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说一点儿历史,再和老年糖友谈点低血糖的事儿

在胰岛素刚刚问世的时候,人们认为糖尿病就是三多一少,解决了这些就阻止了一切(如果就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到死亡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胰岛素就足以解决。于是,生产足够量的胰岛素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中的重点。直到三四十年后,那些急性并发症显然得到了有效的“阻止”,但是,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正逐渐显露并开始成为新的困扰。

此时的医学界开始重视血糖,认为血糖的控制或许对慢性并发症更为重要,但是整个医学界仍然存在争论,这才引导出来著名的DCCT、UKPDS研究。并证明,血糖的良好控制与其慢性并发症息息相关。至此,糖尿病的治疗几乎与“降糖”等号看待,“五驾马车”成了专门的“工具”。

人们也正是期待这样的结论:只要血糖正常,并发症就足够降低。医学界在DCCT、UKPDS之后(该2研究并未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又陆续开展了几项研究,想证实理想血糖更加受益的“想像”,而结果却出乎意料。ADVANCE、ACCORD、VADT,三项著名的研究在2008年成为糖尿病界重头,研究提示:强化降糖并未发现大血管病变的获益,同时ACCORD研究因为死亡率增加而被迫提前终止。

这些研究的共同特征:① 研究对象为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心血管疾病病友,或具有多个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友;② 血糖控制目标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③ 采用可使HbA1c达标的所有可用降糖手段,进行综合治疗;④ 研究主要终点为大血管病变发生率;⑤ 严格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三组的强化治疗组的最后控制结果:A1C分别是:6.5%;6.4%;6.9%。并未降到正常!

这三项研究,在糖尿病界是划时代了,它终止了无限追求完美血糖控制的欲望,开始了糖尿病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 “个体化管理”的时代。

------------------------

基于老年人的一系列特点:

糖尿病病程可能很长,系列并发症较多较重(眼、肾、足、心脑、周围神经等并发症),胰岛功能可能较差;

多种代谢异常(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骨质疏松);

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多种高危因素;

预期寿命有限;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智能(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智力测评)与体能(肢体活动灵活度和耐力)、视力与听力 、独居;

跌倒和骨折风险;

等等

 当您已经步入老年,不服老是不行的,必须要充分评估自己的系列问题。

--------------------------

对于老年人而言,不发生低血糖的严格血糖控制的获益,或许需要6--10年才能明显获益,但是作为影响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可能会随时发生而夺取生命。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层次方面,血压、血脂、吸烟等因素都可能排位在严重高血糖之前,所以,积极的控制这些因素对预防大血管病变(心脑)或许更重要。

所以,在综合控制糖尿病的今天,对于老年人,控制血压、调脂药物、阿司匹林等多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除此之外,我想加上几个需要重视的地方:吸烟、过度肥胖、严重的便秘、严重的睡眠障碍、重度骨质疏松症,都不要忽视。

那么血糖呢?

我一直说,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尽量使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

低血糖,如果就是一个饥饿、乏力出虚汗,吃点东西就万事大吉,那么简单的话,我也不会在这里长篇大论了。

低血糖,会打击患者降糖的的积极性,认为降糖太难了;

低血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频发低血糖,而患者又想积极控制时;

低血糖,可能会抵消您一生积极降糖所带来的益处。

您一生积极降糖会带来什么益处?并发症很少呗!那为什么会抵消-------严重低血糖会死人的!

有研究证实,低血糖会引起心电O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就是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于老年人的血糖控制,要把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提高N倍。

    那么我们怎么做?

1、积极的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低血糖后继危害的评估;

2、对于低血糖风险大或者后继危害严重的老年糖友,要考虑三个方面:

A、降糖目标要放宽,糖化血红蛋白7.0--8.5%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9.0%(A1C从7--9%,对应的的餐前血糖也多是6--7--8--9--10mmol/L, 而餐后血糖则常常是8--10--12--14mmol/L);

B、降糖方案的选择,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系数比较低的药物,比如多鼓励生活方式干预的积极实施,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要优于短效,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要优于NPH,尽量少使用强效、长效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等等;C、更要关注血糖指标以外的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控制,比如血压、血脂、阿司匹林等等,以及针对心脏供血的药物或技术的治疗。

如果让我来为老糖设定一个高血糖的不可接受值,糖化血红蛋白8.5--9%以上。餐前血糖,您可以设定为四个档:

<10--11.1  mmol/L  (一般尿糖较少,无明显脱水)

11.1--13.9  mmol/L

>13.9  mmol/L  (尿糖多++++,泌尿系感染、脱水和血液浓缩)

>16.7 mmol/L   (容易酮症)

这四个档也是要个体化定位的,比如说,虽然是老糖了,但是身体硬朗,并发症很少,餐前最好还是控制到5~7mmol/L,如果用10Mmol/L来约束,显然太宽松了,这就是第一档。当然,对于用月日计算的老人,血糖13.9~16.7mmol/L或许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个目标,可能很多病人并不认可,因为,很少有人能客观地认识到:我真的已经老了。

      可能也有医生不认可,那可能就是您高估了低血糖时老糖们的智能和体力,或者高估了老糖们跌倒时的骨头硬度。

(不张嘴乐,谁能知道他只有一颗牙了?)

(0)

相关推荐