,更没有冗长乏味的专业报告,作者把一种疾病讲成一篇故事,讲它的发生、传播、带来的死亡和恐惧,最后人类如何查明缘由、研究对抗之策等,叙事生动,扣人心弦,阅读的体验不亚于读一本惊悚小说或看一部恐怖电影。总之,这是一本从内容题材到表现形式都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所有热爱生活、珍惜健康、有责任感的人,都建议读一读。

《鼠疫》

[法]阿尔贝·加缪 著

刘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人类总是在重复同样的愚行,就不多说了。

钱穆 著

三联书店,2012年7月第3版

  经典就是经典,大师就是大师。虽然本书刊行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但钱穆先生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的眼光,现在看来都毫不过时,甚至更具前瞻性。本书从政府职权的分配、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和兵役制度四个方面,纵论汉唐宋明清五代政治制度,有史实叙述、有反思评价、有时弊批判。而全书却是一本不到200页的小册子,真是字字珠玑、句句要点,可以纲举目张地引导读者,从某句某段发散开去,搜寻阅读相关资料。尽管如此,行文并没有引经据典狂轰滥炸,而是一种博闻强识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侃侃而谈的老先生口语。不要被半文半白的语言吓退,看过两页适应一下语言特点之后,就很容易一口气读完。如果说中国历史学术著作只读一本,这本应在备选之前列。

《国史大纲》(全两册)

钱穆 著

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第1版

  一口气读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欲罢不能,于是又找出钱穆先生的另一大作重读。这一版是繁体竖排,前面读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简体横排,相比较而言,这版《国史大纲》的排版和行文对普通读者颇不友好,需要一点古文的底子,不过我揣度有现在高中语文和历史水平的,读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书中的历史观学术观,一定会使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历史的普通读者大开眼界。

  阅读期间有件事需要特别说一下。看到某音频APP平台上有“讲书”的节目讲到这本书,听了以后不由脊背发凉。这个音频节目中介绍的,仅是全书的引论部分,而且删减的很厉害,不仅仅是文本的删减,原引论中有几部分分别从政治、学术、社会组织等至少三个方面谈中国历史,这个音频节目中却简化成“……从政治、学术两部分谈……”。这种做法可能有篇幅、时长、普及性等方面的苦衷,但是很可能起到误人子弟的反作用。近千页的学术著作被浓缩进半小时的音频节目,听众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呢?所以不要再迷信“我读书给你听”之类的鬼话,要读就读原著。诚然,这类音频节目能够起到推介好书、诱导读书的作用,但是,绝不能代替读书。

刘勋 著

中华书局,2019年8月第1版

  刘勋老师原来是生物化学博士,后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读,曾经在上海高校中搞过《左传》的通读活动,而且坚持了好几轮,在此基础上先有《春秋左传精读》,又有这套《称霸》。这套书可以说在传统历史学术著作与小说戏说文学作品之间,开辟了另一种历史叙说方式。紧紧围绕《左传》记述的事件,兼顾或者说重视新发掘史料的纠正与印证,以称霸的前因后果为纲领,以历史的时间进程为脉络,从内政邦交的角度,较为系统全面的讲述了春秋早中期的政治历史。相比较而言,传统历史学术著作大都严肃枯燥难读难懂难记,而小说戏说文学作品又失之严谨准确难信难据难传,这套书介于雅与俗之间,应该能够起到历史科普的作用。对于喜欢春秋历史却又看不进学术著作看不下通俗文本的读者,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有些地方评论推测值得商榷,但起码能让人把以《左传》为代表的春秋史文本通读一遍。

《失败者的春秋》

刘勃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看这本书是受了《称霸》的影响,都是近年不错的春秋史普及读物,但感觉《称霸》的历史文本更扎实些,这本的主观评议更丰富些。

《国史通鉴》

方志远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

  读钱穆先生关于中国历史的大作后,想看看现当代学者的新作能否有新意,翻了几本大都看不下去,这本《国史通鉴》是作者《百家讲坛》的讲稿,所以可读性不错,可以当历史典故看。

《大秦帝国2国命纵横》

孙皓晖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大概8年前通读过一遍《大秦帝国》全集,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阶段性感觉不错。后来偶尔想看点战国时代的故事就会拿出来挑着读几段情节。孙老师很下功夫,是部好书,也有不少错失疏漏之处,这都不必说了。槽点在于人物脸谱化扁平化、情节程式化,几乎所有的场景开始都是“一辆黑色的軺车”行过/停在哪儿哪儿……所以读的时间长一点就会有厌倦感。

  这次之所以重读,是因为听了前央视主持人赵普牵头制作的《大秦帝国》全本有声书,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由前央视主持人彭坤演播,特~别~好!可是第二部《国命纵横》的演播者简直让人听不下去,但是已经被带入了,只好找实体书来读了一遍。所以,不是不可以听书,但要听原本全本,要听演播质量高的,而且以小说故事为主。

《1984》

[英]乔治·奥威尔 著

孙仲旭 译

译林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值得一读再读,而且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 口述

顾春芳 撰写

译林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

  樊锦诗现在是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这本书是根据她自述整理的,但这不仅仅是樊锦诗个人的自传回忆录,更是敦煌历史、艺术史、发掘—流失—保护史、学术史。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把各类资料平铺罗列做了科普式的展示,但已经把敦煌和几代敦煌人的伟大之处表现了出来。可惜的是,读起来不是很过瘾,配图也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快感。整理者大概有些偷懒,除了记录下访谈内容,就是直接摘录樊老师的学术文章,而且有大约2/3的篇幅。所以就只好当作敦煌的普及读物了。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张振玉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康震评说苏东坡》

康震 著

中华书局,2008年1月第1版

  据说1月8日是苏东坡生日,为纪念这位千古文人第一,找来他的两本传记翻了翻。林语堂是赴美后用英文写的,估计当时他手头也没带着苏东坡全集什么的,而书中大量的引用了苏东坡的诗词文章,老一代大师做学问就是扎实。不过,从现代人角度看,多少不太过瘾。康震这本是他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更通俗更有故事性。有机会再找其他版本读。

《庆余年·第一卷》

猫腻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第1版

  以前读过网络版,网剧拍得还行,再读着消磨时间。

《无人生还》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夏阳 译

新星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都说这是阿婆最好的作品,但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改编电影电视剧,我都一直没多么喜欢。这次宅在家里又看一遍,还是没有太大改观。也许,就像我不喜欢没有武侠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一样,也就不喜欢这部没有侦探的侦探小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

(0)

相关推荐

  • 钱穆先生:历史就像一台戏,中西方的演员却大不相同

    说到中国文化,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另一种文化来作比,尽不妨是很粗浅,很简单,但相互比较之后,便更容易明白彼此之真相.--   欧洲历史,从希腊开始,接着是罗马,接着北方蛮族入浸,辗转变更,直到 ...

  • 题《国史新论》(钱穆著)扉页

    题<国史新论>(钱穆著)扉页 读得最多的历史书,无外乎出自三个人之手:钱穆.许倬云.黄仁宇. 当然,买的也最全. 四年了,回头看看,时间都在蹉跎中荒废. 四年前的今日,四年后的现在,依然如 ...

  • 最好的生活状态: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文 | 有书星海一尘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民国时期,有一段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岁月. 那时候,无数大师求学欧美,学贯中西,积极探索文化,矢志改变国家. 在这批学养深厚的名家队伍里,有一位先生 ...

  • 钱穆先生:我所崇拜的中国高僧

    我不信佛教,但我很崇拜中国一些大和尚高僧们.我只拿一个普通的人格标准来看和尚高僧,来看他们的表现.但中国高僧们,很少写进<二十四史>.中国历史人物实在太多,<二十四史>写不尽. ...

  • 读书札记2020年2月

    读书札记2020年2月 2020年2月,因为疫情的影响,实际上还是宅在家中,除去心血来潮随手翻看的,一共读了8本书. <大流感:最致命病毒的史诗> The Great Influenza: ...

  • 读书札记2020年3月

    读书札记2020年3月 这个月,读书的速度和数量都降了下来.3月份一共读了6本,其中2本还没看完.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法] 雨果  著 李丹.方于  译 人民文 ...

  •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每一册书都独一无二,藏着隐秘的历史.它们在书店汇集然后彼此分散,去到别的地方,给别的人带来喜悦,激发别的创造. 上图是著名作家李敖的书房 <书店日记> The Di ...

  • 读书札记2020年5月

    读书札记2020年5月 这是一个有望通过努力得到回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个体有所要求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创造自己的成绩,哪怕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不成为遭人怀疑的对象.社会的蓬 ...

  • 读书札记2020年6月

    读书札记2020年6月 我将造出一个卑微的原始人:他的名字将是人类.我将造出一个原始人工人:他将是为诸神服务的,这样他们才过的舒适.(<第十二个天体>) <水浒寻宋> 虞云国  ...

  • 读书札记2020年7月

    读书札记2020年7月 "仇恨是一种普遍的情感,是一个民族仇恨另一个民族,仇恨把一些社群聚集起来去对抗另一些社群,因此,当权者总是以爱的名义拉选票,实则在鼓励仇恨,所以民族之间总是在互相残杀 ...

  •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读书札记2020年8月 一味只想着美,人就不知不觉会碰到这个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很早就 ...

  • 读书札记2020年9月

    读书札记2020年9月 人会死,但图书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把思想永远紧闭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永远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知道,图书便是武 ...

  • 读书札记2020年10月

    读书札记2020年10月 当一棵树被砍掉树冠后,树根旁边就会发出新的嫩芽.同样,人的灵魂若在开花期患了病或遭到摧残,往往也会如此回归,回到一开始如春天般的萌芽时期,回到充满遐想的童年时代,仿佛在那里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